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60节

      他停了下来,默默看了片刻。最终长叹一声离开了皇宫,背影再不复年轻时候挺拔。
    *
    魏征的谏言,到底有用。
    皇帝虽没有收回给魏王的赐物,但却下了道旨意,表明太子才是储君,以后东宫所费,不必限制于那一万两千贯的旧例。
    东宫这回倒是有了反应,很快上书推辞,推辞不成,又上表给皇帝谢恩。
    然而皇帝没有见太子,只回道:“太子只需安分读书改过,无需谢恩。”
    *
    东宫中,太子李承乾望着这道手谕,不由笑了。
    他笑得太畅快,太放肆,令人不安,
    以至于伺候在跟前的宦官和宫女立刻跪了一地。
    真是跪天跪地跪祖宗求求太子殿下不要生事了。
    去岁‘扮突厥人’事件后,圣人将东宫从上到下换了一遍。殿中省和宫正司都累的半死。如今换过来的宫人,再没有那种敢抓尖卖乖或是谄媚主子的,均是老实头。
    不但人老实,殿中省还额外加了几日的上岗培训——不是教他们如何伺候好主子,而是教他们如何躲事兼报信。
    别再闹到太子大半夜把自己划得满脸血,还没人敢报信,终是闹大了的祸事。
    或许在皇帝看来,是给儿子分派老实人,殿中省看来,是让宫中少事端。但没人从太子的角度来看:如今他根本指挥不动人,这些人只会下跪磕头,若是他要做点什么,这些人就会磕的满脸血。
    就连他饮多了酒,次日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一定就知道了,然后纷纷扛着一张棺材脸来劝谏。他们这等臣子,见圣人都是轻易不跪的,何况于太子。就是站在下头一句句硬邦邦砸过来。
    太子若是吃这一套,根本不会与皇帝走到今日这一步。
    张玄素等人越劝,太子越不听,有时索性躺倒,做出醉态睡去,臣子总不能上前来摇晃太子殿下,屡屡气的拂袖而去。
    太子风评日差。
    今日太子见了父皇的‘安分改过’四个字,忽然就很想笑。
    不但想笑,他还有了兴致。
    “把鼓抬上来。”
    元宵灯会后,太子命将作监做一面大鼓,说要学奏乐。既是太子所要,又不是要什么兵器甲胄,将作监很快就完工送了过去。阎立本还傻白甜地想:太子殿下莫不是想私下学奏圣人的《秦王破阵曲》,以此父子和睦?
    于是送来了一面很好的大鼓。
    “咚!咚!咚!”
    鼓声响彻天际,惊得东宫飞鸟成群而起。
    后殿太子妃抱着儿子只是落泪。
    太子殿下如此击鼓……尧舜之时,便有申诉冤枉者可击鼓的旧事,唐律中更有‘登闻鼓一响,主司必得受理冤案’的规定。
    太子,这是在击鼓鸣冤吗?
    可,东宫若冤,谁又是过失者?
    圣人一定又会大怒的。
    太子妃落泪不止。
    太子击鼓不过片刻,张玄素飞奔赶来。
    他在殿门外跪下,伏地叩首:“臣恳请太子保重自身。”
    张玄素若再硬邦邦的斥责劝说,太子才不理会,就当敲鼓的背景音了。但今日张玄素这这样一跪一叩首,抬起脸来老泪纵横,哭着哀求太子保重,却让李承乾停了手。
    他盯了张玄素片刻。
    李承乾看着进了东宫后,愈见苍老的师傅,在自己跟前叩首哀求,只想说,你辞了东宫官吧。
    不必呆在这里了。
    但没说出口——说了也无益,这原不是他能决定的。
    李承乾把鼓槌扔在地上,转身走了。
    而张玄素却因叩首那一下子着实实在,此时额头上都青了。抬起头来时还有些头晕,只得在地上跪坐了片刻才勉强能站起来。
    心底尽是凄凉:太子如此,将来社稷如何是好?
    可……真要请奏陛下废太子吗?若是太子只是长子或者只是嫡子也罢了,可太子是嫡长子啊,他不做太子,还能保住命吗?
    *
    太史局。
    李治与姜沃对坐。
    晋王团队里的人到底少,总是无人可商量事。因棉花之事,李治和姜沃走的比旁人略近些也无妨,总是过了御前的。
    于是李治常年拿着棉花种植试验的新消息来与她说,顺带与姜沃提起关于储位之事。
    姜沃原以为自己跟着师父们修炼‘云淡风轻’大法已经很有境界了,如今看晋王这种自学成才的,也很到位啊。
    两人从不密谈。
    太史局内,众人都在各自忙着公务,时常会有各王府公侯勋贵之家命属官来请教吉期,人来人往。
    有点像是大型办公室,各种声音、人员混杂。
    然而两人就在太史局内,就在这人来人往众人眼皮下,非常自然的讨论储君之事。
    当真是做到了灯下黑与大隐隐于朝。
    再没人能想到,一个皇子,一个太史丞,就在这公开场合讨论有关国本的大事。
    晋王的表情没有一点破绽。
    他不但声音很轻,言语也很简略,比如现在,他手捏一枝棉花,脸上还带着一点丰收的喜悦,说的话却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太子哥哥的行事我真看不懂了,若自暴自弃,起先便不必上表。但若说太子哥哥想与父皇求和,那怎么又闹出那一出击鼓。”
    太子要是真愤怒于李泰的赏赐超过他,那就不用在父皇施恩东宫的时候,上表请辞,恪守自己的度支。
    知道太子上表时,李泰都吓了一跳,以为太子被刺激的支棱了起来,开始要做个勤俭节约守礼法规矩的太子了。
    谁料太子反手就来了个‘东宫击鼓鸣冤’,把皇帝气的饭都吃不下去,头疼到宣了好几回尚药局。
    姜沃倒是能理解太子的分裂感——道理是懂得,但是情难自已。
    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但太子这个地位就是千年防贼的。
    就像站在悬崖边的一个人,要一直防着被别人推下去,防着自己失足落下去。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这种心理压力的。有的人甚至愿意一了百了,自己跳下去少受折磨。
    姜沃又想起前世看的末世文,主角是怎么艰难求生,每一天都是朝不保夕的活下去——但那是主角,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脆弱与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更多的人是小说里都不会提起的配角,直接选择躺平认命。
    *
    李治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姜太史丞这里惯以泉水煮茗叶待客,而非各类饮子,他喝惯了也觉得不错。尤其是用过肉食后喝一杯很舒服。
    端起杯子来喝了一口后,李治就看着姜沃,等她的回答。
    姜沃知道很难跟古人解释‘心理疾病’这个词,索性换了个方式,先问道:“王爷,听说外头近来流行各种传奇书?”
    “是呢,许多酒肆也雇了说书人讲书,多是神仙鬼怪、善恶报应的传奇,太史丞想看?我打发人去书肆给你买一些回来?”
    大唐的诗歌太耀眼夺目,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古典小说亦是起源于唐代,比如《莺莺传》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只是这时候多是短篇《xx传》《xx记》,统称为传奇。
    毕竟光印刷术的限制,就让长篇小说很难出现了。此时流行于市井之间的皆是短篇传奇类小说,往往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由说书人讲完。
    这类传奇故事因短小精悍,抄写起来费笔墨也少,流通就广,掖庭中就私下流传着许多外头传奇的手抄本,尤其是值夜的时候,宫中又不许聚赌聚饮,便互相讲新鲜故事打发时间。
    姜沃先谢过李治要给她带书,又笑道:“我近来想到一个传奇故事,等我改日写了,请王爷看一看好不好?”
    李治就知她有话未说尽,不好说尽,只好付与故事中人。
    于是莞尔道:“好,姜太史丞若写了传奇,我必用心拜读。”
    李治话音还未落,就见有小宦官匆匆进来,一见晋王连忙过来行礼,然后在跟前悄声禀报一事,又躬身:“圣人令晋王这就过立政殿去。”
    李治从来温和如水的神情,在听过这事后,都似乎有些裂开的迹象,起身与姜沃作别,奔御前去了。
    姜沃也听到了那宦官的回话。
    那宦官低声回话是习惯,倒没有隐瞒的意思。毕竟这件事估计很快所有人都会知道了。
    *
    “太子竟然,竟然命人在张玄素当值后回家的路上,将其拦住殴打了一顿?!”
    因明日是春社假,今日姜沃回宫正司时,媚娘已经在等着她了。
    见了姜沃回来,就忍不住跟她确认了下今日的震撼大新闻。
    见姜沃点头,媚娘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虽说太子是君,但张玄素不只是臣,还有老师的名分在,太子堂堂储君,居然命人殴打老师?
    太子此举,朝臣必哗然,人人自危。
    这样的储君当了皇帝,臣子如何心服?!
    媚娘与姜沃道:“太子,简直是自己拿了刀剑,在乱砍自己的太子宝座。”
    *
    李治很快拿到了姜沃写的传奇,极其短小的故事。
    他都不用拿走找时间读,而是就坐在太史局,很快看完了这篇《宝珠传奇》。
    一个青年,偶得世上独一无二的宝珠。
    可惜这枚宝珠光耀无双,哪怕收到层层包裹里,也永远在发光,吸引着所有人的注目。
    所有的眼光聚集在他身上,有讨好的,有凝视的,有恶意的……他被所有人看着。
    渐渐地,有人开始指指点点道他根本不配这枚稀世珍宝,有人则伸出手去抢,还有人站在暗处默默盯着似乎在等他主动扔下宝珠。
    一年,两年……十年。手持宝珠的人,被盯得受不了了,在他眼里,那些不是人,已经逐渐化作重重鬼影。
    他被自己心里的鬼影逼的无处可躲,一路向山上奔去。
    他想要将宝珠丢下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