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4章

      发帖人说这组照片之所以能留下,一来是因为人好看,他有心留着,二来是雇主的疏忽,合作多次后对他产生了信任,检查相机的流程仅仅走个过场。
    网友问被拍的人都是自愿的吗,发帖人回复每次拍摄都很顺利,没有人不配合或拒绝拍摄。又有人问这些照片有没有可能拿来出售,发帖人说有可能,但不止这种可能。
    之后发帖人下线,该帖子被以色情低俗为由锁了帖。
    但方雨的这组照片早被搬运到微博,不嫌事大的营销号把陆与闻也牵扯进来,微博正文无一例外都是陆与闻出道作合作演员死因成谜,生前曾拍摄大尺度照片,另有酒吧照流出,眼神迷离疑似服用违禁品。
    仅凭一张酒吧包厢里的照片,和未核实真伪的新闻截图,把二者武断地联系起来,粗暴地对死因盖章定论,这一过程十分牵强无理。
    网友并非没有判断能力,有人揣摩出这时候放出方雨大尺度私密照无疑是混淆视听,想让人往品行不端那方面联想,为这不实猜测增加可信度。
    但也有人盲目相信此前发帖的楼主,通过识图找出来的照片,点击皆会跳转原出处。既然楼主搜索到方雨在酒吧的照片,点击跳转到一则十多年前关于酒吧命案的报道,是说得通且完全有可能的。
    存疑之处在于楼主使用哪张照片作为搜索源,而楼主截的新闻页面没有网站页头和标识,正文也没有来源,真实性有待验证。
    证实楼主所言真假的方法很简单,有网友照猫画虎使用楼主的方法,打开识图网站,上传方雨的酒吧照作为搜索源,尝试搜索出该照片的源网页,结果只显示一堆无关的类似风格背景的酒吧装潢照。
    再结合此前用文字搜索新闻截图内容,只在百度快照上看到相应文字内容,原网页根本无法打开。
    因此已然能说明楼主撒了谎,不存在通过识图发现方雨在酒吧的这张照片,更不存在点击照片跳转到十多年前的新闻页面。
    楼主或许早有方雨的这张照片,但绝不可能是用他所说的方法找到的,至于新闻截图显然也假。
    热心网友发帖直播验证经过,一一反驳那位楼主,分析推论有理有据,说服不少人摈弃方雨的死和那则新闻讲述的酒吧命案有关系的想法。
    最后网友质问楼主为何要费尽心思编造说辞,把方雨的死和酒吧命案联系起来,实在令人费解。
    这一出闹剧到这里本该结束,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新发现却猛然将此事推向扑朔迷离的漩涡。
    有人觉得方雨酒吧照里的包厢背景墙很眼熟,同样使用识图,比对类似照片的墙纸和挂画,最终确定一家酒吧的包厢背景墙与照片上一致,酒吧名字叫破晓。
    更令人悚然的是,网友搜索破晓酒吧,竟找出淹没在海量信息中的一则陈年新闻——
    破晓酒吧十多年前曾发生一桩惨案,酒吧内一陪侍惨死在走廊上,死前曾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在地上爬行数十米,死因未明。
    这则新闻短短数语,描述的内容分外骇人,看的人仿佛能透过冷冰冰的文字想象到那一场景——昏暗的酒吧走廊,地上艰难爬行的身体,鲜血从衣服里渗出,身体的挪动使鲜血在地面拖出长长的血痕。
    惨案本身足够沉重,尽管不能确定死者一定是方雨,但方雨在破晓酒吧被拍下的照片,相同的背景墙,包括此前楼主的刻意编造,再加上那一组私密照,无一不加深网友对方雨之死的怀疑。
    无法证明是他,也无法证明不是他,在真相曝光前,怀疑永远没办法消除。
    有不少网友琢磨过来,方雨作为一个新人演员,如果电影上映前意外死了,死因还是那么的不堪,片方定会压下新闻,以免影响电影宣传和观众观影体验。
    难怪当初和这些年,没有关于方雨的零星报道。网友查询到当年这部电影也算小火,方雨甚至被提名了一两个国内外的奖项,但放映会、庆功宴和后续的专访对此均未提及,好像片方从没有合作过这个人。
    有人通过找寻门户网站往年新闻,发现破晓酒吧在某一年频繁遭警察突击检查,而这一年正好是电影上映前一年。
    当地网友称该酒吧曾是臭名昭著的毒窝,这是当地人都知道的事,致幻药等违禁品交易十分猖獗,警察来查了很多次都无济于事。
    方雨的那张酒吧照再度被翻出来,这时网友审视的目光变得更加微妙且严苛,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看什么都戴上有色眼镜。
    譬如方雨眼神涣散,脸庞酡红,浑身瘫软,在网友眼里成了嗑过药的表现。
    又因为包厢光线暗淡,照片偏红,且照片上方雨裸露的手脚处出现红色块,掩盖了原本的皮肤。但就算没在方雨身上看到报道里提到的累累伤痕,也没人表示质疑。
    此时网上有许多种声音,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最终汇成一种声音存在——
    “八九不离十是他了,那表情妥妥的嗑过药。”
    “就算新闻里死的陪侍不是他,但他在那种酒吧,看他的样子也是常客,出事不是迟早的事?”
    “细品片方的态度,讣告还没写死因,他的死可能真的不光彩,所以提都不提。”
    “最早爆照的楼主感觉知道点什么,是不是因为不能明说,才瞎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