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38节

      亲耳听他老人家这么说,胤禛那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终于缓缓放回原处:还好还好,这真是皇阿玛送给自己的生辰贺礼,而不是又一次考验又一个坑。
    但是……
    雍亲王无奈地笑:“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龙袍这等至高无上之物,岂是儿子区区一个亲王可以沾染的?皇阿玛这个厚爱,儿子委实招架不住,更不敢轻易配合呀!”
    “好一个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康熙微笑颔首:“早在法富尔申比他们大败李氏,凯旋归来的时候,朕其实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只是皇帝龙袍工艺繁复,制作起来殊为困难。竟是忙到九月底,才终于完工……”
    解释完其中原委之后,康熙长长一叹:“早在五十七年,朕犯了风疾几乎不治的时候就已经,着人传旨让你登基。只是你这孩子孝顺,几次三番拒绝。赶着朝廷对李氏用兵,这时候皇权更迭可能会影响前线战事,朕便也没有坚持。”
    “如今战事已熄,天下承平,这个事儿自然也要重新提起来。赶着今天这吉日,不如……”
    康熙这话还没说完,胤禛就噗通一声跪了。
    含着眼泪说自己如今只想好生侍奉皇阿玛,争取康熙七十年、八十年。绝不可能在此之时,自己登基做什么皇帝。
    态度坚决到连康熙都服了,只好退一步说话。
    让他穿上这龙袍,父子两个一道坐着龙辇往太和殿。
    胤禛还要说于礼不合,康熙却只道:“孝顺孝顺,重点在顺。朕特意吩咐能工巧匠辛苦半年多,才终于见着成品。如今巴巴送到你府里,就想看看你穿上之后的效果。这点小心愿,你当儿子的都不肯满足吗?”
    生让胤禛无话可说,只能乖巧配合。
    于是,已经云集在太和殿的诸皇子亲王贝勒、宫妃、公主、文武大臣与三品及三品以上命妇们就瞧见了让他们震撼不已的一幕。
    颁金节宴匆匆出现了一会儿的皇上被雍亲王小心翼翼地扶着,一步步往龙椅方向。
    父子两个皆是一身明黄,而且……
    一二三四五,胆大的老庄亲王眯着老眼细数了数,确定自己没看错之后悚然一惊:所以,皇上和诸皇子忙忙碌碌许久,直接摆宴太和殿。
    除了庆祝雍亲王这个散生之外,更主要的是禅位大典么???
    长生天啊!
    时间真的能改变人。
    想当初太子两立两废,群臣之间暗潮汹涌。都盼着跟自己有姻亲或者有利益瓜葛的皇子能脱颖而出,最后荣登大宝。
    一次次试探,各种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之位关系江山稳固、国祚传承,宜应早立以安民心的说法纷至沓来。
    却都悍然不惧,直接下诏言说死生常理,朕所不讳。唯天下大权,当归于一统的皇上啊!
    居然还就一改秉性,直接行起了禅位之道了?
    虽然但是,真的很不康熙。
    他都这么震撼,诸王贝勒与文武大臣们自然更加呆若木鸡。
    眼瞅着雍亲王仔细将皇上扶上龙椅,还耐心地帮他整了整袍脚,然后下一息,就被皇上直接扯住了手:“今儿是你生辰,你可是主角,还往哪儿去呢?再者说你这身衣裳,也不好屈居人下啊!”
    胤禛:!!!
    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已经掉进圈套的感觉。
    从被自家皇阿玛商量着,穿上这明黄龙袍的那一瞬间开始。
    但没等他开口说点拒绝之语,就被他家老阿玛按着坐在了龙椅上:“来来来,今日你我父子同座,好好与你庆生,让诸臣与你我一道铭记这百载难逢的一刻。”
    胤禛小小挣扎了一下,却被自家皇阿玛按得更紧。眼看着他喘息声都变粗了,胤禛还哪里敢再用力?
    忙苦笑求饶:“好好好,除了禅位,儿子都听皇阿玛的。您可千万别激动,太医说了您这身体且得好生静养呢。”
    日常被嘱咐太多,康熙早就习惯性左耳出右耳冒了。
    只胜利勾唇:“嗯,朕就知道,你是个乖巧孝顺的。打从将宴会地点设在太和殿的那天起,朕就已经想好这一幕了。自从康熙五十七年巡幸塞外,朕半途染恙而归的那一天起,朝中政务悉数托付于你手中。人说康熙盛世,可这海事成法、愈发蒸蒸日上,打李氏再度开疆拓土,实际上都是你的功劳。”
    “如今这海晏河清有你一半,龙椅自然也有你一半。当然你若同意的话,还可以现在就把禅让搞起来,朕也试试做太上皇的感觉。”
    这可不兴乱试啊!
    胤禛慌乱摆手,求皇阿玛莫来玩笑。
    而康熙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特别郑重地道:“不开玩笑,朕所说的每一句都发自肺腑。若说以前,朕夙夜焦虑,唯恐托付不效误了祖宗鸿业,常说唯天下大权当归于一统。每日里兢兢业业,恨不得事必躬亲,敢有丝毫怠慢。可那次病后,瞧见你虽初生疏,却一日千里般的进步,为父便已经渐渐放心。早想着如老庄亲王一般洒脱,将家业尽赋与你,自己过些个悠哉悠哉的日子了。”
    被点名的老庄亲王博果铎乐:“皇上若真能撂挑子成功,必然比奴才更加潇洒肆意。毕竟,就算再怎么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乖,奴才也无法昧着良心说自家宝贝金儿子比四阿哥还厉害。”
    接下来,自然是滔滔不绝一顿彩虹屁。
    从四阿哥胤禛在无逸斋时就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又至贤至孝开始说起。初入朝堂就立下大功,户部清欠事不但阻止了户部的继续亏空,给许多臣子敲了警钟。
    还直接充实了国库,给皇上出兵噶尔丹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随扈出征,从剿噶尔丹。协同推广土豆,使天下再无饥馑。查盐政,整治江南官场,设海事衙门,平刑部冤狱……
    足足说了盏茶时候,全方位立体化没有半分死角地把雍亲王夸了个遍。
    连几个小皇孙都没落下。
    众所周知,妇人生产犹如一脚踩在鬼门关上。娘奔死,儿奔生,凶险万分。再怎么小心在意的人家,也难免有孩子夭折。可雍亲王府前头六子一女,现在府中又有三名姬妾有妊,竟是零流产、零夭折。又何尝不是雍亲王治家有方,府上妻妾相得呢?
    世子颇有乃父之风,办事认真严谨。虽入朝时间短,但所经历的差事件件圆满。贤郡王孝名满天下,连皇上都颇为赞许云云。
    言说教一子成才易,子子成才却难如登天。
    这一点上,雍亲王就随了皇上您。
    一记龙屁拍爷俩,在场之人无不又怒又服,高高对老庄亲王竖起大拇指:还得是他老人家。
    只是这么一来,好话都让他给说尽了,大家伙还能怎么着呢?
    唯有是是是,老庄亲王说得是。
    四阿哥至贤至孝,能力超群,有此贤王,的确是我大清之福、天下之福。
    无限赞同之中,康熙满意而笑:“的确,若不是胤禛三番五次反对,朕早就将皇位禅让于他了。还是那句话,经过这几年的实际观察,朕觉得这大清天下交与雍亲王胤禛,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若朕百年之后,他这年号就叫雍正吧。”
    “以此来激励与他,也让他自勉。时时警惕自身,以天下万民为重,莫辜负了朕此时对他的万般称许与无尽期望。希望他年父子泉下相见的时候,我儿可以昂首挺胸地跟朕说一句,皇阿玛,儿未负您期望。”
    胤禛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双膝跪地:“皇阿玛切莫出此不吉之言,儿子……”
    康熙摆手,笑容中无限通透:“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有什么可忌讳的?比起三缄其口,导致群臣云里雾里,日后都怀疑你这继位的合法性。还不如朕现在就捅了这层窗户纸,给群臣一个明白。也让他们能像拥护我一样,好好拥护你。日后你们君臣同心,将大清带上一个新台阶。”
    那满眼‘此我之愿,我儿愿意助为父达成么’的期盼眼神,硬让胤禛那些个拒绝反对之语梗在喉头,一句也说不出来。
    只能重重点头:“皇阿玛之命,儿子敢不听从?唯有尽心竭力,不负您老人家期盼。”
    “正该如此。”
    康熙微笑,亲手将眼眶通红的儿子扶起来,笑了句都多大人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
    胤禛带着浓浓鼻音回说儿子便七老八十,在您面前也是儿子。做儿子的与老子撒娇,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若苍天怜悯,就让儿子八十岁还与兄弟们吵架,求皇阿玛主持公道。
    康熙大乐,只说自己一定努力。
    至于其他的,却得看上天愿不愿意给面子了。才这么一会儿,就有许多疲惫的康熙想着。
    父子两个重又在龙椅上坐定之后,跪了许久的诸王贝勒、宫妃、内外命妇与文武大臣们才得以起身。
    鼓乐响,寿宴开。
    如同正经的皇帝寿宴一样,也有群臣献礼,百官朝贺。
    为此次寿宴特别烧制的杯盘碗碟,如皇帝寿宴一般的规格菜品,还有皇上万寿才可以演奏的宫乐。
    除了计划中的禅位被取消外,其余种种都如皇上寿宴规格。
    胤禛百般推辞,一脸诚惶诚恐。
    康熙却只笑,言说这都是他应得的。皇父虽老,却不糊涂。把所有儿子们的表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再不会让任何一个受委屈。
    这一波,不止胤禛,所有皇子都微笑行礼,言说能生成皇阿玛之子,是他们此生之幸。
    觥筹交错之间,好一番父子和睦、君臣同乐的场景。
    酒过三巡之间,淑宁一身一等公福晋吉服,亲手端着雕龙凤黄花梨木托盘缓步走来。将其上那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放在胤禛面前的桌案上:“祝雍亲王生辰欢喜,愿您一口气吃完这碗面。未来一年顺顺溜溜,此后福寿绵长,身体安泰。”
    胤禛又惊又喜:“前头间姨母未在大殿之内,我还以为您有什么不适,心里正惦记着,却不料您……”
    淑宁福身一礼:“回雍亲王的话,皇上说生辰这天用上一碗至亲长辈亲手所做的长寿面,过生辰之人一定大吉大利。臣妇虽算不得至亲,却是所有亲戚长辈里厨艺最佳的。于是雀屏中选,得了这个巧宗。您且尝尝,可还合胃口?”
    胤禛还未动筷,就连说了几个和字。
    若非顾着德妃娘娘就在殿内端坐,说多了对自家姨母有害无利。胤禛恨不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纠正她,告诉她,在自己心里姨母便是至亲。是比生母、养母都更加重要的存在。
    真心话不得说,他就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欢喜。
    执筷稳稳夹住那根又细又长的长寿面顶端,小心翼翼送到口中。不但一口气儿把那柔韧又有嚼劲儿的面条都吃了,连面汤都喝了个涓滴不剩。
    康熙直乐:“看来朕命阿灵阿家的亲自辛苦一回,与你做长寿面的决定没有错。转眼经年,阿灵阿家的厨艺还是那么精湛。当年太皇太后、皇太后跟先皇后都对你的手艺念念不忘,颇为嘉许。”
    淑宁微笑行礼,直说皇上谬赞。
    可事实上,皇上没有没有谬赞,是真的也想尝试一下了。
    而对此淑宁早有准备,上过给寿星的长寿面之后,就有数名宫娥也端着托盘而来。
    给皇上,德妃娘娘跟几位皇子公主与四福晋、跟四阿哥府的阿哥、格格们每人上了碗面条。意思是让所有与他至亲之人同享福寿。
    真·小小面条,大大意义。
    让每一个收到的人都万分感动,吃得特别小心翼翼。
    除了康熙身体实在不适,用不了许多之外。连德妃都连汤带水,用了个干干净净。
    霎时间,大殿内外都在夸奖淑宁的厨艺。吃过的直说满足,没吃上的满眼垂涎。求指导,求开店,这里许许多多朝臣都愿意为了帝王同款面条而积极花钱。
    而事实上,淑宁都已经当了玛嬷、郭罗妈妈的人了,可没有年轻时候那个好体力。还能亲力亲为,让这么老些人都吃上她亲手擀的面条。
    除了她大外甥、嫡姐与皇上之外,其余人等的面条都是来自御厨手艺。
    倒是那煮面条的汤是来自于同一个大锅。
    也算是‘同根同源’了吧。
    一顿让胤禛万般惊喜而又满足的寿宴之后,康熙还准备了烟花盛宴。
    从晨起一直到三更,这一天的每一幕,每一事都让胤禛无比新奇而又惊喜。牢牢印在他的心板上,此生不忘。
    而从这一天起,再也没有人说已故理亲王胤礽是皇上最疼爱的儿子了。
    因为就算他还在,没被废除太子之位。也必然不能像雍亲王那样,被允许穿龙袍、坐龙椅,与皇上一样接受群臣朝拜。
    更无法在太和殿里办生辰。
    唔,事实上,因为仁孝皇后崩于难产故,废太子胤礽的生辰从未认真办过。倒是皇上会在那一天怀念亡妻,不是在巩华城,就是往巩华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