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93节
石仲魁叹息一声,“唉,多事之秋啊。”
薛蟠听了这话,不由慌了。
石仲魁摆摆手,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回家老老实实准备宝钗的嫁妆。”
被石仲魁赶出家后,薛蟠带着不解回到家。
和薛姨妈和宝钗一说,宝钗虽然也猜不到石仲魁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可那句准备嫁妆的话,让她意识到,或许这是让薛蟠立刻搬家的意思。
而薛蟠之前就因为贾家下人说了闲话,就早有搬家的意思。
这次也不管薛姨妈如何想,下定决心要走。
“妹妹嫁过去前,本来就不能再住在荣国府的梨香园,更没在梨香园上花轿的道理。而且,自家的宅子早就整理好了,那干脆明日就搬走。”
薛姨妈忙说道,“这也太急了,你姨夫的面子上会不好看的。”
薛姨妈的心思很简单,女婿还没金榜题名,薛蟠又出了假死的事,那住在贾家也能有个庇护。
当然,之前她也担心石仲魁没法中举,没法过会试。
但现在的语气就没之前那么坚定了。
“母亲”,宝钗忙提醒道,“总不能一直留到婚期将近,到时候是女儿先嫁过去,还是二姐姐先嫁过去?”
薛姨妈一惊,自家的门第本来就比不上贾家,这万一花轿比贾家晚进入石府,说宝钗是正房都没人信。
……
这事传到贾母、贾政、王夫人耳朵中,果然贾家和之前一样,并不愿意薛家现在就搬走。
但薛蟠耍起横来,带着宝钗坐上马车就走。
气的贾政没忍住的骂道,“这翻了天的混账玩意,眼里没半点长幼尊卑。”
说完就想让人把薛蟠喊来教训一番,可话没出口,又无奈的摇摇头。
姨夫虽是长辈,却算不上是至亲,薛蟠非要走,薛家又有京城的宅子。
贾政的理由再多,也没拦着不让人家住自己家的道理。
而贾母很快意识到,这里面或许还有其他的事。
毕竟之前薛蟠也是非要搬,可被劝了几句后就没搬成。
但这次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老太太仔细琢磨一番,却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
只能认定薛蟠这是为宝钗着想,甚至这事本身就是宝钗的主意。
唉,一步晚,步步晚。
看来二丫头今后是别想拿大了。
几天后,薛家搬完东西,摆完搬家宴,殿试也到了。
过程就不多叙述了,而且夏守忠这次一如既往的可靠。
虽然没能直接猜到皇帝的出题,但靠着皇帝读了什么书,甚至是翻到那一页,本身就是巨大的优势。
而且除了石仲魁外,所有士子和在场的官员都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出了一道关于盐税的策论题。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殿试居然不考诗词等项,只考策论。
这是想看看这一科士子的真才实学了?
还是皇帝担心选自己为状元,会因为诗词而被人说闲话?
石仲魁偷偷撇了眼坐在金殿御座上的皇帝。
就见他的目光,居然一直放在自己身上。
忙收紧心神,不由想着自己这几天写好的文章。
大周虽然和辫子朝不一样,但经历了宋元、再到和老朱争夺天下,打赢了鄱阳湖之战的陈氏王朝,再到现在的大周。
从时间来算,已经立国百年的大周,其实也和康雍时期差不过。
而盐政败坏除了影响朝廷的收入外,最直接的坏处是边军的粮饷供给。
以前江南盐商想获得盐引,得先把粮草运到边镇。
可现在直接换成用银子买盐引,明面上朝廷收入确实多了。
但多出来的这些银子,其实是从边军粮草上抢来的。
而且让文官负责粮草供给和运输,必然会上下其手,再发一笔财。
这么一想,能写的就多了。
而且自己是文官,注定必须选边站队的站在武勋、边将的对立面上。
所以石仲魁除了不写文官的那些龌龊外,根本不怕得罪武勋、边将的一通写下来,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有股畅快感。
周围一直看着的内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们,见他下笔如有神助,顿时满意的微笑起来。
在这些大臣们看来,要是连盐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左思右想,那肯定就是死读书,不知天下事的书呆子。
一天下来,除了午饭、方便之外,皇帝居然一直都没走。
就凭这点,这位就能称的上勤政。
交卷子时,石仲魁撇了眼夏守忠,这位大太监眼珠子左右转动了几下,石仲魁立马明白他这是有事想告诉自己。
想了想,很可能和元春的事有关。
低着头,不点头,更没做其他任何小动作,反倒让夏守忠放心了下来。
走出金殿后,于同甫忙寻了过来问道,“有没有把握?”
石仲魁白了他一眼,就算自己觉得文章写的再好,能不能中状元,不仅看皇帝的想法,更是内阁和各位重臣需要考虑的事。
而且附近人多嘴杂不说,必然有专门观察一众准进士们表现的太监在盯着。
表现的太急切,肯定让皇帝生出这人不够稳妥的印象。
“稳重点,周围十几个太监、大汉将军和绣衣卫肯定都在看着我们。”
于同甫心里一惊,忙收起笑容。
双手拢在袖子里装出严肃表情,跟着石仲魁慢慢走出金殿,这才重重松了口气。
然后看着石仲魁惊叹道,“贤弟不亏是老成持重之人,那种环境下,还能想到那么多,比哥哥我强多了。”
石仲魁嘴角一笑,“师兄你都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居然还好意思说我比你老。”
于同甫脸色一僵,知道石仲魁这是在开玩笑,但心里就是有些不爽。
“贤弟别忘了教我家泰吉启蒙,还有为兄娘舅家怀吉读书的事。”
“石怀吉到到好办,三五日布置一次课业,他要是能读进去,大不了没十天见一次。
至于泰吉,等小家伙识字之后再说吧,不过到那时候,说不定我就已经出京去外地任职了。”
“哈哈,贤弟这就不懂了吧。”
于同甫有些得意的说道,“即便贤弟没能夺下一甲,但二贾进士都得在京观政三年,才有机会外放。
要是贤弟真夺了状元,你这辈子大概都没机会出京外放了。
必然得走翰林院、詹士府、六部侍郎、内阁这条路,所以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当我外甥和亲儿子的师傅。”
石仲魁一愣,随后笑着摇摇头往宫门走。
殿试因为有皇帝盯着,审卷的速度很快,甚至有些心急的皇帝一直不走,基本上当晚就能大致决定好排名。
而且因为只有2百份卷子,眷抄官官抄的很快。
十几个由内阁成员、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翰林们组成的审卷官批改的也很快。
当晚亥时前,就定下了前十名,送到皇帝的御案前。
到了此时,状元基本上就从这十份卷子里选,但皇帝也有权看其他的卷子。
甚至有过把200份、300份卷子全看完的皇帝。
等皇帝看完,想了想后没急着定下前三名,而是让人把眷抄的卷子上的糊名纸撕掉,然后找来这十份卷子的原卷。
看到放在最上面,代表着头名的卷子上,就是石仲魁的名字后,皇帝脸色大喜。
既然是大臣们自己选的,那就是名正言顺。
这事传到外界后,也是众望所归了。
道理很简单,但凡不是和石仲魁有仇、有怨的大臣,基本上都希望能出一个六元及第。
而且到了殿试,那真是皇帝想点谁为状元,那谁就是。
你再反对也没用。
定好了前三名,剩下的就等明日的传胪仪式,当场公布一甲名次了。
石仲魁回到家之后,立马吩咐锦毛鼠去和夏守忠约定的小院子看看。
到了晚上,小老鼠回来报信,说看到一个小太监进了院子,在书房里唱了半个时辰的戏。
而那小太监走了,锦毛鼠又跟着他一路,看着他进了一座普通的院子,也没发现有人跟踪,这才跑回来。
听完锦毛鼠的叙述,石仲魁皱眉想了片刻就叹息一声。
一个妃子得宠,家人骄纵而被问罪的戏曲,让他立马明白,皇帝要封元春为妃。
第二这事必然不是皇帝自己愿意的。
第三夏守忠这是在提醒自己,别和贾家走的太近。
不对,或许是在告诉自己,劝解贾家即便站队,也别太积极。
否则最后免不了和典故一样,落个全家流放的结局。
夏守忠也不担心他听不懂,细数身边的人和亲朋,也就贾家的大姑娘,多年之前就进了宫当女史。
石仲魁对此也就叹息了几下,就不管了。
毕竟这不是自己能干预和决定的事,而且解决的办法之前就已经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