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慕林 第42节

      承恩侯夫人对此也颇有同感。她算了算自己能从中得到的好处,心下更欢喜了。曹文莺那日的建言,她还记在心里呢。她的亲生女儿过得几年,正是入宫的时候,说不定还能谋到太子正妃甚至是正宫皇后之位,嫁妆不够丰厚怎么成?就是爱子曹文泰,也到了娶亲的年纪,办婚事什么的,要用的钱多着呢。三房这笔分润,来得正是时候。
    曹二爷夫妻则满心不情愿。三房与王家合谋,差点儿误了他们嫡长女的终身,就算如今蒙曹皇后赐婚,与江绍良缔结了姻缘,也无法跟东宫良娣的尊贵体面相比,这叫他们如何能原谅三房?两间铺子就想收买他们夫妻?休想!
    曹二太太私下力劝承恩侯夫人:“这回就算三房分了好处给我们,大头还是他们得了去。若没有我们帮着在皇后娘娘面前说项,三房也吞不下这笔横财。何苦为了这一点好处,叫他们得了大便宜去?皇后娘娘的旨意,自有娘娘的用意。若是三房的私心碍了娘娘的正事,那就糟了!”
    承恩侯夫人不以为然地道:“没事儿,娘娘只是为了宫里的谣言烦心,才随口一说罢了。淑卿名声早就坏了,就算能与谢璞复合,也不过是哄哄不知道的外人。宫里那起子狐媚子,无风也要掀起三尺浪,你道淑卿与谢璞复合了,她们就会不嚼舌头了么?只要皇后娘娘把林昭仪打压下去了,那些贱人自然不敢多嘴。到时候娘娘还要忙着给太子挑媳妇呢,哪里顾得上淑卿回不回谢家?”
    曹皇后与曹氏的姐妹之情,也就比陌生人强上一些罢了。
    曹二太太道:“我看三房如今只是想拖着这事儿,不让淑卿回谢家去。等到皇后娘娘不管了,还是要让淑卿改嫁给方闻山的。”
    承恩侯夫人皱了皱眉头,冷笑道:“真是昏了头了,淑卿当年认准了方闻山,还不一样是另嫁他人?当初曹老三棒打鸳鸯,可是出力最多的一个,如今怎么好象跟淑卿一样犯了死心眼?就算不肯认谢璞做妹婿了,天下哪里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怎么就认定了方闻山呢?若说是从前,方闻山有望执掌禁卫,哪怕出身低贱,也还有些联姻的价值。如今方闻山都被皇上厌弃了,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赶回九边去,还能有什么用处?!”
    “不仅如此。”曹二太太犹豫再三才道,“绍良私下与二爷说了些话,二爷与我都觉得有些道理,不可不防。皇上先前那般看重方闻山,几乎就已经定了是他统领禁卫了,还放任他在禁卫中收拢人心。可方闻山与妹妹的事一传到宫里,皇上就冲方闻山发了几回火,如今又提拔了别人做禁卫统领之职。这会不会……是因为皇上不喜方闻山与我们曹家结亲之故?”
    皇帝这些年对林昭仪母子的宠爱,几乎已经摆到了台面上,他与曹皇后,反而是渐行渐远了,对曹家也多有提防猜疑。若说他已然对曹家不满,那么不愿意让曹家的女婿负责禁中守卫之责,就很合情合理了。
    曹二爷与曹二太太听到未来女婿的提醒后,心下都蓦然一惊。若实情真是这样,皇帝对曹家的忌惮之意,就已经很深了,曹家恐怕得多提防着些才行。
    承恩侯夫人听了这话,却有些不以为然:“怎么会?当初皇上何尝没有重用谢璞的意思?他那时候还不一样是曹家的女婿?也就是王安贵诬告,令皇上误以为谢璞当真辜负了他的信任,方才会龙颜大怒罢了。可见皇上并不忌讳曹家女婿掌权,又怎会因为方闻山要娶曹家女而生气?”
    曹二太太欲言又止。谢璞就算升职入了六部,也只是寻常文官。而方闻山要成为禁卫统领,关系到帝皇安危。两者如何能相提并论?
    承恩侯夫人没有理会弟妹的脸色,径自又道:“况且,方闻山这回惹恼皇上,也不是没有缘故的,责任全在他身上——他在禁卫里拉拢人心,排除异己,做得有些过了,惹恼了前头那位大统领。当时人家还没有卸任呢,方闻山行事太张狂,竟没给人留脸面,也就难怪人家恼怒了。”
    那位前任大统领也没有公然跟副职起冲突,而是收集了方闻山的把柄,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
    皇帝怒斥方闻山内帷不休,是因为有传言,指方闻山刚死不久的那位妻子——也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死因成谜。
    本来她虽然有病在身,但并不算很严重,养一养,还是有可能拖上十年八年的。可她却忽然死了,这就很让人生疑了。
    再结合方闻山入京后,便很快接触了平南伯府,与曹淑卿重提旧情,甚至在曹淑卿丈夫谢璞被诬告陷害一案中,也掺了一脚,有与曹家同谋的嫌疑。那就令人怀疑,他会不会是早有预谋,为了与年少时的心上人曹淑卿重拾旧欢,先把自个儿的妻子暗害了,好虚位以待曹淑卿呢?
    皇帝看重的将领出了这种丑闻,面上也不大好看。他会因为河工案而将谢璞下狱抄家,自然也会因为一桩丑闻,绝了方闻山上进之路。方闻山往后是休想能有什么好前程了,所以承恩侯夫人才会无法理解,三房为何至今仍认准了方闻山不放?
    承恩侯夫人的说法也有道理,曹二太太这回就抓瞎了。她实在判断不出,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承恩侯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行啦,别想那么多。淑卿不肯回谢家去受气,难道我们还能把她绑回去不成?就这样吧。皇上那里,你也不用太操心。皇后娘娘地位稳固,储君之位也不是皇上想动摇,就能动摇得了的。太子又无大错,皇上要废他,也得问问朝廷百官答不答应!”
    曹二太太叹了口气:“那……这事儿我们就不管了?三房不肯把谢家财产归还,我们也不插手么?”
    “不插手就不插手。”承恩侯夫人漫不经心地掸了掸袖子,“反正宛琴不是递话过来了么?谢璞也不肯与淑卿复婚。虽然淑卿自个儿也不乐意,但谢璞有胆子拒绝皇后娘娘的好意,可见也是个不识抬举的。这样的人,我们理会他做什么?
    横竖好处已经落了袋。皇后娘娘问起,我们也有话可交代。弟妹若有功夫,还不如多操心操心文莺的嫁妆呢。她这回受了委屈,又是小辈里头一个出嫁的女孩儿,可不能失了体面!”
    第127章 犯病
    谢璞午睡过后便去向谢老太太请安。谢老太太见儿子平安出现在自己面前,也是惊喜万分。
    当然,她老人家还是要发个小脾气,责怪文氏与孙儿孙女们没把这个好消息及时报到她这里来的。
    不过她并没能多骂几句,注意力就被谢璞说的话吸引过去了。
    谢璞把这回他能获救的功劳,全都算到了大伯父谢泽山与嗣母宋氏,以及宋家的门生故旧头上。
    他告诉母亲,自己原本有多么凶险,曹氏如何想置他于死地,方闻山又如何容不得他存活在世上,还有平南伯府又是如何阴险狠毒,一心谋夺他们谢家的财产。若不是有嗣母宋氏出手,伯父谢泽山辛苦奔波,求得其先父宋祭酒生前故交与门生出手相助,他早就被冤死了,家人也会被贬流放,绝不会有好日子过。
    因此,谢璞恳求母亲,看在他的份上,看在宗房与二房对他的天大恩情份上,趁着这大好机会,与宗房、二房达成和解。只要谢老太太道个歉,诚心认错,以宗房、二房长辈们的宽宏大量,是绝不会再计较她过往所为的。
    况且这一回,谢璞得罪了曹家,日后就算能再继续做官,也难逃曹家的敌视与算计。为了避开风险,他最好是继续放外任,而非留在京城为官。那么一来,他的母亲家眷留在京城,就很容易被曹家人当成靶子攻击了。
    为保母亲妻儿的平安,他想要把家人送回湖阴老家去。有族人护持,也有房屋田地可谋生计,哪怕产业都被曹家谋夺了去,也能温饱不愁,儿子们还能到竹山书院求学,待学有所得了,便直接在湖阴试参加县试。
    完美!
    然而谢老太太一点儿都不觉得这个安排完美。儿子回来了,她当然高兴。可财产回不来,她还要向宗房、二房低头,甚至要仰宋氏鼻息过活?
    开玩笑!
    她绝不会答应的!
    宋家那些故交门生既然如此厉害,能扛得过曹家,救回谢璞,怎么就不能把谢家的财产也要回来呢?那些东西明明都是谢璞的,是曹家逼着他、骗着他交出去的。谢璞既然平安脱罪,官府就该把抄走的财产还回来才是,凭什么还叫曹家霸占着东西不放?!
    宋氏分了她半个儿子去,她儿子是要继承谢泽川香火的,宋氏救人,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谢泽山身为一宗之长,也合该为家族中最有出息的后辈出力。他们把谢璞救回来了,是他们该做的,算什么功劳?还要她去赔礼道歉?她当年不过是卖了三房名下的产业罢了,她又没错!
    谢璞平安无事地站在谢老太太面前,谢老太太知道自家将来没什么大风险了,便又作了起来。她拒绝听儿子的劝说,谢璞不肯住口,她就索性白眼一翻,再次祭出“晕”招,临“晕倒”之前,还要大叫一声:“气死我了!我老病犯了!”便往罗汉床上一倒,不动弹了。
    往日她这么一叫,谢璞肯定会慌了手脚,急急把她挪回卧房去,又请大夫来诊脉抓药。待她醒过来,无论提出什么要求,谢璞多半都会答应了。她试过好几回,十次里总有七八次是能奏效的。也就是近来这十几年,谢璞在家的时候不多,她用这招的次数才少了。若是在谢璞少年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晕一个准,儿子对母亲绝不会有半分反抗与质疑的!
    不过,今天谢老太太“晕”过去后,无论是跟前的谢璞,还是躲在门外偷听的谢映容,都没有半分慌乱。
    两人都很清楚,老太太只是装的而已,她老人家身体硬朗着呢。
    谢映容暗地里撇了撇嘴,却还要挤出两滴眼泪来,装作慌乱的模样,从门外奔进来,扑到罗汉床边哭喊:“老太太,老太太,您怎么了?”又去问谢璞,“父亲,老太太怎么会晕过去的呢?难道又犯了旧疾?我们快请位大夫来吧!”
    谢璞深深地看了母亲一眼,叹了口气:“好孩子,别慌张。你这院子里可有力气大些的仆妇?叫个人进来,把老太太抱进屋里吧。我去承恩寺请无因大师过来瞧瞧。”
    无因大师是承恩寺里一位老僧医,医术挺高明的,擅长针灸。从前谢家风光时,谢老太太曾与几位老封君一道,听他说过养生之道,旁观过他给一位老夫人施针,效果不错,因此对他的医术还是挺信任的。这处宅子周边街区,距离最近的医馆都要隔着两条街,而且坐馆大夫的医术未必及得上无因大师。要请大夫,还不如直接去承恩寺算了。
    谢璞自行去请医,谢映容只得叫了个婆子来抱人。这刚刚从牙行里雇来的婆子,做家务活是一把好手,却比不得宅门里近身侍候的仆妇们会服侍人,仗着力气将谢老太太抱起,往卧房里挪的时候,却粗心大意得很,一个不小心,就叫谢老太太撞上了桌椅柜几之类的杂物,痛得谢老太太一时没忍住,叫出声来,双眼一睁,便开始叫骂:“没长眼睛么?!你这是在救人,还是要杀人呢?!”
    谢映容忍住笑意,继续装作一脸担心的模样:“老太太?您没事吧?”然后就发现谢老太太一边脚腕上浮现出一抹青紫来,后脑勺也磕了一下。
    婆子唯唯喏喏地赔着不是,立刻就要跪地求饶,却忘了自己手上还抱着人,差点儿没把谢老太太摔了,惹得后者又是一轮大骂。
    谢映容好说歹说,才指挥着婆子把谢老太太送进卧房,安置在床上。谢老太太揉着头,撑着腰,捏着脚,又呼起了痛,骂起了人。
    那婆子被她骂得头都不敢抬,缩着脖子跑了出去,在院子里遇到另一个同伴,便忍不住委屈地说:“那老太婆分明没生病,却装作生病的样子吓唬人。就算真磕着碰着了,也不能怪我吧?她明明可以自己走路,非要我去抱,又那样重,我差点儿没抱住人,这才不小心磕着了的。就算她要在儿子面前装相,她儿子这会子又不在,还有什么可装的?倒来骂我。我又不是她买来的奴才,平日里应付她祖孙俩的挑剔刻薄,就够累的了,还要无端挨骂!”
    另一个婆子也发愁地叹道:“本来听说她俩是官宦人家的女眷,还以为是个好差事,结果这老的刁钻不讲理,小的刻薄又小气,才两天不到,就已经扣了我们两回工钱了。再这样下去,做满一个月,能赚到手的钱还不如在别家洗衣烧饭半个月挣得的多,何苦呢?再做两日,我就想辞了。”
    第一个婆子听了便道:“你若要辞,我也辞了吧。租这样的院子住,穿戴也不是真富贵,什么都要我们两个人做,还动不动就骂,真不象是什么大官人家出来的,怕是在装相呢。我们辞便辞了,她还能拿我们怎么样不成?”
    等谢璞带着无因大师与两个充作药僮的小沙弥,匆匆从承恩寺赶回来,为谢老太太诊脉时,谢老太太又重新恢复了“昏迷”的状态,半点瞧不出她刚刚才生龙活虎地耍过一回威风。
    谢老太太也不知道,她和她心目中老实乖巧的孙女儿,已经闹腾得两个婆子心生去意。她这老封君的威风,很快就摆不起来了。
    第128章 相劝
    谢璞请了无因大师来给谢老太太诊脉。
    虽说无因大师时常与达官贵人家的女眷打交道,人还是挺有眼色的,可一来谢老太太不曾暗示过他什么,双方没有任何的合谋;二来,谢家如今的境况,无因大师也是听说了的,不是有权势的人家,他也犯不着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所以,出家人就不打诳语了,有事说事儿。
    他直接告诉谢璞,谢老太太多年来进补充足,也不缺太医、名医调理,身体大体上还是挺健康的,有些风湿、气虚之类的小毛病,也都不算严重。不过人年纪大了,身材又有点小胖,还是应该多动一动,别老在屋里坐着、躺着,只一味进补。补得过了,对身体没有好处。
    至于谢老太太晕倒的原因,无因大师没诊断出来。他就差没有明说谢老太太眼下并未晕倒,只是在“闭目养神”了。
    听了他这话,谢璞怎么想还不得而知,谢老太太早已经心中咬了无数次牙。
    她想不明白,从前一直很机灵很有眼色的无因大师,怎么今日忽然变得蠢钝起来?她明摆着就是在装晕,他难道就不能装一回瞎么?别说他一个僧医了,谢家从前请来的太医也好,寻常大夫也罢,看到她晕倒,都会配合地说些含糊其辞的话,绝不会当面揭穿她的!
    其实无因大师已经很给面子了,他一直装作没看见谢老太太双眼紧闭的脸上那种种神态变化。谢老太太没发觉自己已经露了馅,旁人却不是瞎子。
    无因大师最终含糊地下了个结论,表示谢老太太会晕倒,可能是一时“急怒攻心”。
    谢璞也顺水推舟地接受了这个结论,叹气着表示,他遭人陷害入狱,妻子曹氏忽然提出和离,还带走了谢家绝大部分的财产,蒙族人亲友相救,他终于脱困了,可财产回不来,前妻也不肯归还儿女,老太太受不住打击,这才气得晕了过去。
    权贵势大,他虽然气愤不已,奈何却无能为力。
    无因大师含糊地说了几句佛谒,劝谢璞看开些,也让他劝谢老太太看开些,便去开方子了。
    当然,开的是太平方,谢老太太吃也罢,不吃也罢,都对她身体没什么坏处。
    无因大师没有多嘴,但跟着他来充作药僮的两个小沙弥,双眼都露出了好奇八卦的目光。
    承恩寺这种时常会有官宦人家女眷往来的大寺庙,城中的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僧人们外快的一大来源呢。新方丈无虚大师管规矩管得严些,却不会禁止寺中僧人们用些小手段去挣香油钱,只要他们别明确地指名道姓,得罪相关当事人就可以了。城中寺庙那么多,承恩寺也需要一点特色,方能吸引众多信众前来呢。
    至于无因大师离开后,谢老太太用了多久时间才“醒转”,又如何闹着不肯吃药,如何再装病装晕,逼儿子谢璞松口让步,这都是后话了。
    前来承恩寺烧香拜佛的官家女眷们,倒是从寺中僧人处,打听到了些谢曹两家恩怨纠葛的内情。诸如谢家财产下落之谜,曹氏绯闻真相,曹家忽然对妹婿发难的原因……等等等等,都是时下城中热议的话题。太太奶奶们挺好奇的。
    于是,这些中层官宦人家的女眷们,便知道了谢璞遭人陷害后,曹氏未能同甘共苦,反而落井下石地要求和离,还卷走了谢家的大部分财产;当谢璞无罪获释后,她还不肯回归,也不肯归还财产,甚至扣下两个孩子,不许他们见父亲。她与方闻山的绯闻尚不知真假,但她做过的事,又哪里象是个坚贞、贤良、慈爱的好妇人?
    曹氏这些所作所为,都跟众女眷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冲突。曹氏以往的“贤名”,忽然间就变成了笑话,仿佛一个全无道德的妇人,靠着娘家的权势,硬往自己脸上贴金,欺骗世人,却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中层官宦人家的女眷,自然不敢当面指责权贵人家的女眷如何如何,可这并不妨碍她们在私底下嚼舌。在曹家还未察觉之前,曹氏的名声,慢慢地就在京城官眷圈子中,变得臭不可闻。人们开始羞于与她为伍,见到她,也是敬而远之,背地里更是提都不屑提。曹家又不是只有一个曹氏在,人家要巴结,也犯不着巴结一个声名狼藉的外嫁女。万一跟她走得近了,连累了自己的好名声怎么办?
    曹氏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声越来越糟了,谢璞面对母亲谢老太太的闹腾,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不明白母亲到底有什么可闹的。难道她宁可留在京城,面对曹家随时可能会出手的刁难,也不愿意回到老家去么?
    谢家的财产,也不是他想要回来,就能要回来的。谢老太太最清楚曹家的权势有多大,何苦逼迫无能为力的儿子?
    谢璞为了母亲头痛不已,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过改变想法的念头,依然坚定地向谢泽山表示,一定会送家眷回乡去。
    谢泽山反倒劝他不要强求:“你母亲年纪也大了,她若实在不习惯湖阴县的生活,你逼她也没用。只是谨之他们几个孩子,将来想要安心读书,留在京里是不成的,还是要送回去的好。我已经跟你二伯娘商量好了,等他们回到老家,只要身体没有大碍,立刻就可以进书院读书。竹山书院如今有几位大儒,在江南很有些名气,别家子弟想去求学,书院还未必会收呢。”
    谢璞点头:“待吏部的任命文书一到,侄儿就把家眷送回去。到时候还要请大伯父多多照应。”
    谢泽山又问他:“素敏如今是你唯一的正妻,你上任时,不打算带她一块儿去么?不是我说你,你与她夫妻分离多年,好不容易没有旁人妨碍了,正该好好团聚才是。她这些年在你母亲与曹氏手下吃了不少苦头,你当多弥补一下的。”
    谢璞叹道:“侄儿何尝不想夫妻长久相聚?可是侄儿这回外放,分得的不可能是什么肥缺。母亲不会跟着去受苦,素敏若跟着侄儿上任,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又该如何是好?侄儿只能留她下来照看全家了。不过,这回侄儿本来也不打算带女眷去的,只需有几个得力又可靠的下人随侍便可。”
    谢泽山听得直摇头:“你家里的孩子,有我与你大伯娘、二伯娘呢,你还怕没人照应他们?只是你母亲……罢了,她不肯与我们在一处过活,我们也不想再看她的嘴脸。你也不必多劝,依我看,素敏很该带着孩子们回老家去孝敬孝敬你二伯娘。你母亲若真想留京,就由得她去吧,留一个妾室照顾她,再有几个可靠的下人,也就够了。等到她吃了亏,就知道回老家的好处了,到时候自然不会再闹腾。”
    谢璞犹豫。难道他只能用这个法子了吗?可是母亲坚决拒绝还乡,他总不能把人绑了送回去吧?那就太不孝了。
    他真的要……冒母亲被曹家人为难的风险么?
    第129章 提议
    “为什么会有这种风险?”
    谢慕林得知谢璞的担忧后,就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场风波,虽然是以爹爹平安脱罪作为结局,但事实上,平南伯府除了名声受到一些影响,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反而得了不少好处。曹氏想跟您和离,她达到目的了;平南伯想要谢家的财产,他也达到目的了。如今只差在曹氏暂时未能嫁给方闻山,和平南伯没能成功置爹爹于死地这两点而已。可是这两件事都不是爹爹能决定的,而要看宫里皇帝皇后的心情。总的来说,平南伯和曹家都是胜利者,您完全没有力量与他们相抗,他们有什么理由,对您怀恨在心,甚至祸延家眷?”
    对于谢慕林的疑问,谢璞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
    若没有他配合皇帝的计划,算计曹家这一条,曹家人也好,平南伯与曹氏也好,如今对他顶多就是面子上过不去,埋怨他碍事又不肯乖乖去送死罢了,确实没有理由非要跟他过不去,甚至不惜迁怒到他母亲家人身上的地步。
    可这叫他如何跟儿女解释?皇帝的计划,自然是个大秘密。他却还要考虑,一旦曹家人发觉了皇帝的企图,发现他参与到其中,还起了不小的作用,恼羞成怒之下,会不会拿他的母亲儿女撒气?
    谢璞只能含糊地说:“我没能叫他们称心如意,还连累得他们名声大损,还有王安贵一家的死带给他们的损失……如今更是不肯接受皇后的旨意,与曹氏复合,曹家人定会对我怀恨在心的。我……我只是以防万一罢了,毕竟曹家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
    这个解释依然有点牵强。谢慕林看着谢璞的表情,想起哥哥谢谨之曾私下与自己提过的父亲在牢中的异状,隐隐约约有了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