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45章

      只见御前侍卫快步走到珀修斯身边,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递上一封红色封装的飞书。
    刹那间,宴会的气氛变了。
    红色封装!
    这是最高级别军情!
    军法有令,此类军情一经斥候获取,需日夜兼程送至王城,不得有任何耽误,哪怕国王陛下当时在洗澡,侍卫也得闯进去把军情送上。但凡耽误一秒,立斩!
    更让气氛显得诡异的是……自28年前月桂花战争结束后,就再也没有过这种级别的军情,斥候到底是打探到了什么消息?!
    珀修斯眉头紧皱,拆开军情浏览,霎时间,他如雕像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瞳孔几乎扩散到整个虹膜,如两个无底深渊般吓人。
    “咔咔咔……”珀修斯的拳头越捏越紧,掌中原本要赐予奇诺的王领魁首徽章在巨力下扭曲变形,最后哐一声爆开,金属碎片和割破手掌的鲜血混杂在一起落到了地上……
    第六百一十五章 请愿民众
    火曜历514年雾雨29日,远东皇朝在天子令下兴兵百万,以四爪金龙元晃为大将,先锋部队袭入大漠,短短数日之内便已攻占绿洲34处,步步为营,向着多古兰德国境逼来。
    大漠势力去年刚和多古兰德血战,主力部队在「血沙战役」中被波顿率领的王国军击溃,现在正是休养生息之时,结果猝不及防遭到远东强袭,一时间风声鹤唳。
    马匪在大漠盘踞多年,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袭击过往商队为生,战法也多是以小规模游击骚扰为主,再加上具备正面作战能力的主力部队去年遭重,现在面对远东大军可谓一碰即碎。
    绿洲被不断攻陷夺走,马匪的可活动范围也在被无限压缩,远东则是占据绿洲建立补给线,大军源源不断向多古兰德开赴而来。
    远东皇朝和多古兰德彼此都有在对方境内安插的密探斥候,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调动自然不可能被漏过,早早就有斥候冒死将情报送到境内,传回到了珀修斯那里。
    与此同时,随之传来的还有远东皇孙叶凌辰在薄暮城被杀的消息,原本一头雾水的王国高层也终于意识到了远东皇朝大动干戈的原因。
    一时间,王国高层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当街杀死远东皇孙固然不妥,但叶凌辰也是无视法典作恶在先,咎由自取,这场还没打起来的战争可以尝试调停,但绝不能让步,否则王室和法典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另一派则认为,叶凌辰地位极高,不可以把他当普通人看待,无论他是做了什么恶事,像现在这样当街被杀都是多古兰德理亏,首先在道义上就落了下风。
    更何况,王国去年刚打完损兵折将的血沙战役,又经历了丹雨城事件,财政疲惫,现在再起战争恐怕动摇国本,应该直接将毙杀叶凌辰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全部控制起来,交付远东皇朝发落,平息对方的怒火,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
    两派意见各有大臣支持,僵持不下,珀修斯本人并未第一时间做出表态,也让这件事的后续发展疑云重重。
    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原本的王领授衔仪式被迫中止,半只脚踏进王领门槛的海尔辛家族,就这么在一步之遥的距离被挡在外面。
    自「月桂花战」争后,远东皇朝和多古兰德的兵戈已经平息了28年,而这一次笼罩在两国头顶的战争阴霾,甚至比28年前那次还要庞大。
    历史会在这场风暴中被引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
    王宫内部意见不合,风雨飘摇,授衔仪式中断之后,奇诺星夜赶回了薄暮城。
    和王城里凝重的气氛不同,薄暮城可谓热火朝天。
    卢戈血性勇猛,为死去的爱人伸张正义,痛杀远东皇孙叶凌辰的事,早已传遍大街小巷,乃至从各种渠道传向六大行省,各城各地可谓老少皆知,无不拍手称快。
    对于民众来说,他们不关心政治上的影响,更不关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只知道远东权贵在王国境内侮辱了他们的同胞,雷格诺姆家族的审判官莫泰屁都不敢放一个,还帮着外人对付自己人,实属狗官。
    最后是卢戈·海尔辛英雄登场,将叶凌辰当场毙杀,为死去的同胞找回了尊严。
    现在,在民众们心目中,卢戈是英雄般的存在,大家都对其男儿血性无比钦佩。
    当然,很多人也意识到,卢戈做这种事虽然大快人心,但极有可能惹火上身,所以一个个都自发站了出来,为卢戈请愿,希望不要为难这位血性男儿。
    奇诺回到薄暮城的时候,民众已经自发在街道两侧组成长龙,请愿队伍竟一直从城门口延伸到了执政府邸,嘈杂的声浪扑面而来:
    “执政官大人,卢戈大人没有错,请您不要责罚他!”
    “卢戈大人是热血男儿,是一位英雄,他杀的三个人都是猪狗不如的人渣,这是为民除害!”
    “姓叶的残害我们的同胞,莫泰枉顾王国法典,这两人死不足惜!卢戈大人杀得好!”
    “请宣判卢戈大人无罪!如果他因为替同胞讨公道而获罪受刑,这将是多古兰德最大的耻辱!”
    “请执政官大人明察秋毫,请王室网开一面,为卢戈大人特赦,神明必定为此事降下恩泽!”
    ……
    奇诺穿过人群时,请愿声可谓铺天盖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