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11节

      这会儿听那李氏又是乞食又是白眼儿狼的,终于憋不住。
    “行了,沈老三,我们两家当年一路逃难过来的,又成了邻居,我老婆子就倚老卖老说一回,有些事情别做得太过,其他事不说,当年你大哥可是为了护着你们家的粮食和水才被人打杀了的,小安娘也是受不得这个打击才跟着走了,你们俩口子能活下来也是承了兄长的庇护,这事你们认吧?”
    “更不要说当初你改了阿烈的名让他顶了你上战场,村里没人不知道。”
    “所以,以后事关小安和阿宁……还有阿烈媳妇的事,你们俩口子行事前还是先摸一摸自己良心,问问自己良心过不过得去吧,也想想以后到了地下,敢不敢见你兄嫂和侄儿。”
    沈三和李氏的脸色,那真是红了黑,黑了白,白了青,青了紫……简直不要太精彩。
    沈三一张脸调色盘一样,变到最后,胀成了猪肝色。
    对着桑萝他还敢摆一摆长辈谱,但对着当年一起逃过来、清楚他们家情况的陈老太太,他说什么都站不住理,末了只能一甩袖,一手扯了婆娘,一手扯了儿子转身进院,怦一声把院门甩上。
    桑萝撇撇嘴,心情半点不受那一甩门的影响。
    倒是陈婆子,看着沈家院门甩上了,几步走到桑萝面前,把人往自家院子那边一拉,好不嫌弃地瞪她一眼。
    “你是不是傻,他们那些事情做得再不地道,辈份上也压得你死死的,你就这么跟他们吵起来,名声不要了?”
    第16章
    “什么名声?太过厉害?不敬长辈?”
    桑萝一叹:“阿奶,我现在是个寡妇,十五岁的寡妇,我还要拉拔着小安和阿宁长大呢,有个厉害的名声才好。”
    桑萝穿过来才一天多,但也瞧出来了,这老太太嘴硬心软,心肠好着呢,所以也愿意多解释几句。
    “至于不敬长辈,连沈金那小不丁点的也能一口一声要饭的说小安和阿宁,我今儿才知他是跟着三婶学的口舌,为长不慈,我也实在敬重不来,名声爱怎么就怎么吧。”
    不是她不知名声在这古代的重要性,只是沈三和李氏的行事,一桩桩都踏在桑萝底线上,这样的人她可敬不起来。
    圆滑变通也得分事分人,沈三和李氏这样的,桑萝不愿委屈自己被名声绑着受这憋屈气。
    何况原身当初会跟着李氏回来,本也是因为清楚自己的情况,想奔一条活路的,结果没想到李氏带她回家根本就是存了别样心思,最后落了个病饿而死的下场。她一个托赖着原身这身体才活下来的,真跟李氏你慈我孝,又置已经没了的原身于何地?
    且桑萝相信自己慢慢的总能把日子过起来,就沈三和李氏这样的,早些撕掳清楚还是好事,以后该怎么处,大家心里都有数。
    陈婆子听到那句十五岁的寡妇,心口窒了窒。
    她这几日肯关照桑萝,更多是看在沈安和沈宁这两孩子的份上,到这会儿,倒是真心实意对桑萝生出几分怜惜来了。
    也是苦命人。
    想想沈三两口子的作派:“也罢,有些事情今天说到了明面也好,免得他们以后再拿长辈的款儿压着你们。”
    算是认可了桑萝那一套行事准则。
    桑萝正要走,老太太把她叫住:“等会儿。”
    桑萝望过去,就见老太太腮角动了动,而后问她:“你那糖水怎么带到集里去?”
    桑萝笑道:“把陶盆带上,到时候直接倒在里边,用背篓背去。”
    老太太听后没说什么,挥挥手:“行了,回去忙吧。”
    桑萝辞别了老太太,转身就回家去了,这没姜没料酒的,鲜虾粥冷了可就腥了,况且明天就是大集,她大把的准备工作要做起来。
    老太太看她走远,嘀咕一句:“都不够路上晃荡的。”
    ……
    一个白天转眼过去。
    次日一早就是乡里大集的日子。
    第一回 卖神仙豆腐,桑萝和两小只都很重视,八月的山里,白天还是热的,为了确保食材新鲜,除了叶子是傍晚采来,神仙豆腐是桑萝半夜起来现做。
    当然,两小只也睡不着,跟前跟后端水递勺的转悠。
    说是一桶分作两桶装,实际上真到实操的时候,看一看这啥啥都缺的家,那就不可能做得太少。
    大集五天才一回,她们做的还是无本生意,不想法儿多捣腾些都对不住这大山给的资源。
    至于挑两桶神仙豆腐会不会很累,桑萝寻思这就是咬一咬牙的事了。
    熬了大半夜,做了两批,满满四大陶盆,天蒙蒙亮的时候,第二批做的正好凝固成,桑萝用竹刀划成了方方正正的块儿,一块块码在从陈家借来的两个木桶里,整整三十二块,边边角角的料也不浪费,一起放了进去,等到集上做试吃的用。
    想象是很美好的,真到了挑起那两桶豆腐的时候,桑萝牙根儿都咬紧了也还是没用……
    真沉啊!这玩意儿太瓷实了。
    桑萝上辈子后边那几年,因为身体原因,太吃力的事情并不多做,而原身哪怕逃了几个月的难,但水患之前的日子真是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也不为过的,身边还有小丫鬟侍候着,哪里是个能干重活的主儿?
    从山里挑到村里,还没到村口,桑萝两肩已经开始痛了,走路也费劲吃力起来,给沈安沈宁小兄妹俩看得是胆战心惊。
    “大嫂,要不然我还是回家再拿一个陶盆,分一些我跟阿宁放背篓里背着吧?”
    他们大嫂先前病了那么一场,命都差些没了,这才养两天呢。
    桑萝先还觉得自己能行,走了这一小程,她心里也打起鼓来了,原身的体质好像比上辈子的她还弱得多啊。
    不是说身体多不好,是从小到大养得太娇了,日常连走动都少,更别说干活锻炼了,压根就没多少气力。
    不过两小只今天也没空手的,一人一个背篓背在背上,沈安那边是相对重些的陶盆和几个昨天临时做出来的竹筒,里边装的是回头在集上给人试吃要用到的糖水和净手用的清水。
    没错,就是临时做出来的竹筒,当然,不是桑萝做的,而是老太太让儿子陈有田做了,桑萝傍晚去提桶时给的。
    沈宁背的则是半篓洗净晾好的荷叶。
    古代可没有塑料袋,她也不能东西卖出去了就让人用手捧着拿回家,琢磨半晌,昨天傍晚走了挺远找了个野塘采了三十多张荷叶,还摘了几十片适合做试吃杯替代品的叶片。
    桑萝看看小兄妹俩的个头,再压一压怕会压得不长个了,她把牙一咬:“不折腾了,我半道上歇几趟应该能行。”
    说话间,前边有人扬声问:“是小安吗?”
    “是有田叔!”沈安激动起来,噔噔往前跑:“有田叔,是我,你怎么在?你也去集里吗?”
    陈有田看看小家伙,再看看后边挑着担子显得特别吃力的桑氏,心说还真叫他娘给说着了。
    他点头:“我也去集里卖点东西,你们阿奶让我在路口等等你们,怕你大嫂挑不了六七里路,我来搭把手,在集上也有个照应。”
    后边那句话是说给挑着东西往这边来的桑萝听的。
    实际上,他娘的原话是:这桑氏人瘦得柴秆儿一样,心还挺大,两桶,我看她明天在半道上是要原地作法!你明天一早把咱家攒的那点鸡蛋也送到集上换几个钱,早些去,就在村口那里候着,碰上了就搭把手帮着她挑一下担,集上再照看着点,咱就不算白吃了她半碗鱼。
    可不就是要原地作法吗?
    不用半道上,陈有田看那桑氏这还没到村口,就已经累够呛了。
    后边的路,桑萝那竹扁担就到了陈有田肩上,陈有田那一篮子鸡蛋到了桑萝手上。
    说是一篮子,桑萝瞧着也只是十几个。
    要么陈家养的鸡不多,这天热,怕蛋存坏了,十几个就得走一趟;要么陈家今天用不着去集上,是为了帮她才顺带走的这一趟。
    看老太太昨天闷不吭声就让有田叔给她做了几个崭新的竹筒,后者的概率极高。
    她心下感激,这会儿倒觉得说什么谢字都显得空泛,一张惯会说嘴甜话哄人的嘴倒是老实了,只道:“辛苦有田叔了。”
    心里却打定主意要好好交好陈家,人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放在沈家,近在眼前的沈三叔一家也不如陈老太太这邻居一指头。
    陈有田笑笑:“走吧,抢好位置得赶早。”
    挑着担走着,看到沈宁背篓里绿色的荷叶,“这些荷叶是给人装这神仙豆腐用的?”
    没等桑萝开口,沈宁就连连点头,还把桑萝带着她们找了试吃时候用的小叶片的事拿来说,末了特别自豪的跟陈有田夸道:“我大嫂懂得特别多!”
    陈有田听说试吃的细节都有考虑到,顺着沈宁的话点头:“是挺有章程。”
    六七里路,在沈安和沈宁兴奋的叽叽喳喳中倒是很快到了,出来时天才蒙蒙亮,离得稍远时看人只看得着一个影子,到集上的时候,天光已经放了大亮。
    所谓大集,其实就是在青浦乡地理位置相对居中的一个大村开的集市,方便周边各村村民互通有无的。
    “这儿叫三里村,离县城三里得名,咱们这一道儿一条线过去的好几个村是以里命名的,三里村、五里村、七里村、十里村。”
    桑萝才知道到了大集原来就离县城这样近了,她听得稀奇,又问道:“一路过来不止经过两个村吧?其它村子呢?”
    陈有田笑:“还有很多是一族一姓聚居的,这种就以姓为名居多,也有以山水地形为名的。”
    桑萝听得涨知识,说话间已经进了三里村,这时候集上已经来了不少人了,住得离大集近的一些出摊村民已经抢占了位置摆好了摊,挑担的、提篮的、草绳绑着的,甚至就往脚边的地上一搁的,各式都有。
    沈安和沈宁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小兄妹俩上一次来集上,还是沈烈在的时候。
    沈安视线在集上扫了一圈,指了一处路口:“大嫂,那边摆摊的人多,又是路口,咱是不是把摊子摆那里去?”
    问完以后才意识到自家大嫂对这边根本不熟愁,然后,一大两小就齐刷刷看陈有田。
    第17章
    陈有田被三双眼睛盯得有些压力,仔细回想了一下从前来集里的场景,点头。
    沈安一看他点头,背着自己的背篓,拉着沈宁就噔噔往前冲了,找到一块空位能摆下他们两家摊子的地方,转身就把身后的背篓取下,先把两个位置占了下来!
    陈有田帮着把两桶豆腐挑过去放下,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接过自家那篮鸡蛋,在沈安给他占的位置那就蹲了下来。
    桑萝四下看看,他们两个摊子边上,左边是卖菜的,右边是卖簸箕的,再往边上还有卖麦芽糖、鸡蛋、麻丝、土布、席子、扫把的,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土产居多。
    而除了摊贩,这会儿也已经有三三两两挎着篮子沿路转悠来赶集的人了,想是住得近的。
    沈安看看边上几个摊主,大多只是站着,有人往跟前走过时会问一句自家卖的东西对方要不要,又看看把篮子放在地上,蹲在旁边一声不吭老实等客的陈有田,侧头问桑萝:“大嫂,咱们这个怎么卖呀?要吆喝吗?”
    关乎生计,沈安已经开始紧张了。
    “要,酒香还怕巷子深呢,而且很多人不认得这个,不过在这之前咱得先做点准备工作。”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两只桶摆好,又提了沈安那只背篓过来,把里边装糖水的竹筒放到沈宁放荷叶的那个背篓里,陶盆和竹刀让沈安端着,自己把空出来的背篓翻转倒扣,再从沈安手上接过陶盆放在上边,试了试,还算稳。
    “成,这卖东西的展台齐活了。”
    入口的东西,尤其这种不用二次加工也能直接吃的,东西再好,直接放地上也没卖相了。
    桑萝上辈子正式参加工作前没少折腾摆摊,就地取材布置这些东西也算是驾轻就熟。
    转头又唤沈宁:“阿宁,净手的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