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83章

      看到他们不早不晚的回来,莫氏咦了一声,起身道:“老二,你们咋这时候回来了?”
    中午饭点刚过去,他们俩却回来了。
    这时间挑的……
    莫氏不由问道:“你们俩吃过了没?”
    陆泾道:“我和清清吃过了,娘,不必担心。”
    莫氏哦了一声,“那咋现在回来了?”
    “下午没什么课,我和清清便先回来了,顺便准备一些行装。”
    陆泾说道。
    行装?
    听到这两个字,莫氏便是一愣,“准备什么行装?”
    陆泾给沈清使了个眼色,“清清,你先回屋休息吧。”
    沈清知道,他是不想让自己跟莫氏对上,便点点头,先回了房间。
    目送她进入房间,陆泾过去扶着莫氏在院中的长凳上坐下来,道:“娘,夫子想要带我早些去京城,或许不能在家里过年了。”
    莫氏一愣,“怎么这么突然?”
    “本来去京城的路上,就要耗费不少时间,再加上先生先要带我去拜访其他大儒,也需要时间,到了京中还需要打点,处处都需要时间,宁早勿晚吧。”陆泾解释道。
    莫氏皱了皱眉,“那就不能在家过年了?”
    老人的执念,仿佛一年之中,什么时候都可以不在家,但必须在家里过年。
    一家人如若不在一起过年,这一年都没什么滋味了似的。
    陆泾也是愧疚:“本来应该在家里过完年再走的,但时间来不及。”
    第四百零六章 生人
    听到这话,莫氏心里诚然是不痛快的。
    本来看着年关将至,一家人又是刚从平凤镇搬到曲阳城来,在曲阳城一块过的第一个新年。
    应该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过一个新年才对。
    尤其是这一年来……
    莫氏失去了长子和长媳,陆泾也要去京中了,不能在家里过年,她一想到这里,便觉得悲凉。
    可是……
    她也知道,此次春闱关系到陆泾的前程。
    若是这次春闱不中,还要再等三年。
    三年后,谁又知道是什么光景?
    这种机会,是不能错过,也不会再来的。
    莫氏长叹一声,压下心里的酸涩道:“既然是屈先生这么说的,那你们就早些去吧,对了,你一个人去还是?”
    “清清跟我一同去。”陆泾拿出来沈清常有的借口,“我身子不好,她同我一道去照顾我,先生也答应了。”
    莫氏闻言,放下心来,“也好,只要屈先生说可以,那便好了,你们一同去也有个照应,一路上一定要小心,好好地回来。”
    陆泾点头,“放心,娘,我和清清都省得的。”
    知道他们都是有主见的孩子,莫氏便没再多说什么,“要是有什么收拾不妥的,你们就来找我。”
    陆泾笑道:“没什么麻烦的,有清清在呢,她一定会准备妥当的。”
    莫氏看他一眼,“你就听媳妇的。”
    “她是我媳妇,我听她的也没错啊,娘。”陆泾打趣道。
    莫氏都被他逗笑了。
    陆泾见状,又跟莫氏说了一会儿话。
    虽然他不能在家里过年,但是莫氏和陆旭还要在家里过年的。
    陆泾便道:“回头我同万安堂里的苏大夫和杨大夫打个招呼,家里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娘您就去找他们,若是银钱有什么短缺的地方,便也从万安堂里拿。”
    这些都是在回来的路上,沈清同他说好的。
    这些日子万安堂里赚了不少钱。
    不说为他人看诊的钱,就说沈清这几日卖符箓的钱,便有一大笔。
    沈清并没有全部拿出来,留了一部分。
    莫氏自己手里也有些钱,那几条小黄鱼还没用呢。
    听到陆泾这话,她便道:“娘有钱,这事儿你就别操心了,倒是你和清清出去,得花不少钱,总不能让屈先生出钱,你们得多带点钱,你回头问问清清那边,还有多少钱,我这还有几条小黄鱼呢。”
    陆泾知道那小黄鱼的来历,淡笑道:“清清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这点娘就不用担心了,她肯定饿不着我。”
    莫氏失笑。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陆泾才进了房间。
    沈清倒是真的在收拾行装。
    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见陆泾进来,她问道:“怎么说?”
    “娘好说话,答应了,并没有多说什么。”陆泾回答道:“娘还让我问问,你这边银钱有没有什么短缺的,她那还有几条小黄鱼。”
    沈清闻言,轻笑道:“倒是不必,我这的钱够用。”
    陆泾道:“我也是这么跟娘说的。”他问:“对了,允吾大师回来了吗,同他确定好了到底什么时候出发了吗?”
    沈清道:“可能明后日便回来了,到时候我同他确定一下吧。”
    陆泾点点头,“那好,确定后我便去同先生说,早些出发。”
    屈弘文本就想早点带他进京,去见什么大儒。
    如今正好两厢便宜。
    陆泾和沈清在屋子里收拾了一会儿,时间差不多到了,他便去接陆旭放学。
    陆旭刚去新夫子家报到,陆泾今日便接送了一下。
    而陆泾出去之后,没多久,沈清正画着符,留着去京城的路上用,一抬头,房间里就多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