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2章

      他还四处张望,“冬年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叫上他就好了。”
    正说着,他们的冬年哥也走了过来。
    第438章 请吃烤鸭
    看着三人站在路边上,似乎有些茫然,冬年问道:“怎么了?卖完了吗?还是……没人询问啊?”
    他问的很委婉。
    不过几个小孩却高兴的告诉他,赚钱了,而且卖了不少呢。
    说到卖东西,三人可激动,可多话了。
    陈樟说完后,告诉冬年,“我想带盼盼和阳阳去吃点好吃的,他们都饿了。”
    冬年点头,“那正好,咱们一起,我也饿了。”
    陈樟却在这时候突然不走。
    冬年看出他的迟疑,问道:“怎么了?”
    “我想带他们去吃烤鸭肉,冬年哥,你跟我们一起吧,我们有钱。”
    最后四个字是陈樟说这句话的重点。
    冬年听出他的意思,点头道:“行啊,你们挣钱了,正好请我吃好吃的。”
    陈樟点点头。
    对他来说,冬年哥帮了他们那么多,请他吃好吃的是应该的。
    要是不吃,他反而觉得难受。
    烤鸭店并不远,店铺并不只有烤鸭,而是主要做烤鸭,但是还有别的东西的。
    进了店铺,陈樟询问了烤鸭怎么卖?
    “烤鸭六块钱一只,你要多少啊?”老板应道。
    陈樟一听,有些吃惊。
    这也……太贵了吧?
    他算了一下他们今天赚的,好像还没六块钱呢。
    而且他们还要买饭和青菜,陈樟询问道:“能来……半只吗?”
    老板笑道:“可以,不一定是整只卖的,你要多少都行,我们也论斤称。”
    “那……那就来半只吧!”陈樟说道。
    他想着四个人,半只应该够了。
    最后,他还多留了一只鸭腿,想给弟弟和妹妹两人吃。
    点完菜后,他才回到座位上。
    阳阳嘴馋了,不过看哥哥来,还是小声询问,“哥,烤鸭贵吗?”
    陈樟摇摇头,“不贵的,我们今天赚的钱够吃的。”
    虽然赚的钱几乎都花出去了,但是陈樟觉得还是值得的。
    这第一天能挣钱,以后肯定也能挣的更多。
    很快,这香喷喷的烤鸭就上来了。
    小家伙都饿馋了,看到烤鸭还有青菜米饭上来,赶紧开动。
    陈樟还不忘提醒着冬年哥哥,“冬年哥,你快吃吧!”
    他体贴的把两个鸭腿给弟弟和妹妹,“阳阳和盼盼,你们吃鸭腿吧。”
    至于他和冬年哥是大孩子,应该不吃也没事。
    当然,主要是这烤鸭只有两条腿呢。
    不过他还是给冬年说道:“冬年哥,这里还有鸭翅膀,你快吃。”
    陈樟这举动,让冬年感动。
    不过他笑着说道:“没事,你吃吧,我不喜欢吃肉多的地方,我喜欢咬骨头的位置。”
    “啊?”陈樟显然有些吃惊。
    这哪有人会喜欢吃没肉的东西呢?这有肉的东西才好吃,都是肉,香香的。
    可冬年毕竟都这么说了,他也还小,不懂怎么招呼人,最后只能埋头吃饭。
    盼盼吃的十分认真,时不时夸着烤鸭,“好香啊,好好吃!”
    陈樟关心着妹妹,时不时往她碗里夹肉。
    阳阳见状,也给妹妹碗里添肉。
    不消一会,盼盼碗里就都是堆满的肉。
    “哥哥,我够吃了,我够吃了。”盼盼连忙说道。
    见状,两个哥哥这才罢手。
    一顿饭,他们花了四块钱。
    这对陈樟来说,已经是天价了,当然,能花自己赚的钱,这已经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付钱的时候,冬年没有动,而是让陈樟给的这钱。
    不是他小气,而是他知道,这是对几个孩子的尊重。
    他想,也许其他大人会在付钱的时候,自己又坚持付钱,不让孩子们操心。
    可他清楚,既然陈樟他们说要请他,就是想请的。
    他不该拒绝,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他懂那种赚钱后,想要和人分享,想花钱证明自己的感觉。
    而付钱的陈樟虽然很心疼,却又很自豪很满足。
    他走到等待自己的三人面前,笑着说道:“走吧!”
    回去的时候,阳阳关心询问哥哥,“四哥,我们吃饭花了多少钱啊?”
    “没多少。”陈樟应道。
    阳阳哪里信啊,肉是最贵的东西了,而且是在省城,在外头饭店里吃的。
    他突然有些心疼钱了。
    “下次我们还是买点吃的就好了。”阳阳说道。
    别看他平时花钱最凶,但是都是自己攒的零花钱,买的也都是糖果什么的,花费不高,而且还会跟哥哥妹妹他们分享。
    陈樟看出弟弟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没事,我们能挣钱,有钱就能出去吃好吃的,下午我们还来卖的,明天还来,后天还来。”
    陈樟想,只要他们在省城一天,都可以出来摆摊卖钱的。
    冬年也在一旁安慰道:“对,小樟说的对,以后你们挣钱了,能买更多贵的东西,今天能买烤鸭吃,明天没准能买得起电视机电冰箱!”
    冬年这画的饼可不小,不过,几个孩子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