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9章

      湘绣作品的标价是15000元。沈瑜判断这张湘绣是清晚期的作品,从地图上确认这个价钱定的有些偏低,应该可以捡漏。
    在看另一张,是刺绣观音图。以白色素绸为面,绣的是南海观音图。所绣观音作观水中月状,乃《法华经》载观音三十三法身之一。观音头戴法冠,衣身似飘若动,仪容清妙慈柔。
    这张作品的尺寸是22x62cm,没有装裱,或者把原本的装表已经流失。标价是1万元。
    沈瑜觉得店里的鉴定师有可能看走眼了。
    他判断这是明代的作品,除了时间上有不同之外,这张画刺绣观音图所用的材料。不是普通的丝线,而是头发。所以,这可能是发秀。
    沈瑜对店员说道:“能便宜一点吗?”
    店员摇头:“不能讲价。”
    沈瑜说:“我买这两张刺绣。”
    店员开始办理手续的时候,何年从店铺二楼走了下来,看到沈瑜在这里,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走过来,打招呼。
    “沈老弟。”他的称呼也在不知不觉的变化。
    沈瑜笑着回应:“何老师今天在店里?姚老师没在吗?”
    何年说:“姚老哥已经退休了。店里正在准备外聘一位或内部提拔一位鉴定师。你喜欢这两件刺绣?”
    沈瑜点头。
    何年没有多说什么,和沈瑜接触的久了,受了几次打击,弄得他有点儿抵触和沈瑜多说话。
    沈瑜办好手续,带着两件古玩离开。
    买到东西之后,听着游戏的提示音。他露出了笑意。
    湘绣刺绣的确是清晚期的作品,而另一张刺绣观音图,正如沈瑜所判断,是明代的发秀。
    第330章 新朋友,海外文物追索
    宽敞幽静的茶室内,沈瑜见到了张鞠。
    “张姐,什么事这么着急?”
    张鞠放下茶杯,看了他一眼,“先坐下,一会儿再对你说。”
    沈瑜把手里的提包轻轻放下,坐在了茶桌旁边。
    张鞠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拿的什么东西?这么小心。”沈瑜说:“刚从文物商店买了两件刺绣。”
    张鞠眼睛一亮,“能给我看看吗?”
    沈瑜说:“没问题。”
    两人离开茶桌,沈瑜先展开了湘绣博古图。
    张鞠看着这几张博古图,问道:“我知道湘绣的名字,你是怎么判断这件东西的?”
    沈瑜说:“湘绣是把传统的绘画、书法及其它艺术与刺绣融为一体的刺绣流派,运用多达两百余种颜色的绣线和上等丝绸、绸缎,手工以针代笔,创造性地运用一百多种针法进行创作或还原画面。
    此组湘绣题材为博古图,是融合了书法的典型例子。刺绣技法为典型的湘绣特点,质感强烈。以针代笔,生动临摹出从周至魏的铭文书法。我判断,这件湘绣是清中晚期的作品。”
    张鞠摇头:“听你说的热闹,可是让我判断还是很困难,另外一张是什么?”
    沈瑜说:“这张可就少见了,这是发绣。”由于这张刺绣没有装裱,所以,他小心地将其展开,对张鞠说:“您看,绣观音图所用的墨线,不是普通的丝线,而是头发。”
    张鞠惊讶的问道:“还有这种刺绣?”
    沈瑜说:“人的头发与丝线不同,用来刺绣非常麻烦,但也具有细、柔、光、滑等特征。此件刺绣卷巧用头发黑、灰、棕的自然色泽,以及发质的浓淡、粗细、曲直等,采用接针、切针、缠针和虚针等不同技法,展现出如工笔白描的艺术效果。”
    张鞠问道:“这是什么时期的刺绣?”
    沈瑜说:“发绣主要流行于蘇州、東台等地,最早起源于唐朝,東台信女以发代线,绣制如来与观音之像,以表虔诚。据《女红传征略》记载,宋代已有发绣《妙法莲华经》,历经元明,发绣题材逐渐广泛。现传世发绣作品多见于博物馆馆藏,如首都博物院藏明倪仁吉《大士像》等。
    从素白的绸子,针法以及氧化程度来看,我认为是明代的发绣。”
    “说的好。”一个声音从茶室外面传来。沈瑜回头看去,只见服务生引导着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中年男人和一个穿着女式西装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男人的戴着眼镜,看着沈瑜和张鞠说道:“张科,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你们讨论的热闹。打扰你们了。”
    他眼睛撇向了两人看的刺绣。
    张鞠说:“梁处长,张律师,请坐,先给你们介绍。”
    她指着沈瑜说道:“这就是我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沈瑜。喜欢搞收藏,捐献过几件文物。”
    中年人笑眯眯的看着沈瑜说:“不错,不错,我看过那几件东西。”
    张鞠给沈瑜介绍中年男人。“这位是文管局,国际事务处的梁处长。梁持。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文物追讨和国际合作。”
    “梁处长,您好。”
    “沈瑜同学你好。”
    两人握手的时候,梁处长说:“我听张科介绍过你,年轻有为。”
    张鞠又给沈瑜介绍那位年轻漂亮:“这位是张笑颜,张律师虽然年轻,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
    沈瑜和对方握手,说道:“张律师,您好。”
    他仔细看这位张律师,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眉毛细长,秀美中带着些许的英气,也许是职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