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1章

      大老爷皱眉道:“他们家大老爷,如今正谋了李相门路,明年若是无差,怕也要升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万象更新(四)
    都说状元都文曲星下凡,可这三年一个,文曲星也太多了些。见到王华的时候,沈瑞莫名地想起这个来。
    要是按照平均三十岁中状元,平均寿命六十岁算的话,当世的状元,总要有十个、八个。沈理是一个,王华是一个,沈理的岳父谢大学士是一个,沈瑞知晓姓名的就三个。
    能生出王守仁这个美男子来,可见王华姿容亦不俗。即便已经年过不惑,不过看上去如同四十来许人。
    他穿着半新不旧的道服,待沈瑞这个隔代弟子,还算亲切,寒暄两句后,便挑着四书中生僻的地方,提了几处,考校沈瑞。
    沈瑞自是一一答了,王华点头道:“尚可。”
    瞧着他神色,对沈瑞也无甚不满意处,沈瑞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据他所知,王守仁目前正式收的学生只有他一个。即便王华这里,早先使人捎带过给他这个隔代弟子见面礼,可闻名不如见面。自然是王华这个师公满意自己方好,否则自己不仅丢王守仁的脸,也丢了沈家的脸。
    与王守仁的随性不同,王华看似温煦,却是个立身极正、极正统文人。这也是为何阁臣们压制他,却无法从他本身攻讦他,只能借打压其子来打压他的缘故。
    王华即便休沐,在除夕将至,家中也有安排,能抽空见沈瑞,除了看在儿子与沈家面上,也是有心想看看沈瑞为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便长子已年将而立,王华依是忍不住为这个长子操心。
    沈瑞是同僚好友托付的小辈,儿子是受自己要求,方接受此人。
    偏生这沈瑞同长子一般,少年丧母,又曾受磋磨,王华惭愧往事之余,不免担心沈瑞心情。若是师生两个臭味相投,王华真不知是该哭该笑。
    眼见着是个稳重守礼的好孩子,不似王守仁少年时那般任性随意,王华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又使人送了一份表礼。
    陪着王华一起见沈瑞的继室填房,正如沈瑞所想想的那般年轻,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即便装扮的比较庄重,可到底年纪在那里。
    幸而是个温柔腼腆的,对于沈瑞这个“徒孙”,即便眼神中带了几分好奇,可也没有说什么。
    明日就是除夕,这老夫少妇都有事要忙,见完沈瑞,王华开口留了晚饭,便打发他们师生自去说话。
    王守仁就直接领沈院回了自己的居处,是位于宅邸东路的二进小院,前院是书房。后院应是女眷所在,如今王守仁之妻诸氏病故,后院并没有女主人。
    五宣早已领着长寿下去,寻老家人叙旧去了,书房有有十来岁的小厮奉茶。
    虽说王华方才已经考校过沈瑞,可到了王守仁这里,依旧没有落下。
    他随口提了句四书,让沈瑞破题。
    沈瑞本是应试教育过来的,这几年也是如此要求自己,只将八股当成议论文来做。又得沈理提点,紧咬着“忠君为民”这六字为骨,又将经书典故做肉,做出来的时文,即便有的地方依旧略显生硬,做不到行云流水般通畅,不过看似华丽又不显空洞。
    时文通篇不到四百字,比后世动辄万八千字,小论文也要三千字相比,字数虽不算多,不过格式要求更严,其中有些句式还要求对仗,写起来并不容易。
    沈瑞即便一气呵成,从提笔到收笔,也用了半个时辰。
    虽说早在师生早先的通信中,曾见过沈瑞的文章,可眼见他半个时辰就破题解题,且还破得有模有样,王守仁面上亦带了欢喜。
    不过仔细再看一遍,王守仁觉得有些不对头,从书桌抽屉出翻出一封沈瑞先前的信来,将其中的时文与现下这一篇一对比就看出蹊跷来。
    虽是不同命题,可这两篇文章换汤不换药,甚至中间有几句对仗句式都大同小异。
    师生两个这两年半虽一直通信,可的王守仁对于学生的教导也是循序渐进,这大半年才开始给他讲解时文。
    之前一两月一篇看不出什么,如今这一对比却瞧出沈瑞的取巧之心。
    不是说这样的时文不好,相反这样的时文,并不显得空谈,反而显得很平实。
    要是不知沈瑞品行,只看文章,也会觉得少年充满朝气。这样文章,经过润色,就是院试也可一试。
    只是王守仁这个老师晓得,自己这个学生,并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热血少年,甚至有些过于冷清
    文不对人,这时文格式做的再整齐,用词再华丽,也显得有些生硬。
    王守仁将两篇文章都放下,抬头看着沈瑞,不由皱眉。
    沈瑞只有十二岁,若无人影响,怎么会有这样的行文风格?
    能影响到他的,不是旁人,定是状元沈理。
    尽管对于沈瑞这种做文章时的讨巧,王守仁心中不以为然。可想到教导他如此的是沈理,王守仁反对的话就说不出口。
    文为心声不假,可在科举之途上,确实这样讨巧的文章才更容易入考官的眼。
    自己当年曾不屑一顾,总想着“言之有物”,结果就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落第。
    王守仁心中默默,道:“瑞哥以后有甚志向?”
    沈瑞闻言,并未立时作答,而是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