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12章

      这就是现实!
    这就是居住在京师的难处。
    原本,在过年之后,吕家已经有了要离开南京,回自己老家生活的打算。
    但是,朝廷一个义务教育的政策砸下来,使得吕家原本想要离京的念头眨眼间便消失不见了。
    因为,大明现在的义务教育还只是试行阶段!
    覆盖范围仅仅只是一个南京城!
    对吕高一家来说,留在南京城,就意味着一个难得的受教育的机会。
    甚至更进一步说,那就是是改变命运,提升阶层的机会。
    很显然,他们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吕高看着自己的妻儿,咬咬牙说道。
    “咱们就先不走了吧!”
    “朝廷不是要搞什么义务教育嘛,方方和圆圆都入学读书去!”
    “爹和娘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一定要让你们姐弟有这么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
    “爹娘一辈子都是睁眼瞎,可我们不能叫你们也做一辈子的睁眼瞎!”
    “以往咱们穷苦人家读不起书,现在朝廷要让孩子们都免费入学,这机会就不能错过。”
    吕高的妻子闻言,也是点头说道。
    “是啊,爹娘就算是再苦再累,也不能亏了你们!”
    “……”
    只是,吕高的女儿吕圆闻言,却是开口说道。
    “爹,娘,让弟弟入学就好了,我就不用了。”
    “我可以现在就出去打工赚钱,为你们分担压力的。”
    吕圆十分的懂事,愿意将受教育的机会让给自己的弟弟。
    但吕高闻言却是摇头说道。
    “爹娘都还没死呢,轮不着你来养家!”
    “儿子,女儿,都是你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没什么分别。”
    说着这些,吕高心中也是暗暗下定了决心,大不了自己多吃吃苦,多打几份工就是了。
    哪怕是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去上学!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那种因为舍不得劳动力,而不让自家孩子去读书的,肯定有,但终归只是少数。
    父母子爱子,则为其计之深远!
    ……
    朱宏煜在自己的御书房中接见了刘玄初。
    刘玄初跪在朱宏煜面前,将吴三桂亲笔书写的国书递送到了朱宏煜面前。
    朱宏煜吩咐人给刘玄初赐座。
    翻看着手上的国书,在看到吴三桂向他求一个国号的时候,朱宏煜也是眼睛一亮。
    因为,从中他可以推断出吴三桂的态度!
    看得出来,吴三桂对于和谈还是很有诚意的。
    就在朱宏煜思虑着,该赐一个什么国号给吴三桂之时,刘玄初又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外臣此次前来,为陛下带来了我王之女,以做联姻之用,随行者还有恩义公吴国贵之独女,是为滕妾。”
    朱宏煜闻言,眼睛一亮。
    对于吴三桂的女儿,说句实在的,他还真没听说过。
    但是,吴国贵的女儿吴菟,朱宏煜还是有些印象的。
    他很好奇,这个传说中的云南第一美人,究竟能有多美?
    朱宏煜微微点头说道。
    “朕知晓了,回头会有人将吴茵和吴菟接进宫安置的。”
    然后,朱宏煜又开口询问道。
    “平西王那边敲定了何时发兵西域了吗?”
    倒也不是朱宏煜对吴三桂又多关心,而是得等吴三桂发兵西域了,他才好派兵收复关中。
    刘玄初闻言之后,开口回答道。
    “启禀陛下,算算时间,平西王此时应该已经发兵了,还请陛下下令军械起运。”
    “同我方人员完成交接,确保贸易无误。”
    朱宏煜点头说道。
    “好,平西王西征了就好,回头朕便向兵工厂行文,下令军械起运!”
    想着这些,朱宏煜又开口说道。
    “平西王不是想要朕赐其一个国号吗?深思熟虑之后,朕决定,赐平西王国号为安西,是要为我大明安稳西域之意。”
    “从今日起,平西王改号为安西王!”
    “安西国是为我大明藩属!”
    朱宏煜之所以赐吴三桂国号为安西,灵感其实是来源于两汉时期雄踞西域以西的安息帝国。
    当然了,也有朱宏煜希望吴三桂安安心心的待在西域的意思在里边!
    刘玄初闻言之后,下拜道。
    “外臣谢陛下赐名!”
    朱宏煜微微颔首,然后便示意刘玄初可以退下了。
    刘玄初离开了紫禁城,拿着朱宏煜的行文,向着位于南京城内的兵工厂而去。
    ……
    等刘玄初退下之后,朱宏煜下令召集大明的内阁大臣们开会。
    “根据刘玄初所言,现在吴三桂应该以及自关中发兵,开始西征了。”
    “如此,现在也正是我大明发兵,收复关中的时候!”
    朱宏煜话音落下,大明的文武大臣们齐声应诺。
    “着令参谋部即刻准备收复关中的预案!”
    “五军都督府准备好军队开拔所需的粮草军械,内阁方面也是要制定相应的,在大军收复关中之后,赈济地方,恢复地方民生秩序的计划。”
    “……”
    朱宏煜将任务分配了下去,内阁和五军都督府都开始做起了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