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97章

      “江东士族仰慕晋王已久,阐特来拜会司徒,瞻仰中原风仪。”步阐眼中泛光。
    石苞老江湖,自然步阐的意思。
    不过眼下正是攻打江陵的紧要时刻,没工夫虚与委蛇,“步将军无需多虑,晋王乃仁义之君,绝不会慢待步家!”
    东西亮出来,就看怎么谈价钱了。
    步阐盯着石苞,心中忽然有些忐忑,石苞会为了步家驰援西陵吗?
    陆抗和杜预都在一旁虎视眈眈。
    步家形势不妙,此番围攻襄阳,把施绩得罪了。
    战败总要有人背锅。
    孙皓不是什么善解人意的主儿,步家惶惶不可终日。
    正在此时,城墙上传来一阵欢呼。
    “司徒,大喜,施绩重伤发作,于城墙上昏迷!”亲兵激动万分的跑来。
    石苞猛地从草席上站起,再也顾不得步阐。
    西陵在军事意义上超过江陵,但江陵在政治意义上却不是西陵可比!
    石苞现在要的就是这个,“将军稍待,某去去就回!”
    投降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定下来。
    晾一晾步家也不错。
    以步阐欲迎还拒的态度,不知要讨价还价到什么时候。
    而江陵就在眼前!
    说罢也不理步阐,大步而去。
    步阐话到嘴边,最终咽了下去,失望的从晋军大营中离去。
    第六百八十一章 吞并
    乐乡。
    斥候、细作来往密集。
    大营之中杀气腾腾。
    陆抗持剑而坐,就等着西、北两面的消息。
    如果秦军东出,他会毫不犹豫溯江而上,先战秦军!
    失去江陵,只要西陵在手,长江江防就在手中,东吴可重振旗鼓,重新夺回。
    但如果西陵被秦军所得,荆州的形势会立即恶化。
    “报都督,步阐出营向东北而去!”亲兵拿着细作的密报道。
    “步家全都该死!”吾彦怒道。
    步家先跟秦国勾搭,现在又跟司马氏勾搭,铁了心要叛国。
    陆抗踱了几步,忽然眼中神色坚决起来,“张咸、孙遵引三千水军巡戒水道,其余大军尽起,直取江陵!”
    “若秦军东出为之奈何?”蔡贡疑惑道。
    陆抗笑道:“若步家与秦国谈妥,何须再联络司马氏,定是秦国不允步家割据西陵,此乃我军战机,击破石苞,西陵之危自解!”
    杨峥的风格,陆抗还是略有耳闻的。
    家奴出身,对士族天生抱有某种仇恨。
    立国以来,不断打压士族豪强,闹得蜀中鸡犬不宁,当初陆抗就响应过蜀中豪强,领兵攻打永安,可惜被罗宪挡住。
    说穿了,秦国跟士族根本不对付。
    步家与其归附秦国,还不如留在吴国。
    乐乡吴军大起,直奔江陵。
    而此时的江陵正摇摇欲坠。
    施绩伤病发作,在阵前昏厥,守军士气低靡,晋军正在猛攻。
    “不可走了石苞老匹夫!”吾彦咆哮阵阵,犹如虎啸,声势惊天。
    此人出身贫寒低微,连寒门都算不上,却有文武将才,身高八尺,体力超群,能赤手格猛虎,原是通江县吏,后被陆抗发掘,用为帐下督,勇冠三军。
    吴军战力一直参差不齐。
    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更要看在谁手上。
    陆抗麾下士卒,绝对是江东的翘楚。
    当年跟随陆逊转战南北,参与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襄阳之战、邾城之战,对手从曹休到司马懿、满宠、王凌,从无一败。
    现在这些精兵强将追随陆抗。
    吴军一到战场,就仿佛山崩地裂一般。
    吾彦、左奕为前锋,蔡贡、朱乔、俞赞为左右疑兵,陆抗督后,声势如雷。
    江陵城中,施绩虽然倒下了,但施绩部曲却没有,一心与石苞巷战,在城中反复争夺。
    看到陆抗来势汹汹,晋军进退失据。
    石苞部将王招上前接战,数百骑兵狂奔而至。
    吾彦步军接战,毫无惧色,长矛掷出,将王招连人带马钉翻在地。
    拔出环首刀,正面冲向敌骑之中,连斩数条马腿。
    数百骑兵眨眼就被吴军吞噬。
    远处大营中观战的石苞吃了一惊,“严询何在?”
    刚喊出口,忽然想到严询受伤,调回襄阳疗伤去了。
    身边其他将领皆有惧色,不敢迎战。
    吾彦与百余亲兵翻身上马,怒吼连连,“石苞老匹夫今日必死于此!”
    望着石苞的牙旗冲杀而来。
    后面陆抗亲自擂鼓诸位,左右三路的疑兵变为强攻。
    陆抗虽只有万余人马,却势如十万之众。
    石苞、王乂四万大军,从襄阳冲杀至此,早已疲惫,一部陷在江陵城中,首尾不得相顾。
    江陵城中吴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城中青壮也纷纷助战。
    “此地危矣,司徒暂退!”王乂拱手道。
    石苞是司马家硕果仅存的大将,若在此地除了差池,司马炎的脸面搁不住,登基称帝之事也会受到影响。
    “请司徒回避!”周围将领和亲兵纷纷劝谏。
    “石苞老儿休走!”吾彦来势极为凶猛,已经杀到辕门,弯弓搭箭,两百多步的距离,一箭射翻石苞身边亲兵。
    不过晋军也是精锐,奋力抵抗,长矛如芦苇一般从大营中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