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7章

      要让孙腾自己选,他肯定不会找高归彦,毕竟他真的拿不准这个十四岁的少年会不会顾念高岳的养育之情。
    但高澄却在信里将计谋说得明白,告诉他必须与高归彦联络。
    联想到无孔不入的听望司探子,孙腾觉得高澄应该是知道一些这两人之间不为人知的事情。
    高澄确实知道不少高岳与高归彦的恩怨,但不是听望司探子,而是他的历史知识。
    历史上,曾经淳朴憨厚的少年,早就因高岳的刻薄而黑化。
    成年后,高归彦始终没有忘记儿时寄居在高岳家中所受的苦,为了回报高岳的‘恩情’,他不断向高洋进谗,终于将自己这位族兄体面送走。
    史书记载是高归彦受命斥责高岳,高岳忧惧而死,但更多人相信是高洋让高归彦送去了毒酒。
    高归彦对待这位养育他五年、苛待他五年的族兄究竟是什么感情,高澄一清二楚。
    他凭什么要感念高岳的养育之情,作为高欢的族弟,难道没了高岳还能饿死不成。
    不!不止不会饿死,高归彦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出于对高澄的盲目信任,孙腾不再耽搁,他依旧让参与捉拿薛虎儿、张末的奴仆留在院中,不许离开,自己则准备往高岳府上拜访其母山氏。
    高岳依靠自己的部众控制了晋阳,隔绝内外消息,但终究没有下定决心要叛乱,所以也并没有让人限制晋阳权贵们的行动。
    孙腾一路顺畅的见到了高岳之母山氏。
    山氏已经很老了,身体一直不好,远没有当初在信都时的精神头。
    这段时间晋阳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养在后院的山氏不得而知,她还是一如过往时,热情好客。
    老迈的她说了几句,便精神不济,让人代替她好生招待孙腾。
    出面招待孙腾的只能是被高岳养育的高归彦。
    高岳自己也才二十六,五年前,高欢就是见他无子,才将高归彦交由他抚养。
    如今虽说有了后,但也不能指望一个稚童待客。
    仔细一算,也只有被养在家中,十四岁的高归彦。
    这也正合孙腾心意。
    随高归彦往他厢房行去,才入座,送茶的婢女退下后。
    嘴上还在寒暄的孙腾,手上却从怀里摸出一张信纸交给高归彦。
    高归彦接过一看,与孙腾初见书信时一般神色大变。
    “这……”
    想要说什么,孙腾却已经示意噤声。
    高归彦带着震惊在孙腾滔滔不绝的言辞中,将书信看完。
    孙腾则在说一些勋贵之间的趣闻,其中特意提到了高澄字迹丑陋,以为笑谈。
    高归彦将书信递还给,也随他大声嘲笑。
    高澄字迹丑,对于元玉仪那种底层人士来说,自然是天荒夜谈,但对于高党勋贵还真不是稀奇事。
    毕竟高欢自己就没少拿这件事与下僚们取笑儿子。
    不过大家也能理解,不能苛求自小长在怀朔,又没怎么接受过正经教育的小高王有一笔好字。
    孙腾用手指沾着茶水,在几案上写下一个时间,又在其后写下出门二字。
    高归彦回一个了然的眼神。
    孙腾又在几案上写下一条街道名称,得到高归彦确认后,衣袖一拂,将几案上的字迹抹去。
    这番动作的时候,两人谈笑风生,嘴上都没停下来。
    孙腾没有久留,当即向高归彦辞行,如今他也只能相信高澄的判断。
    高归彦将孙腾送出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将要做一件大事,这让他感到兴奋,也有些许紧张。
    对于族兄高欢,高归彦更多的是感激。
    他没有忘记远在长安的族弟,也没有嫌弃自己私生子的身份,将自己接来关东享福。
    高归彦怨恨的是奉命抚养自己,却待他刻薄的另一位族兄高岳。
    高岳如今态度不明,但对于高归彦来说,即使高岳成功,以他对自己的态度,也落不着什么好,若他失败,自己反而要受他牵连。
    更何况河北有厍狄干、娄昭、段荣三人坐镇,河南有高澄主持,据高澄信中所言,高欢只是被围困在华阴,一时不能回归而已。
    如何选择,高归彦根本不需要犹豫。
    他根本不看好高岳能够成事。
    其实这一点高岳也有察觉,否则面对这份诱惑,他也不会陷入难以抉择的处境。
    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陷入纠结,这是人之常情,不为所动才是另类,自古以来就没多少人能够保持住这份清明。
    若有成事的把握,哪还需要目光短浅而又利欲熏心的幕僚推动。
    高岳身边聚集这几个狗头军师也是无奈之选,一等一的人才早就进了高欢幕府,目光长远之人也早早在高澄身边押注。
    连高琛这个亲弟弟都能被打死的情况下,有识之士谁又会投奔高岳这个堂弟。
    以前几个狗头军师安安分分,那是因为没有机会,谁会在没有一点机会的情况下,被权力所诱惑,打算折腾事。
    而这一次高岳留守晋阳,收拢溃兵,才让他们动了心思。
    这也是高岳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毕竟过往时候,他身边这些人勤勤恳恳,没有一点不安分的迹象。
    孙腾离了高岳府邸,便立即回家,他根本就没有打渤海王府那群亲卫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