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20章

      至于西欧,西欧的农业条件可以,但为了德法边界的煤铁归属两国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英国国内只有品质不怎么样的煤铁都压制西欧,就知道西欧和印度在自然资源山比肩绝非是浪得虚名。
    “你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约翰很是吃惊,欧洲也缺少石油,当然英国不缺,英国有北海石油,但北海石油是填补不了欧洲的石油缺口的,今天让中东国家对印度这么干,万一阿拉伯国家尝到甜头了,以后会不会用在欧洲上面。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伤害并不大,非洲几内亚湾的开发之后,石油禁运对欧洲的伤害是可控的。但印度可我们没有的条件。再者出这种事,给欧洲国家提个醒,认识到石油安全也是好事。”艾伦威尔逊告诉好友要这么干的理由,无非就是拿印度做一个欧洲的试金石。
    艾伦威尔逊可是铁打的亲欧派内阁秘书长,现在格局也比以前大了不少, 至少从印度人的血流干之前英国决不投降,变成了欧洲决不投降。
    “再者说英国可没有退出波斯湾,可以借此让欧洲国家支持英国常驻波斯湾,至少是谅解。”艾伦威尔逊继续循循善诱道,“让他们知道欧洲能源不能自给,能源安全问题很严重。这样的话,他们对英国在波斯湾的存在,至少是暗中支持的。”
    打牌的时候,出牌的时机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石油危机本来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因为西方支持以色列的结果。那一次连同美国都遭受了重创,欧洲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個时候英国的军事存在早已经从波斯湾撤离,自然是无法施加影响。
    殖民地这种东西,撤了很容易,再回去就难上加难,如果在英国还在的时候爆发一个石油危机,并且惨状被欧洲国家知晓。不但欧洲对英国在波斯湾的存在在无异议,英国本土也能认识到这种风险,不在天真的所谓去殖民化。
    英国只要赖在波斯湾不走,自然就有因对很多中东问题的办法,美国想要做什么事,必须要有英国的配合。只要英国不配合,那就做不成。
    约翰沉默良久,点了点头道,“内阁会同意么?”
    “内阁敢拿自己的支持率开玩笑么?他们不敢!”艾伦威尔逊一副你别开玩笑的口吻道,“阿拉伯国家的自发行动,和英国无关。既然和英国没有关系,内阁是否同意那重要么?”
    反正艾伦威尔逊觉得,在英国在波斯湾还有军事存在的当下,爆发一次定向的石油危机是有利的。借由印度的困境,来为英国服务。
    还能展现一下和平教之间的团结,又能够让欧洲认识到能源问题,一举多得的事情可不多,完全是多赢的结局。
    现在美国正忙着挥师北上,对印巴之间的战争不太可能干预,此时英国不主动肩负英美特殊关系的重任更待何时?
    波斯湾的重要性提上来了,英国的庞大远洋船队是不是有保留的必要,保留是不是还要维持造船业,这对皇家海军也是利好。
    这里必须要着重说明,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造船强国,美国的造船蓬勃发展和世界大战有着极大的关系,一旦战争结束美国的造船就会打回原形。当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仍然归英国所有,连日本的船队都比美国大不少。
    美国的造船业只服务于军事领域,也并不是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毛病,只不过现在还有一些聊胜于无的民用造船,不像是后世这点都无了。
    哪怕往返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商船队,大部分也是英国的,美国商船队少之又少。
    当然还是比后世强很多,二十一世纪在全球四万多艘艘远洋商船中,在美国注册的商船数量还不到二百艘。尽管每年进出美国的贸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而其中绝大多数也都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的,但在美国注册船舶只占了大约百分之一的份额。
    强大的美国海军,正在保护某大国到美国的航线,防止这条对美国极为重要的生命线,受到某大国的威胁。
    在刚刚过去的一九六四年,美国民用造船一年只有二十万吨上下浮动,只有现在英国造船业的一个零头。随着艾伦威尔逊把矛头对准日本,英日两国的民用造船比拼,对美国本就聊胜于无的造船业,只会起到负面影响。
    当然只是在阿拉伯国家出招,总是有些不太稳妥,艾伦威尔逊冥思苦想,还是考虑到了几百年来的忠诚盟友葡萄牙的利益。决定在情报合作领域进行一番交流,希望萨拉查政府能够发挥影响力,在印巴这一次冲突当中起到正面作用。
    葡萄牙虽然在果阿周边布雷,对新德里出尔反尔,不在对果阿问题进行谈判,但客观上果阿还是在葡萄牙手中,萨拉查政府不能否认这个事实,应该为地区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万一印巴战争爆发,影响到南亚稳定了呢,葡萄牙的利益一样受损,这对大家都是坏事,英国也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出现。
    殖民地专员会议就在胜利当中闭幕了,盈利就可以让英国又动力继续维持殖民地的存在,殖民地的各大专员还是识大体的,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从美国本土漂洋过海的第一批海军陆战队,一共三千五百人在南越登陆,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三月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美国平均每月出动飞机三千六百架次,对北越进行地毯式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