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汉世祖 第381节

      “是!”
    在生死危机的逼迫下,一干贼将士气从一潭死水中,有所恢复,各自退下安排去了。而会议一散,王顺立刻将两名心腹召来,严肃而冷酷地吩咐着:“晚上撤离,将弟兄们都带紧些,一有不妙,即脱离大队!”
    两名心腹有些愕然,见状,王顺把声音压得更低:“人多目标太大,容易被官军视为目标追击,再者,纵使大队侥幸逃脱,进入山中,哪有那么多粮食供养。不若让他们往终南方向,给我们吸引官军注意。我们带着卫营弟兄,转移灵活。我早已秘遣人在渭河准备了几艘船,我们从盩厔渡河。”
    “可是……”
    “没有可是!”王顺冷厉地打断,教训道:“都是为了活命,他们死,好过我们死!只要渡过渭河,进入山中,不管是据山为寇,还是翻山回川蜀,都有活下去的机会!明白了吗?”
    “是!”
    王顺显然是个十分精明狡猾、自私阴狠的人,时遇境遇,也给了他一个发挥的机会。这段时间,搜掠诸县的同时,他算是把地理情况给探听得差不多了。
    方才一番鼓动,有很多顾虑都没说完,比如汉军足以分兵追剿,比如到了渭河还得过得去,比如过了渭河,南边的官军情况如何未知……
    但他能考虑到的,却没有必要都说出来,不然会削减一干诱饵、弃子的作用。
    当然,还有许多王顺自己都不能把控的。比如裹挟的汉民能吸引多少官军,官军提前反应过来怎么办,那存于推测中的步军提前赶到又如何……
    然而,本就是亡命之举,冒死一搏,根本难以周全,有的风险,是必须得冒的,再差,还能比待在薛禄镇等死的结果差吗?
    待在薛禄镇,是十死无生;撤离南下,是九死一生;而按照王顺真正的谋算,生存的机会,或许可以再提高两成。三成的机会,也可以拼了。
    在薛禄镇内“义军”紧锣密鼓,悄然准备之时,薛禄镇外的汉骑仍旧按部就班地,耐着性子,等待出击。两千马军,营于镇东五里,只派了几队骑士做斥候,游弋四周,以防贼军逃窜,并绞杀散卒,探查周遭情况。
    黄昏时分,斜阳西垂,亮黄的夕阳作背景,慕容承泰率队回到镇东的宿营地点,早有哨卒,解除警备放行。骑军的驻宿,有别于大军兵阵,布置很散。
    直入中心,慕容承泰麻利地自马上跃下,动作敏捷,十分干练。将马鞭交给部下,即对后边跟着的骑卒吩咐着:“你们都下去休息!”
    “是!”
    布置简单的营帐内,弥漫着勾人食欲的香味,马仁瑀正亲自烤着肉,一只肥羊架在火上,烤得焦黄油亮,马仁瑀正在上着佐料。
    听到动静,抬眼看了看,道:“慕容将军回来了!真是时候,肉也基本熟了!”
    “小马将军倒是好兴致!”看了眼,慕容承泰应了句,随机取过一个水袋,咕咚地喝了好几口。
    畅快地打了个嗝,慕容承泰招呼来传令兵,吩咐道:“去,通知右营四队,前去换班监视!”
    “味道不错!”马仁瑀这边尝了尝,眉开眼笑的,随即卸下一大块羊腿肉,递给慕容承泰:“尝尝!”
    慕容承泰也不客气,顺手就接过:“看看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
    又割了一块,用刀插在一边,马仁瑀朝外喊道:“来人!”
    卫兵入内,马仁瑀指着烤好的羊肉,吩咐道:“将此羊抬下去,分给受伤的弟兄!”
    “巡了一圈,情况如何?”一边吃了肉,表情严肃了些,马仁瑀问道。
    “还是老样子,那干贼军,仍旧龟缩在薛禄镇内。想来也是畏惧我铁骑的犀利,不敢轻出!”慕容承泰说。
    咋了咋嘴,马仁瑀年轻的面庞间,闪过少许的轻蔑:“就那干蜀俘乱军,当年都不是我们对手,而况于如今。依我看,即便我们直接攻寨,也能破之!”
    听其言,慕容承泰应道:“那是自然,但用我马军儿郎去攻镇垒,难免死伤,骑兵不是拿来做这种任务的,培养训练一名骑士,可不容易。
    再者,都帅也交待了,我们此番东来,是配合关中都司平乱,尽量不要反客为主!”
    马仁瑀实则也只是简答发泄几句,此时,脸上粗犷的线条都透着沉思,问慕容承泰:“我琢磨了几日,始终有些不明白都帅的吩咐是何意?让我们西南精锐,配合那些州兵作战!”
    面对其疑问,慕容承泰嘿嘿笑了笑,稍微放低了声音,示意了下手中的羊肉:“我也想过,看在此肉的份上,我给你讲讲。我在想啊,此番关中,突发如此一场变乱,事后想来也需要有人负责,关中道司变动应当不小。
    都指挥使赵弘殷,他负责一道的镇守、治安,虽然此乱的根源不在他,但乱事既生,他有无法逃脱的责任。
    向都帅与赵都将关系不错,想来是有意将平乱之功让出去,给赵都将赎罪的机会,减少责罚。
    另一方面,我们毕竟是边军,为戍边伐蜀而设,内有乱,平叛职责首在关中都司,陛下的诏令,也是让我协助平叛……”
    听慕容承泰这么一番话,马仁瑀愣了愣,方才慢慢地缓过来,苦笑道:“没曾想,不过剿灭一干叛贼乱兵,背后竟然有如此复杂的考量。”
    说着,不免朝慕容承泰投以诧异的目光。
    而慕容承泰,显然也明白其目光背后的含意,露出少许矜持的笑意,淡淡道:“我也是胡乱猜测,当不得真,更不足以对外人道!”
    马仁瑀点了点头。
    慕容承泰,昌黎郡王慕容彦超的幼子,原本只是个好武多动的纨绔子弟,但被“流放”到西南的这些年,显然是成长了,并且成长很快。尤其是,在向训身边侍候的这几年。
    “对了,赵都将那边,有无消息传来,军至何处?”慕容承泰问。
    “已经到兴平了,暂时在县城驻扎,明日即至!”马仁瑀说道:“赵将军也不容意,京兆东边的乱事方平定,便回师向西,快速进军,基本没有获得多少休整!”
    “左右贼军都在此地,战场我们已经给赵都将准备好了,就等他来作战了!”慕容承泰道。
    说着,那双比脸色要黝黑得多的眼睛,闪过两道狠决之色:“我当初在京兆待过一段时间,也随雍王巡看过州县,那时候,民生安定,百姓足食。
    但这几日,巡过一圈,满目疮痍,房舍被毁,百姓流离,鸡犬不留。本是收获的时节,但田里庄稼,却无人料理,更有大量被践踏、毁坏的田地!”
    “这干乱贼,作恶太甚,定要将他们斩尽杀绝,方泄我恨!”
    第104章 平息
    夜色渐深,夏风褪去了热意,吹拂过低矮的山坡,使得坡间的草木不断晃动,簌簌作响。汉骑营地间,除了必备的哨探、巡卫之外,将士皆已入睡,兵不卸甲,枕戈而眠。整座营地显得很安静,此起彼伏的,是士兵们的鼾声。
    不过,候骑飞速驰来,将宁静给打破。慕容承泰与马仁瑀被唤醒,几乎同时出帐碰头,察问情况。
    “怎么回事,贼军有异动?”慕容承泰问道。
    “将军,贼军大出薛禄镇,向北逃窜!”候骑快速应答。
    “向北?多少人?”慕容承泰又问。
    “天色太暗,看不清晰,但人数绝计不少!”候骑答道。
    下意识地与马仁瑀对视了一眼,抬首望天,残月寡淡,星光零落,夜幕漆黑如墨,周遭黑黢黢一片,视线严重受阻。
    马仁瑀说道:“看来王顺那贼首的嗅觉还算灵敏,这是察觉到危险,想要逃亡了!月黑风高,视野模糊,贼军倒是选了个好时候。事不宜迟,当当即刻整兵出击,将之剿杀,若是让这干暴贼逃了,必然遗祸无穷!”
    此番出击,慕容承泰是主将,几乎不加思索,命人吹号聚兵列阵,准备出击。又看向马仁瑀,略显迟疑,说:“马将军,贼情不明,我们还得再筹谋一下!”
    “你是说贼军有诈?”身临战场之上时,马仁瑀似乎有些天生的嗅觉。
    “难料!”慕容承泰说道:“夜战风险太大,敌情未明,我们兵分两路,你先率左、前两营八百骑,前去追杀北出的贼军。我率余众,直逼薛禄镇,查看情况,确定其动向!”
    “好!”马仁瑀也不多废话,应了声,当即亲自去整顿兵马。
    望着薛禄镇方向,慕容承泰用力地揉了揉面庞,换了个杀气腾腾的表情,冷声呢喃:“不让我睡个好觉,就送你们去下黄泉!”
    “来人!”略作沉吟,慕容承泰又唤人,吩咐道:“立刻前去兴平,通知赵都将,让他前来剿贼。”
    “敌情有变,这可不是反客为主啊……”
    薛禄镇北,乡镇土道间,尽是杂声,乱糟糟一片,昏暗的夜色中,两千多“贼军”不顾一切地向北奔逃着。而在后边,已有游弋监视的汉骑,发起了追击,不过都显得很谨慎。
    从众心理或有,但也要分情况,跑了几里地后,便有人发现,那些监视、逼迫他们的蜀贼少了,而后边,也没有督战的“主力”了。
    于是,北出的贼军,变成了逸散。或蒙头蒙脑,夺路而走,或散入田野、山林,或许停于道间,等待投降,还有聪明的,干脆鼓动人手,将蜀贼给杀了、绑了。
    是故,等马仁瑀带人追上来的时候,北边的情形,已然很明朗了。一干恭顺的“贼军”,强行逼得他把抽出的战刀收回。
    火把的光线,照耀在马仁瑀身上,一脸的冷硬,高声质问被押上来的一名中年人:“你们这干大胆叛贼,说,什么情况?”
    中年人见了马仁瑀,就如见了救星一般,跪着哭天抢地的:“回将军,我们都是汉民啊,都是被那干蜀贼,毁了家园,强行裹挟从寇,万望饶命啊……”
    “那些蜀贼呢?”马仁瑀显得有些不耐烦,喝问道。
    “小的也不知道啊!只有傍晚时分,接到命令,今夜全部向北突围求生!”中年人答道,但见马仁瑀那有些骇人的表情,又赶忙道:“小的纠集乡人,捉了几名蜀贼,或许他们知道!”
    闻言,马仁瑀当即察问,然而注定失望,一干蜀籍头目的回答,都差不多,显然也是被当弃子的。
    短时间内,做下判断,马仁瑀当即留下一营,追剿散寇,集中汉民,甄别蜀俘,自己则另率一营,回转薛禄镇,准备汇合慕容承泰。
    而慕容承泰那边,已然开始了对乱贼的追杀。南逃的蜀贼,要坚决得多,快速得多,但即便汉骑花了些时间,弄清情况,但四条腿的优势,足以挽回浪费的时间。
    在渭河平原间,慕容承泰所率轻骑,对那些乱贼进行了残酷的追杀,昏暗的夜色,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并不足以保命。追杀的途中,慕容承泰下令,所有叛贼,一概格杀。
    一路追剿,一路血腥,度过了初期的混乱,汉骑作战,在慕容承泰的指挥下,越发从容起来,游刃有余,就像狩猎一般,不断分兵围捕,驱之,催之,疲之,一口一口地吃,一部一部地杀,一直到渭河边上。
    拂晓时分,柔和的晨光播洒在渭河两岸,空气清新,夏炎未至,河水滔滔东流,原本该是一个安宁和谐的场面,却被刀兵与厮杀,无情破坏。
    慕容承泰与马仁瑀二者,领着一千三百余汉骑,将南逃的乱军,围堵在渭河北岸。经过半夜的追杀,人马皆疲,正在做着歇息与调整。
    无处可逃的蜀俘乱军,只剩下两百来人了,前有水阻,后衔追兵,乱军脏污的脸上,除了掩饰不住的疲惫,就是深深的绝望。哭泣与嘶吼,与渭河的水声相争鸣。
    天再亮了些,一支树着“赵”字旗帜的军队,缓缓西来,那是关中都指挥赵弘殷亲自领军来了,并没有带多少人,只千余卒,比西南汉骑还少。
    慕容承泰与马仁瑀迎了上去,三人见礼,将情况简单地介绍了一遍。
    赵弘殷一身厚重的军甲,脸色发白,似乎是累的,神宇之间,透着的似乎是疲惫,又似是其他什么。闻言,望了望被逼在渭阳就戮的乱军,似乎松了口气,说:“多谢二位将军了!叛乱迅速扑灭,还京兆以宁定,二位功不可没啊!”
    慕容承泰与马仁瑀当即表示谦虚,连道不敢。
    “那逆贼王顺呢?”赵弘殷问道。
    “这是贼军大队,一直没跟丢过,当在其中!”慕容承泰说,看着赵弘殷,轻笑道:“我二人奉令起来助剿,都将下令吧,将这些贼子,一并消灭!”
    闻言,赵弘殷叹了口气,有些意兴阑珊的:“老夫哪里还有颜面,更无意争功。京兆最大这股乱军,既已为二位平灭,那就一并交与二位了!”
    赵弘殷整个人透着一股迟暮与萧索,对其表现,慕容承泰与马仁瑀有些意外。但听其言,也不客气,很快便下达了最后的进(屠)攻(杀)命令。
    倒也没有全部杀尽,前前后后,总归有些生俘的,然而经过拷问,并没有贼首王顺的消息,似乎逃脱了。并且,经过后续的清点盘查,蜀俘的数目也不对。
    直到隔日,自渭南盩厔县传来消息,县尉高琼纠集衙役、乡兵,在境内清平镇,将逆贼王顺伏杀,王顺授首,从众两百余乱贼,悉数被俘杀。
    至此,持续了半月有余的“王顺起义”,终告平息。然而,乱事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久,但造成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京兆西部诸县,百姓的生命、财产、家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受难丁口达足有数万,对整个关中的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
    而对于皇帝刘承祐而言,得到捷报的同时,他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对平乱有功人员的嘉奖与乱后的恢复重建,还有责任的追究。
    第105章 善后安排
    潼关。
    一场暴雨,将整座关城洗刷一新,除了消减炎夏的酷热,就仿佛经过一场淋漓的发泄与释放,萦绕在城关中紧张气氛也淡去不少。
    阴云散去,明光复现,天际挂着一道淡淡的虹桥。关衙内,皇帝刘承祐静坐于内,表情显得略微有些复杂,感慨之中带着少许伤感。
    手里拿着的,是一封奏章,字里列间,夹杂着淡淡的血迹,虽已干涸,却更添其份量,这是扈载所进遗表。
    扈载,这个文才逼人的才士,终究没能熬过这个夏季,卒逝于潼关行营。临死前,强撑病体,颤笔轻书,挥就一篇散文,将他最后的才情与衷心,寄托于此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