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汉世祖 第706节

      这话,算是极其严厉了,立时惊得一片波澜。
    “臣断无此意啊!”
    “臣实有过!”
    “陛下但请问罪,臣别无二话!”
    “臣有负陛下信任,甘愿受罚……”
    “……”
    声音虽然不齐,但情绪表露却更为真实,态度很诚恳,不像是排练过的。
    刘皇帝面上则冰寒未消,手在空中挥舞着,继续道:“今日在南市,已经斩了七十三名勋贵犯官,其中不乏在座诸位的亲戚故旧吧!
    他们都是重刑犯,朝廷明令典刑,死不足惜,他们为何敢那般肆无忌惮,所仗者何,你们心里不清楚吗?
    七十三名主犯,近千名从犯,该杀的杀了,该流的流了,你们是不是以为,此事就彻底揭过了?
    朕这里,还有三口大箱子,所涉之事,所涉之人,又当如此处置?
    来,你们都说说!”
    请罪的声音早已停息,刘皇帝这番话后,氛围再度变得沉寂,这场宴席,从头至此,始终是沉闷、压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刘皇帝吐露机心,就越发令人喘不过气来。
    有此一着,就是再愚钝的人都明白刘皇帝用意了。
    每每刘皇帝发出群问,都没有人敢贸然接话,此番亦然。刘皇帝这回点名赵匡胤了:“荣公,你以为这三口箱中卷宗所涉人事,当如何解决?”
    赵匡胤脸绷得紧紧的,闻问,坚决地答道:“陛下训诫,如洪钟灌耳,振聋发聩,臣无话可说,无言可辩,但听陛下责处!”
    “巧了,这些卷宗中,却无赵卿之事,若是脸你也处置了,岂不冤屈了功臣?”刘皇帝低头看着赵匡胤,淡淡道。
    赵匡胤:“臣也不乏徇私之出,实不敢,也无颜奢望陛下宽免!”
    “你们呢?”刘皇帝又瞧向其他人:“就没有别的想法?”
    “但请陛下责处!”这下,声音变得像训练一样整齐了。
    “呵呵!”刘皇帝终于又笑了,笑声不断变大,笑容逐渐放肆,手指漫无目的地指着这干王公们,道:“好个任凭责处!朕还能把你们这一干人等,全部处置了吗?然后,让朕做个孤家寡人?”
    “都起来吧!”刘皇帝喟然一叹,有些消沉地回到座位。
    但是,一个人也敢起。
    “怎么,朕说话不管用了?”刘皇帝语调稍微一变,立刻起了作用,很快所有人都缓缓起身,却不敢再坐着了。
    看着神态不一的众臣,刘皇帝沉吟几许,冲喦脱道:“都烧了!”
    喦脱一时没反应过来,但注意到刘皇帝所指,有些不敢相信,慎重地请示确认了下,这才领着人,对那三箱子卷宗浇油、放火。
    很快,火苗蹿了起来,寒风助长火势,火舌肆意飞舞,火光映照在周边所有人的面庞上,所有人都眼睁睁地注视着那燃烧的三口箱子。
    对此,有人感慨,有人释怀,有人放松,有人后怕,也有人保持凝重……
    刘皇帝的脸被火光照得发红,但威严不减,继续道:“你们记住了!朝廷的恩典,不是无限制的,这天下也不是你们予取予求以享乐的。
    过去,天下百姓深受战乱流离之苦,朕不希望有一日,你们这些打天下、治天下的王公贵族,会成为黎民百姓的苦主!
    朕希望你们能引以为戒,牢记教训,否则,天地能容尔等,朕也不容!”
    “朕话说完了,听不听,听进去几分,全看自觉!”刘皇帝又拿起刚添满的酒杯,往前一伸,道:“入席!喝酒!”
    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
    一场宴会,还算是有始有终,不过终究还是在一种压抑且诡异的氛围中结束了。待目视着刘皇帝登上御撵,望着那缓缓驶去的銮驾逐渐走远,一干王公方才真正松了口气,都有种惊魂甫定的感觉。
    相顾无言,所有人都不知说什么好,最终只能与相熟者同归,也顺便体味一番此次宴席,领会刘皇帝那番讲话精神。
    日已暮,天色暗沉,凄寒北风中,王彦升同杨业一道,并辔回城。这一下午的滋味显然难熬,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随手抹了一把鼻涕,王彦升有些郁闷地冲杨业叹道:“这顿酒,喝得实在没什么滋味!”
    西北三杰,郭进如今正在西北主持军务,王彦升与杨业二人,则安居京内。有漠北远征的经历,两个人的交往也是越发密切了。
    听其感叹,杨业也露出一点苦笑:“龙颜大怒,怎能不心惊胆战?”
    王彦升道:“我过去被陛下教训可不只一次,然而从没有一次,像此次这般震惧,也从未见陛下如此震怒!”
    “我又何尝不是?”杨业答道:“此番,陛下是真被惹怒了,谁能想到,朝廷内部竟有如此积弊,实在令人咋舌!”
    王彦升有些不屑,也有些恼怒道:“我们,却是被那些人给拖累了!”
    “你我固然心中坦荡,但于此事,却不可不引以为戒,陛下警示之意,还当认真体会啊!”杨业说道:“那一把火,能够烧掉三口装满罪行的箱子,但烧不掉陛下心中的不满。
    这场风波,只怕给陛下心中扎下了一根刺,刺痛陛下之心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人头顶悬上了一把刀,若是不汲取教训,下一次这刀就真正落下来了!
    南市那七十三人,只是一种警告罢了!”
    “我又何尝不知?”王彦升低头沉默了一阵,而后更加郁闷地说道:“看来需要将那些亲戚故旧好生再敲打警示一番了,过去二十年,我基本都待在西北,忙于军务,对于家中子弟的管教却有些放任了。”
    见王彦升有此觉悟,杨业轻笑道:“王公高义!”
    “什么高义!”王彦升却不吃这套,扬扬手,叹息道:“只不过怕了罢了!战场上搏命拼杀,都不曾惧过,如今因为此等事,闹得心忙意乱的!
    天下未宁时,尚得自在,如今天下太平了,反觉郁闷!我听说,马仁瑀前不久也为他内侄之事千里迢迢递上一份请罪奏章。
    我可不想有一日,似马仁瑀这般,在外领兵,还要大义灭亲,甚至亲自看着子弟人头落地!”
    从王彦升的这番话中,杨业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怨气,心中一凛,表情严肃地道:“王公,此等话,可不好妄言!”
    王彦升是越大,见识也就越发深,立刻就明白了杨业的意思,当即笑道:“我也就在重贵你面前说说,对陛下可没有丝毫怨艾。那些罪臣子弟,本就该受惩处,这无可指谪。
    陛下待我不薄,我自倾心相报。再者,这么多年,陛下对我们这些功臣勋贵,已然足够厚待了,若还不知足,妄图更多,希求凌驾国法之上,那也死不足惜!”
    “王公心胸,钦佩不已!”杨业听到这番话,拱手郑重道。
    不得不说,杨业对刘皇帝,还是一片赤诚的,对王彦升这种尊重刘皇帝的态度,很是认可。
    王彦升摇了摇头,很快恢复了几分气色,向杨业笑语道:“还是重贵有福气,家有贤妇,主持内务,一切都给你料理得妥当,建功立业于外,而无需操心府内俗务,令人羡慕啊!”
    提起自己的夫人,杨业坚毅的面庞间也不禁浮现出一抹柔和的笑容,轻声道:“得此一妇,确是杨业之福,还需感念陛下当初的恩典!”
    “都说你杨重贵是陛下最信任的将帅,你也最为忠诚,如今看来,果然不假,时时感念陛下恩德,这是我都做不到的!”闻其言,王彦升一副自愧不如的样子。
    “王公取笑了……”
    ……
    在相去不远的一条道路间,赵匡胤兄弟也乘着马,冒着风寒向洛阳行去。两兄弟的表情相类,都有些严肃,甚至可以用冷峻来形容。
    “陛下适才的训诫虽然严厉,但放了那把火,此事,算是揭过去了吧!”好一会儿,快到接近洛阳城垣时,赵匡胤终于说话了,意兴不那么高昂,好似在自我开解。
    “只是暂时罢了!”赵匡义沉吟了下,说道。
    “已然双管齐下,难道还有后招?”赵匡胤凝眉。
    赵匡义微微一叹,道:“有一事,虽属传言,但我认为可信!赵普前日觐见,又给陛下上呈了一封奏表,详情未知,但大意与限制勋贵有关。”
    “这个赵普!”赵匡胤微愣,很快感慨道:“真是不依不饶啊!这是要趁此时机,旧事重提?”
    “虽然立场不同,但此人,确实是位能臣!本有宰相之资,如今又居宰相之位,有他在相位,我们这些人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赵匡义的表情略显阴沉:
    “过去,陛下还有所迟疑顾忌,但经此番风波,旧事重提的,只怕就非赵普一人之意了!”
    “你是说陛下会听从赵普之谏?”赵匡胤问道。
    赵匡义认真地想了想,说道:“开年前这三两日间,或许就有诏令下达了!不得不说,此次,实在是一个良机啊!
    经过今日之宴,功臣勋贵们已然为陛下所慑,届时即便有所委屈不满,又岂敢再相抗?南市的血,怕是才干!
    那一把火烧得虽旺,是陛下予犯法勋贵们一次宽免,但何尝不是一种警告,那一桩桩事,陛下可是都阅览过的……”
    “罢了,陛下素来刚强,纵有意旨,为人臣者,还能反抗吗?”听赵匡义这番话,赵匡胤在少许的沉吟后,看开了一般:“此番,我们已然应对不当了,今后,还是更添几分小心吧!”
    赵匡义默然,比起兄长,显然要更踌躇些,心思更重,顾虑自然也更多些。哪怕到现在,他仍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事业,感到担忧。
    “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勋贵,有朝一日,竟会被看作是国家的祸害与隐患……”良久,赵匡胤发出一道苦涩的感慨。
    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
    不得不说,赵老三的政治嗅觉,确实异常灵敏,基本一语成谶,西苑御宴过后,刘皇帝的后续动作果然来了。
    在开宝九年的最后一天,刘皇帝起了一个早,有违寻常地驾临乾元殿,举行大朝。这也是时隔已久的一次大朝,在此之前,刘皇帝已然三月不朝了。
    皇子勋贵、文武将帅、诸部司衙职掌吏臣以及在京述职官员上千人,正坐乾元大殿,恭听圣训。这么大的阵仗,最顶级的精英上层,一堂,所议着自然是国家大政、朝廷大事。
    当然,懂的都懂,所谓商讨,也只是走一个形式,真正的决策,早就由主要大臣们细致讨论过了,大朝所议之事,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场面的通报。
    刘皇帝并没有多作话,太子不在,主要由赵普主持,持续的时间不算短,自辰时起至午时为止,足足两个时辰。
    朝会主题有二,其一回望过去一年内大汉的发展,总结在财政、军政、民政等诸多事宜上的得失,重点回顾了开宝九年中大汉朝野民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嘉奖榜样,牢记教训。
    其二自是展望未来,开宝九年,乃是大汉国策改变、战略转型的第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虽然不乏一些问题,但已然形成了一个不错良好的基础。
    赵普则代表朝廷,向刘皇帝做出保证,当矢志不移,继续执行养息之政,为天下百姓的安康,为国政国民的发展,保驾护航。
    对开宝九年的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继续深入完善,发扬良政,弥补过失,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对疲敝国力的恢复。
    在这个前提下,赵普又代表政事堂,向刘皇帝汇报朝廷所制定的,来年政务工作安排。当然,那一项项计划中,明显体现着刘皇帝本人的意志。
    赵普着重强调了,接下来朝廷将加强吏治治理,培养官吏政务能力的同时,增加操守、品行等精神建设,加强监督,明确完善升迁制度。
    吏治建设,从来都不只在于打击贪腐,也不是处置一些污官墨吏就行了的,相反,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人才选拔培养、升迁考核、官员任用、监察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
    刘皇帝过去,也是花费了十多年,方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为朝廷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官僚管理体系。
    但是,完整不代表完善,过去的这些年,刘皇帝在打击贪腐上,确实少有遗力,态度鲜明,也取得了不少建树,乾祐至开宝二十余年间那一桩桩轰动朝野的大案,对于犯官罪臣严厉的惩治,就是证明。
    但同样的,在其他方面,虽然有政治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但仍是有不足与缺失的,而此番,赵普也打算在这方面费些心思了,继续改良匡补。
    朝会的收尾,最终以两项决策的宣布而告终。其一,便是一些人有所预料却不愿面对事,限勋贵策。
    这道在朝廷内部酝酿多年,引发诸多非议,甚至几度难产的政策,在经过开宝九年冬季的大纷扰后,终于正式出台了。
    当然,刘皇帝吃相没有那么难看,赵普手段也从来聪明,并没有赤裸裸地宣告天下,朝廷要削减功臣勋贵的俸禄,限制其特权地位。
    名义上,是因为朝廷俸禄体系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针对于此,由赵普领衔财政司,制定了一整套的针对大汉官僚、军职、吏职人员的薪俸水平的调整。
    仅以大汉各级官僚职吏的规定俸禄来看,在过去,整体水平都是偏低的,尤其是那些品秩较低的基层官吏。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