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0章

      春花从未见过这阵仗,一时吓坏了。
    青玉眼睛眯了眯,这皇甫慕辰还是一样深沉、歹毒。
    高兴就哄你几句,不高兴,这就直接动手了。
    青玉便也装作害怕的样子,向后退了退。
    故意说道:“大哥哥,小玉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皇甫慕辰脸色极是难看。
    “本公子也不喜辣!”
    青玉宛如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耷拉着脑袋,小声的应了声“知道了。”
    皇甫慕辰看到青玉如此表现,才长吐了一口气。
    心中确认,她不是重生回来的。
    这一顿饭可谓吃的心惊胆战。
    临了,皇甫慕辰对着青玉说道:“下厨这些都是下人的活,小玉不必再亲自下厨了。”
    青玉心里冷笑,嫌姑奶奶做的饭不合胃口就直说,反而学着委婉了。
    不过如此正好。
    以后即使你想吃姑奶奶做的饭,也别想了,看不辣死你。
    如今这样正合我意。
    两人用过餐,叫春花过来收拾桌子。
    但她看到同样犯了错的青玉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只有她一个人被扇耳光,她就恨的,将牙齿咬的咯咯作响。
    青玉看着这个丝毫不会掩藏自己情绪的小丫鬟,就觉得她是既可怜又可悲。
    皇甫慕辰那种人,怎么可能会看上一个既无姿色又身份低微的女奴。
    如今还愿意搭理几句,也只不过因为这里只有她一个丫鬟可供驱使而已。
    一旦她做了什么惹恼了皇甫慕辰,怕她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青玉也懒得将心思放在这样的一个蠢笨之人身上,便无视她的存在。
    今天是元宵节,虽才是早晨,家家户户却都热闹起来。
    有放鞭炮的,也有扎纸灯笼的,也有正在做各种美食的。
    虽在这样的穷苦的农户,但大多数人脸上还是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但这些安静祥和的欢乐气氛,却没有维持多久,就被刚得知的消息,给冲淡了。
    原来贾氏的尸体,一直停在破庙中,直至今日才被贾家村的小孩无意间发现,便传进村中,被村民知道了。
    那些村民告知了贾氏的哥哥及嫂子。
    但二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将贾氏这个祸害下葬在贾家的祖坟。
    更不愿意出下葬的银子。
    说贾氏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要下葬也要葬在乌家族坟,怎么可能还能下葬在娘家祖坟的,到哪里也没有这样的规矩。
    第36章 以恶制恶,效果也不错
    这才有,贾家村的村民不得已抬着这么一具极其惊恐的女尸,停在乌家族长门前的事。
    乌顾在大人物面前自是不敢逞能,但在周围村民面前,那还是相当会摆谱的。
    于是贾家村的村民刚说明了来意,乌顾就用一副极其阴沉的面容看着他们。
    说什么也要他们抬走。
    一个被休戚的妇人,怎配葬在他们乌家的祖坟。
    以后乌家可是要回归巫族的,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婆子葬在祖坟里。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众人便吵了起来。
    那吵闹声之大,不但无涯村的村民听到了,就是青苍村也有人听到动静,也纷纷出来看热闹。
    青玉得知后,看了皇甫慕辰一眼。
    她总有一种感觉,像贾氏那么惜命的人,不应该这么容易就死了。
    上一世她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般,越挫越勇呢,今生却突然……
    难道她离开之后,皇甫慕辰又吩咐手下做了什么?
    如果能确认是哪天死的,估计就能猜出有没有他的参与了。
    至于青玉自己当时惩罚贾氏,她坚信,以贾氏的性子,她定然抗的过去。
    而且她也没有想着直接杀了她。
    还想再找时机确认她口中说出的那话的真实性呢。
    没想到,这人就这么死了。
    确是便宜她了。
    不过,贾氏在名义上依旧是青玉的母亲。
    她不为贾氏,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要装装样子。
    趁机也去探查一下贾氏的情况。
    在得知今天皇甫慕辰还无法给她办户籍之时(说是要明天),便立刻放下手中的书,随着众人去了族长家。
    皇甫慕辰自是不想参与这种小事,便懒得出去。
    但还是使了眼色,让暗卫去打听一下消息。
    这边青玉从家中出来,而那边被族长赶出去的乌江一家,却已经派人去叫了。
    贾氏原是乌江的婆娘,她的身后事当然也要他出面处理才是。
    只是一条,葬在哪里都好,就是不准葬在乌家祖坟。
    随之乌顾派人去叫了几趟,乌江都没能过来。
    乌顾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青玉过来之时,正看到乌顾在发脾气。
    当他看到青玉时,难看的脸色,立刻换上了一个喜笑颜开的面容。
    青玉只冷冷的看他一眼,这一下便即刻让他收回要快步奔向青玉的脚步。
    青玉一来,乌家众人顿时噤声,而且不自觉的退至两旁。
    当晚见到她的人不在少数,那骇人的月下修罗形象至今记忆犹新。
    这几天虽然已经听说她已经回来,住在原来的家中。
    但除了族长家的大郎和二郎,却几乎没人敢过去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