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10节

      朱棣随即道:“解卿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解缙忙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臣附议。”
    朱棣冷冷一笑,似乎更证实了他对胡广的判断。
    朱棣随即扫视众臣一眼,道:“诸卿也这般认为?”
    众臣纷纷称是。
    朱棣站起来,道:“你们说的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安世乃皇亲国戚,又是世侯,深受朕的信任。他若是做错了,众卿指摘出来,朕也绝不会袒护他。”
    顿了一顿,却又道:“可是……”
    可是两字出口,朱棣的脸色骤冷:“可若是众卿之中,有人结党营私,有人勾结逆贼,从中牟取私利呢?朕是不是也该从严处置?你们要公道,这好的很,朕就怕你们,都是蝇营狗苟,一个个,心怀鬼胎。可既然你们都这般的正直,这反而教朕松了口气,如此甚好,那么……现在开始,一切的事,都要秉公处置,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朕一个都不轻饶。”
    此言一出,反而让众臣们有些不安了,众臣面面相觑,脸色复杂。
    朱棣道:“传旨,召张安世来,朕要听他辩解。”
    他的话,冰冷刺骨,好像是冲着张安世去的,却又好像……是冲着其他人去的。
    朱棣似泥塑一般,坐下后,便纹丝不动。
    于是忙有宦官匆匆出去宣读旨意。
    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张安世方才姗姗来迟。
    这张安世乃是有备而来,显得气定神闲,见了朱棣,先行了礼。
    “陛下,臣正奉旨办案,不知陛下召臣来,所为何事?”
    朱棣脸色稍稍缓和:“张卿所办的是什么案子?”
    “乃涉及走私的钦案。”张安世如实道。
    “可是朕却听说……事情并非如此。”朱棣淡淡道。
    张安世道:“陛下,此案事关重大,臣……一时也解释不清。”
    解缙这时道:“这般说来,安南侯并没有真凭实据,便妄自断言,此乃钦案?”
    张安世道:“证据当然是有的。”
    百官用冷然的眼神看着张安世。
    其实这些话,他们是不相信的。
    张安世不是神仙。
    这才多少天的功夫,你就有了证据?若是这么好查,怎么可能隐瞒到今日?
    朱棣却是来了兴趣,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安世道:“证据?什么证据?”
    “臣抓住了其中一个主谋。”张安世挺直着腰身,信誓旦旦地道。
    百官却纷纷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
    朱棣道:“是吗,押来给朕看看。”
    张安世道:“陛下,此人身份十分敏感,而且……牵涉极广。臣斗胆进言,若是直接押上来,只怕……这百官之中,难免有其同谋。”
    解缙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得不站出来了,他微笑道:“原来这全天下,只有安南侯一个忠臣吗?若是如此,一切案子,都由安南侯定夺,钦案与否,也由安南侯定论,谁是主谋,安南侯说了算,安南侯……你要记得纪纲的前车之鉴啊,这纪纲正是因为如此,一手遮天……”
    他的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很强。
    张安世怒视解缙一眼。
    解缙似乎也觉得失言,便索性缄口不言了。
    张安世想了想道:“陛下,既然有人不信,那么臣有一个办法。”
    朱棣道:“什么办法?”
    张安世道:“可以留下一些平日里,为人信服的大臣在此。这些人,至少可以确保,绝没有牵涉进逆案之中。臣再押来主谋,当着陛下和这些人的面,奏报此案的前进后果,至于其他人,就得委屈他们回避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唯一的问题是,哪一些大臣,既在百官之中很有声望,大家信服,同时又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牵涉进逆案里,等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也绝不会声张出去?
    朱棣便笑吟吟地看向张安世道:“谁可留此。”
    百官几乎要窒息了,怎么听,怎么觉得是个坑。
    张安世道:“臣若报出来,只怕会得罪不少人,不过既然陛下询问,臣也只好斗胆了。”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道:“大学士胡广。”
    胡广:“……”
    胡广万万没有料到,张安世对他的印象不错。
    张安世接着道:“大学士杨荣、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金忠、国子监祭酒胡俨、……”
    他一连报出许多人。
    解缙的脸,已拉了下来。
    大学士之中,唯独是他没有受邀留下的。
    知道分明是在说,在他张安世心目中,解缙不可靠。
    至于其他人,几乎都是极有声望的人物,而且位高权重,也足以让人信服。
    朱棣此时别有深意地看了解缙一眼。
    朱棣道:“这些人,诸卿认为可以信服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百官纷纷道:“足以信服。”
    “好。”朱棣也很干脆,立即道:“就这几人留下,其余之人,告退吧。”
    许多人无奈,尤其是解缙,涨红着脸,可他一点脾气都没有。
    毕竟,方才胡广开始对张安世有很多牢骚的,可张安世却将希望将他留下旁听,他除了等于是被张安世羞辱之外,也几乎没有什么说辞。
    当下,百官不得不退散。
    留下的人,则一个个面色凝重地站着。
    此时,朱棣道:“给诸卿们都赐座。张安世,你可以说了。”
    张安世道:“再请陛下,容臣押解主谋来见。”
    朱棣点头。
    过了一会儿,那个叫曾公子的人,便被押了上来。
    这曾公子身上已有不少伤痕,浑身透着狼狈,好在没有人伤他性命,他虽遭了刑,却很硬气,什么都没有招供,待进了殿,便口呼:“草民冤枉,草民冤枉啊……”
    说着,涕泪直流地道:“草民乃荆州人,家中颇有资财,有一些良田,进京城来,做一些小买卖,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可是……却无端遭人构陷,要害我性命……草民……草民……”
    他说罢,嚎啕大哭起来,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
    胡广皱眉起来,不禁无语地看向张安世。
    所谓的钦案,主谋就是这么一个年轻人?
    杨荣和蹇义、金忠几个,却是气定神闲,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只踏踏实实地在听着,他们都知道,事情没有这样简单。
    朱棣看一眼张安世道:“主谋是此人,对吗?”
    张安世道:“几乎就是此人。”
    说着,张安世朝这曾公子冷笑道:“蒲成志,你不要再装下去了。”
    曾公子立即道:“谁是蒲成志?”
    张安世笑了笑道:“那么,我只好请人证了。”
    曾公子却好像凛然不惧,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张安世有什么证据。
    他道:“好啊,我倒要看看,我曾万盛,如何成了蒲什么成志。”
    朱棣见乱糟糟的,便询问张安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安世便道:“陛下,臣肩负陛下使命的时候,就曾了解这个案子的难处。”
    朱棣看着张安世,鼓励张安世继续说下去。
    张安世侃侃而谈道:“海贸能挣来的,是天量的财富。而要进行海贸,就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手,而且还需要建立各种供货和出货的渠道,这其实……和陛下与臣等人的商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棣听罢,一下子警惕起来,皱眉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当初,你能破获几个大案,其实和商行也不无关系。”
    张安世道:“是,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商行,所掌控的渠道是惊人的,而依靠商行为生的人,更是数之不尽,从最底层的力士、脚力、伙计,再之后是各种匠人。在其上,则是各种负责分销和供货的中小商贾,此后……这些天量的利润,又不知可让多少人从中牟利……”
    说到这里,张安世看了朱棣一眼,又接着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人最可怕之处,在于维系了无数人的衣食,这就是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道理。”
    “也就是说,这走私商,他们捆绑了所有人。这些人的身家性命,都在于此,这也是他们有恃无恐的原因。”
    第235章 人证物证俱在
    朱棣听了,更是脸色凝重。
    张安世这番话,确实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若说这些人,是一个商行,这个商行的规模,可能比栖霞的商行还要大。
    从造船到出海,再到大批的货物出入,围绕着这个,多少人靠此为生。
    张安世继续道:“都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陛下,这个案子要查下去,要杀多少人的父母呢?正因为是如此,所以这满朝文武,可能有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知道其间的一些事,可这满朝文武,要嘛选择三缄其口,要嘛则选择与之同流合污。”
    “而陛下要彻查,又怎么查的下去呢?谁砸这么多人的饭碗,都是要命的事,所以……朝廷一旦查到头上,有人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敢被人拿住,就算拿住,也绝对不敢开口。”
    朱棣听罢,点头连连,他皱眉起来:“那么张卿……倒是认为,朝廷不该查?”
    “谁说不该查?”张安世道:“一面在朝中,大肆结党,阻止百姓下海。另一面,却依靠垄断,自己独占暴利,在这个过程之中,这其中的利润,他们和与之勾结的大臣们占了九成,分出一点汤汤水水来,给了所谓的百万漕工,至于朝廷,还有国库,却只能将税赋,压在那些耕种土地的小民身上,纲纪败坏到了这个地步,岂可因为他们裹挟的人多,便不彻查下去。”
    朱棣颔首:“这样说来,此案要彻查下去,殊为不易。”
    他指着这姓曾的公子道:“你如何知道,此人是姓主谋之一。”
    张安世道:“很容易,陛下,若是照着以往的方法,去顺藤摸瓜,肯定是查不下去的,毕竟牵涉的人太多,阻力重重,所以臣略施小计。”
    一听略施小计,朱棣忍不住微笑。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