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5章

      140 ? 秦都(七)
    ◎内有玄机◎
    五日后,皇陵外。
    闻世芳和倪霁掩了身形,看着不远处若隐若现的建筑物。
    夜色中,尚未完工的皇陵显得格外奇形怪状,堆积的石料和散落的夯土像是什么巨物的零部件。
    五日前,她们直奔桃源郡,一路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待到她们达到桃源郡附近的飞来峰时,她们才发现几乎整个桃源郡都被洪水淹没了。
    浑浊的水中,零落的木梁和浮肿的尸体起起伏伏。
    救助的流民告诉她们,洪水是三日前来的,正好在十二阁的消息岔开。
    川北不比其他几洲,修士少,消息传递得也慢。想来赵天明在桃源郡的消息也是几日之前的了。这种情况下,赵天明显然是不可能在桃源郡的了。
    她们本打算直接回秦都,但也是从流民们口中,她们得知有一位仙师正在沿剑南道——秦都一线救助流民,其人体态圆胖,和善非常,医术甚好,赠出的丹药救活了不少人,三天前还指点她们避开了一处瘴气缭绕的山林。
    说来奇怪,她们正是沿着这条线来桃源郡附近的。也许是天意使然,她们正好错过。
    也许,另有缘由。
    夜色已深,修陵的劳役们早就歇下,明日天不亮他们就要起床,天色蒙蒙亮时,“丁零当啷”的声音并着劳工号子和监工的鞭子声就会再度响起。
    但是,在静谧的夜色中,一条悠长的甬道在皇陵边上显现出来,四周逐渐升起迷障,模模糊糊的人影垂着头、排着队挨个消失在里面。
    十二阁的最新消息,赵天明的行迹断在皇陵附近。
    他绝对没有进入秦都。秦都内是十二阁眼线最多的地方,只要赵天明出现在秦都城门十丈以内,十二阁就会有消息了。
    但,没有。
    而十二阁同时传过来一条消息——近日不断有流民失踪,但京兆尹却得了秦皇的旨意将此事按了下来。
    人影消失的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已经到了队伍的尾巴。闻世芳朝倪霁一点头,悄无声息地排在了队伍末尾。
    甬道中空气沉闷,但隐约夹杂着一股奇异的清香。闻世芳轻轻抽了抽鼻子,总觉得十分熟悉。
    眼前景色骤变,昏暗的天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亮得晃眼的光线。
    昏昏沉沉的流民似乎一下子被惊醒,顿时抬起了头,迷茫地看着眼前空旷得令人心惊的大厅。
    混在队伍里的二人对视一眼,俱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错愕。
    她们想到皇陵中有问题,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
    眼前的大厅说起来也不像是大厅,它太大了。高不见顶,长宽一时难量,空中悬着无数漆黑锁链,锁链上又挂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四周壁上皆是一个个雕凿出来的洞穴,蚂蚁似的小黑点正在栈道上缓缓移动。
    凡间地宫定然建不了如此之深,这里定是有修士用了空间法阵进行了拓展。手笔之大,令人咋舌。
    这景象乍一看有些眼熟,像是……云栖不见峰内的石林?闻世芳有些古怪地心想。
    “这里是哪里?”有人用标标准准的官话低低问了一句。
    又一道声音响起,惊慌而焦急,却是乡音浓重,什么也没听懂。
    “肃静!”
    一声呵斥传来,伴随着的还有鞭子的破空声。
    不远处,一人衣带飘飘,脚踏虚空,缓步而来。
    这声音太具有穿透性,也威慑力十足,更何况,这还是位仙师。
    众人一时都安静了下来。
    那人悬在半空,嫌恶地扫了眼挤挤挨挨、蓬头垢面的流民们。
    真是的,专门弄这些人来,也不先给洗洗干净再送进来,专门恶心他呢这是!
    “你们莫忘了,这可是圣上旨意。圣上仁慈,见你们衣食无着,就给你们派了这么一件伙计。你们正是过来做工的,把事情做完了就能回家了……”
    那人慢悠悠地念着,声音像是从心底里传出来一般,带着股蛊惑人心的气质。说着说着,就有人点了点头。
    惑音术?
    倪霁垂着头,面色逐渐古怪。
    这么听来,这里就是专门哄骗流民来做修建……这修建的绝不会是皇陵。她心念急转,琢磨着刚刚看到的吊在半空的物什。凭借修士的目力,她倒是把那东西看了个清楚,只是看得清不代表认得出。
    而且,为什么是这些人?这些流离失所的人?这些人事成之后当真能回家?
    寻常惑音术能撑个三五个时辰已是不错,此人阵仗唬人,修为不过是补鉴境,虽是对着凡人施术,但也撑不了太久。闻世芳快速往周围看了一眼,果然,暗沉沉的石壁上几道灵纹正在不断流转。借着这阵法之力,这人才能一下子蛊惑这么多人。
    她隐晦地往后看了眼,过来的甬道已然闭合,背后就是灵光流转的石壁,连一丝痕迹也看不出来,想必是设了一个法阵。
    这地方怕是神识一出就触动阵法,有人找上来了。
    不过,各家宗门都有些内部传信的法子,赵天明兴许会留下什么印记?
    “……听明白了么?”那人拖着调子,懒懒散散道。
    口音各异的声音响起。
    那修士终于低下他高贵的头颅,认认真真扫了一圈,满意地在这群新人脸上看到了“信任”和“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