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88章

      “放心吧,他们会平安归来的。”刘交见她脸色森然,轻声劝慰道。
    怀瑾回头,捡起地上一个棍子拨了一下篝火,一连串火星冒起来,她说:“魏相周市带一万人突围出去求援,剩一万人留守。刚刚与魏太子逃出,章邯以为是魏王跑了,才会亲自带兵追捕。现在知道了周市求援的计划,他全身心必然放在援军上。可章邯有兵马十万,满打满算他留五万兵在临济城外,带三万兵去追捕周市,可还剩下了两万兵在这里。”
    她在地上画了几下,把地形也画了出来,然后道:“子房这边只有五千人,以少胜多并不容易。”
    她又在南边和西边画了个圈圈,写上齐、楚两个字,继续说:“除非立时三刻,齐国和楚国能一起出兵达到这里,四方包抄住章邯……方能险胜。”
    刘交听得云里雾里,以为她在和自己说话,正想着要怎么回答时,却听她又喃喃道:“齐国的援军是最快的,楚国离得远,不可能立刻赶到……”
    四周都安静下来,听着怀瑾呓语一般的声音在暗夜中响起,听她说得有板有眼,众人既不敢全部相信,又觉得由一个女子来说这些十分诧异。
    萧何惊讶过后便道:“张夫人,沛公并非去支援魏国,只是为了救您的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
    第377章 拢荒石埋挚友骨
    听到萧何这话,怀瑾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把地上潦草的图全部划掉,泥土翻飞了几下,怀瑾将棍子扔掉了。
    她忍不住想,现在诸侯都已起兵,他们不先聚在一起彻底灭了秦朝,反而各自为营只求自保。从前六国的后人们已经全部站了出来,争先恐后的复辟故国,光是齐地,就有田儋、田假两股势力在搏斗。
    怀瑾心道,权势迷了人的心智,让他们找不到重点了。
    已是寅时,天马上都要亮了,可张良他们还是没有回来。天马上就要亮了,篝火也即将燃尽,火边坐着的人走了一些,剩下的就在火边躺下打盹了。
    “你去休息会儿吧。”刘交打了个哈欠,眼下有些发青。
    怀瑾摇摇头,然后用手支着脸发呆,她如何睡得着?
    天边静悄悄的升起一丝曙光,一声急促的马蹄声从山丘下传来,所有留守在营地的人全都惊醒站起来。
    怀瑾反应最快,立即往下跑,原伏和刘交拉都拉不住。
    她头发都跑松了,可看到尉缭稳坐在马上,怀中抱着呆滞的莺儿,怀瑾又是后怕又是惊喜的笑出了眼泪。
    同时后面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也响起,她看到她的夫君坐在马上,白皙亮眼的肤色让怀瑾一颗心安定下来。
    “好孩子,快下来!”怀瑾伸手把莺儿拉下来,女儿刚站稳,尉缭就从马上滚了下来。
    怀瑾这才看到他背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羽箭。
    尉缭趴在地上,连简单的翻身都做不了,怀瑾呆住了,松开了女儿的手。
    张良很快到了面前,后面的士兵绕过他们直奔山丘上的营地,千百匹马带得周围尘土飞扬,怀瑾张大了嘴,发不出声音。
    “姮儿……”张良不顾手上的上,先把她扶住了。
    怀瑾无意识的挣开他的手,跪在了地上,跪在尉缭身前。
    她哆嗦着,想把那些箭拔下来,可无从下手。
    尉缭伸出一只手颤颤巍巍的抓住了她的胳膊,怀瑾欲哭无泪,跪在他面前将他半扶着起来。
    尉缭只有出气的份儿了,不成了、是不成了!
    怀瑾看到他脸上却没有痛苦的神色,只带着一种安静的平和,他温和的看着自己笑了一声:“我把你女儿平安带回来了,别担心……”
    “老尉啊……”怀瑾带上了哭腔,不顾周围有多少人在看着她,扭头看向张良:“子房,救救他!他是老尉啊!”
    张良黯然的看着她,在她肩上轻轻拍了拍。
    他身旁另一个中年男人就道:“怎么救?都被射成刺猬了,这会儿还有口气都算老天庇佑了。”这人说话中气十足,像是一口洪亮的老钟。
    “阿姮,人总会死的……”尉缭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了,他抹去怀瑾的眼泪,颤抖着从怀中摸出一个东西。
    老旧的排箫,竹管已经发黄了,尉缭把排箫重重的塞到她手里,忍着钻心的痛,道:“如果……有一日你还能去咸阳,还能见古依莎,把……这个给她,说……我对不住。”
    温柔的语气,有说不出的缱绻。
    怀瑾哭得更厉害了,尉缭想给她擦擦眼泪,可再也没力气了,只能艰难的看了张良一眼。
    张良肃穆的跪下,对他一拜:“多谢先生护住我女儿。”
    儒雅君子重重的磕了头,是对眼前这个人的感谢和敬佩。
    尉缭咳了两声,血沫子就从嘴里跑了出来,怀瑾拿出手帕拼命的擦,连手帕都被染成红色了那血也没擦尽。
    尉缭拉住她的胳膊,摇了摇头,温和的眸子里满是包容:“在咸阳……和你……和阿罗……很开心……”
    “老尉,我也是……”怀瑾泪眼婆娑的看着他。
    尉缭在咸阳的宅子里有一个湖,寒苦的冬日还是酷热的夏日,她和老尉日复一日的在湖边练剑。每一日的清晨,尉缭迎着日出与她过招、与她指点。
    咸阳十年,尉缭每一次的相护,怀瑾都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