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初唐峥嵘 第734节

      此时此刻,两仪殿内,李渊端坐上首,李世民这次没有坐在右侧,而是堂而皇之的坐在了左侧……原本李建成的位置。
    下面有萧瑀、窦轨、陈叔达三位宰辅,以及右监门卫大将军赵郡王李孝恭、左翊卫大将军霍国公柴绍、左监门大将军赵国公苏定方以及几位平叛的将领。
    李渊开口的第一件事让群臣觉得意外但也理所应当。
    “天策府大半被焚毁,二郎先迁居东宫,等战事平息之后,择期册封。”
    这等于是让李世民入主东宫了,顶多是后面补个手续罢了,但如此迫不及待,显然是出乎一些人的预料的。
    但迫不及待的还在后面呢,李渊首先做出调整的是三省宰辅,酂国公窦轨调任中书令,宋国公萧瑀仍然是中书令,江国公陈叔达依旧是侍中。
    但李世民的绝对心腹幕僚,天策府排在最前面的谋士房玄龄被直接连提……都不知道多少级了,直接出任尚书省左仆射。
    下面的赵郡王李孝恭暗地里咂咂嘴,陛下这是要提前交权啊!
    就这样李渊还不肯罢休,准备让杜如晦出任尚书省右仆射……至于尚书令,那是李世民本人出任的,按制以后是不可能授予臣子的了。
    这时候,反而是李世民提出了反对意见,“父亲,孩儿即刻调房玄龄回京,但杜如晦于军中谋略有力,当辅佐蒋国公屈突通领军。”
    李渊眉头一挑,“那以二郎观之,何人可堪出任尚书省右仆射?”
    “荥阳郡公郑善果前隋即有名望,入朝后正身奉法,甚有善绩。”李世民正色道:“当迁尚书省右仆射。”
    “郑善果……”李渊捋须道:“朕依稀记得,前隋吏部考核天下官吏,时任鲁郡太守的郑善果与武威太守樊子盖并列第一。”
    “请父亲许可。”
    “罢了,就是郑善果吧,传其入宫。”
    其实在场的哪一个都是聪明人……就连苏定方这种对这种事没什么天分的都能看得出来,李渊、李世民父子这是在演双簧呢。
    无非就是表明一个态度。
    汉高祖刘邦封雍齿为侯,以表明自己没有忘了功臣,而李世民举荐郑善果为尚书省右仆射,以表明自己没有兴大狱问罪的意思。
    雍齿与刘邦是有深仇大恨的,而郑善果是李建成妻族荥阳郑氏的领军人物,甚至还一直兼任东宫左庶子,是正儿八经的东宫属官。
    这等于是实际上已经是太子的李世民在保证不会大加株连,连郑善果都能不仅免罪,而且还能上位,更何况其他人呢?
    不过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郑善果没有参与到谋逆中……他在天台山一战后就开始疏远东宫,并且在仁智宫事变的时候在李世民麾下奋战。
    至于王珪、徐师谟、韦挺、赵弘智这些实际参与谋逆的人……那肯定是跑不掉那一刀的,能不连累家族已是幸运的了。
    当然了,如李孝恭这样的人物倒是有些比较阴暗的猜测……郑善果出任尚书省右仆射,那其现在的官位就要丢了,肯定是落在秦王一脉手中,这个位置是三省的长官、副官之外最重要的吏部尚书。
    随后还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演双簧,下面的群臣都懒得开口了……你们肯定都商量好了。
    李渊询问李世民,现在宰辅还有一个缺位,门下省少了个侍中……杜如晦合适还是凌敬合适?
    李世民迟疑了下,也不知道是真的迟疑还是假的,按照能力来说,两个人都符合,其中杜如晦跟着自己十余年,劳苦功高,而凌敬却在入天策府后一直实际担任的是门下省侍中这个角色,而且凌敬背后还有魏嗣王李怀仁的背景。
    这次李渊直接下了决定,凌敬出任门下省侍中,位列宰辅,而杜如晦出任吏部尚书……估摸着要不了多久,也会进入宰辅行列。
    此外李渊也命中书省这边拟诏,凌敬、杜如晦两人位列宰辅,都是要赐爵以显贵重的,李渊还特地嘱咐了只能是郡公或者县公……国公那是要等李世民登基后施恩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以房玄龄、杜如晦、凌敬为代表的秦王一脉的势力全面进入朝堂,并且在李渊的刻意之下将会很快的实际掌控朝堂。
    昨晚长子谋逆,父子反目,今日两仪殿内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如果李善在场的话,一定会有着非常特殊的感受。
    如果是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这时候的李世民应该是趴在李渊的膝下痛哭流涕,叙说自己的不得已,而李渊是老泪纵横,虽然想掐死这个不孝子却只能安慰……你做得对。
    让群臣再次意外的是,李渊没有宣布对东宫一脉的处置,而是笑着看向了李世民,“二郎,怀仁这边的封赏,都交予你了。”
    “魏嗣王平叛有功……”萧瑀嘴角抽动了下,“但……”
    陈叔达苦笑道:“去岁泾州大捷,就已然难以封赏了。”
    “不止如此。”窦轨补充道:“去岁怀仁于天台山救驾,陛下就已然难以封赏。”
    殿内的气氛有些松动,众人都是哭笑不得,这几年两仪殿内不止一两次为如何封赏李怀仁而犯愁了。
    不过这一次是救驾,倒是不用考虑太多的东西。
    殿内安静片刻后,李孝恭笑着说:“陛下,听闻霍国公长女被册封县主?”
    李孝恭的意思很明显,其他人一听就懂,李善自己是魏嗣王,妻子是王妃,母亲是太妃,就连老丈人都因他而爵封清河县公,倒是其妻肚子里现在还有个。
    李渊却笑骂道:“若是真的弄瓦,怀仁还不得怪在你头上!”
    “怀仁还年轻呢,终有弄璋之日。”李孝恭笑吟吟道:“但长子、次子终究或承袭爵位,或建功立业。”
    一直不吭声的吴国公尉迟恭瓮声瓮气的说:“倒是听魏嗣王提及过,不望弄瓦。”
    李渊点头道:“怀仁无子嗣,首要弄璋。”
    “呃……”边上的李世民神色有些怪异,小声解释道:“怀仁自叙,宠女如宝,他日出阁,只怕伤心嚎啕。”
    李渊愣了下,放声大笑后道:“那便如孝恭所言,怀仁有女,册封县主!”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危局
    李渊执意让李世民来决定对魏嗣王李怀仁一脉的封赏,用来施恩,李世民也没有客气,大手一挥,直接将刘黑儿、周二郎、范十一等几个主要的平叛将领全都晋爵了。
    除此之外,还有常何、马周、尔朱焕以及尔朱义琛等人,只不过不好在此刻提及。
    李世民还刻意的让王君昊、曲四郎等将领都正式的进入十六卫体系,原本李善身边的亲卫统领中,只有苏定方、张仲坚、侯洪涛始终在十六卫中,其他人都是出征临时担任军职,回京之后都卸任了。
    下面的宰辅个个都是点头,无聊的李孝恭心想秦王实在有量……这些将领与李怀仁之间的关系是短时间内无法割裂的,甚至是永远都无法割裂的,考虑到李怀仁本人在军中的威望和赫赫战功,秦王居然有心胸一应纳之,的确有量。
    在场的也只有李世民本人和柴绍心里有数,其实这是一次秦王一脉军方势力的整合。
    李世民甚至请李渊任命程咬金为东宫太子左卫率,任命苏定方为太子右卫率。
    “二郎入东宫,坐镇长安,不宜领兵出征。”李渊笑着说:“二郎以为,河东战事,何人可堪重任?”
    下面的宰辅、将领都有些意外,不是意外于秦王卸任,而是意外于在论功封赏之后,居然没有处置那些谋逆的东宫属官。
    看来陛下与秦王是真的不会兴起大狱了。
    李世民朗声道:“魏嗣王李怀仁,身负奇才,达治知变,正而有谋,屡有战功,扬威塞外,宜出任河东道行军元帅,统领大军平定河东。”
    “魏嗣王率亲卫行险平叛,忠心可鉴日月。”陈叔达开口道:“但李怀仁加冠尚不足两载,授如此权柄,于其有害无利,还请陛下另择良将。”
    李渊如何不懂陈叔达的意思,哈哈一笑道:“子聪与怀仁早年就有交情。”
    陈叔达正色道:“臣为国所虑,陛下此言轻佻。”
    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陈叔达的话自然是很有道理的,李善的功勋无需多言,但出任河东道行军元帅,如果能再次大败突厥,收复河东……
    片刻之后,窦轨咳嗽两声,“陛下,太子,赵国公苏定方当能堪重任。”
    李渊看了眼苏定方,心里有些犹豫,河东大军中的秦王一脉将领个个都是随二郎南征北战的名将,苏定方虽有灵州大捷,但怀仁能压得住,苏定方还真压不住。
    不过重新启用李善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决定的,李渊正要开口,外间突然有宫人出现在门口,被天策府的侍卫拦住之后,急的扯着嗓子高呼道:“急报,陛下,急报!”
    李渊脸色微变,示意柴绍,宫人狂奔到御前,“天策府军谘典签苏勖急报,河州总管燕郡王罗艺突袭大震关,率数千骑兵入京兆,驻扎云阳县。”
    云阳县距离长安只有五十里,数千骑兵,随时都能兵临长安城下,李渊脸色剧变,忍不住叱骂道:“无仁无德,更无能!”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就连李世民也忍不住小声啐骂了两句……宫变之时,京兆内成建制的大军只有尉迟恭麾下的三千精锐,就算李建成宫变得手,坐拥天节军的罗艺搞不好会改朝换代……即使不能,也必然是一场大乱,手中只有长林军的李建成能控制得住局势吗?
    不可能啊!
    李世民第一时间就锁定了裴世矩,这老贼为了诛杀怀仁,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李渊在短暂的惊慌之后迅速镇定下来,毕竟驻扎在咸阳县的三千精锐已经抵达长安……
    但还没等李渊开口,殿门口又出现了一个身影,脑门上都有汗的李善一路狂奔而来。
    “陛下。”李善视线扫了扫,喘着粗气道:“陇右有变。”
    李渊微微点头,“急报已至,怀仁勿要惊慌。”
    李善的消息来源肯定是裴世矩,李渊、李世民都知道李善去临照殿见了裴世矩。
    “如何应对?”李渊索性问道。
    李善略为镇定,缓缓平复气息,“陛下,当即刻调陇州总管李孟尝、岐州刺史常达率军至京兆,再令宁州刺史韦云起率宁州、泾州府兵北上入原州。”
    “京兆各县均要竭尽所能,府兵青壮尽出,再从河东调部分兵力回援。”
    “另急令延州道行军总管李药师率军南下……”
    李善口齿清楚的一一叙述,却发现李渊脸上呈现出古怪的神色,一旁的几个宰辅也个个神色有异,倒是李世民脸色阴了下来。
    “怀仁!”李世民开口打断道:“陇右之变,不是因为燕郡王罗艺?”
    “罗艺?”李善有些茫然,突然想起来裴世矩的确提及,“罗艺率兵入关中了吗?”
    “那陇右之变……”
    “薛延陀大举南下。”李善迅速道:“不知具体细节,是适才裴弘大亲口供认。”
    前一句话,“薛延陀大举南下”让殿内所有人都脸色大变,都已经十月份了,突厥与唐军在数地纠缠良久,一直都没有意外,这时候薛延陀的突然来袭,将会是打破平衡的关键。
    更要命的是,薛延陀如果真的是攻入陇右,驻守兰州的淮安王李神通八成……好吧,是九成九拦不住的,而兰州后方的河州总管罗艺都已经叛变了。
    简而言之,薛延陀很可能会沿着当年西秦薛家的老路一路攻入关内道,李善适才的话也证明了他不认为李孟尝、常达、韦云起能拦得住,还不如南下北上,以保住兵力为要。
    后一句话“裴弘大亲口供认”让知情人恨得牙根痒痒,李渊可能还想不到,但李世民、柴绍是心里有数的。
    裴世矩不在乎夺嫡谁胜谁负,他只是想杀了李善而已……宫变的变数太大了,所以裴世矩才会做第二手的准备,诱大敌来攻。
    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很简单,长安都没收到薛延陀攻陇右的军报,而裴世矩居然能如此断定。
    李世民甚至联想到了都布可汗率大军在灵州与张仲坚对峙良久,屡攻不克,又数度败北,却没有收兵,而且还在前几日试图渡过黄河……很可能是与薛延陀联兵。
    极为压抑的气氛在两仪殿内弥漫,李渊面色有些苍白,但片刻之后他就看向了李世民。
    从大业十二年讨伐厉山飞开始,李渊在每次陷入危局的时候,永远指望的都是自己的次子李世民。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请战
    “怀仁,消息确凿吗?”
    问这句话的是门下省侍中江国公陈叔达,声音都有些发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