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4章

      “我不承认作弊。”江子衿慢悠悠地,打断王校长的话。
    “你胡说!之前监控视频拍到你作弊了,板上钉钉的!”朱老师怒吼。
    “哦,监控视频拿来。”江子衿说。
    朱老师霎时像一只被掐住脖子的鸭。
    “拿不出来吧。”江子衿笑道。
    书中监控视频早就被江家当着学校的面给毁了。
    “想威胁我?怎么,听到我跟江家没关系了就这么迫不及待啊?”江子衿靠着椅背,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
    这几天学习还有点累到他了。
    尤其是还跟霁淮住一个屋檐下。
    隔音其实还有点不好。
    朱老师听到江子衿的话,一阵喜,只要江子衿跟江家真的没关系,江子衿迟早被赶出去。
    王校长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把档案袋收了回去,说:“江同学可真会开玩笑,学校怎么会威胁你呢?作弊的事都挺久了,咱就不谈了吧。”
    江子衿不置可否。
    “八校联考马上就要到了这你知道吧?”王校长说。
    “但你不知道还有一个事,就是八校联考代表了什么,一个高中学校,说到底,还是功利性的,不然不会有什么一班和重点班,每年学校其实就看出了多少个top2的学生,然后状元出在哪个学校。”
    江子衿眨了下眼。
    “所以八校联考,说到底这些高中看的就是一班的比拼。教育局也看得这些,之后市内的教育经费你觉得会更倾向于哪个学校呢?”王校长说。
    江子衿却突然说:“王校长,被贬下来挺不好受的吧。”
    本来一直面相温和的王校长面部瞬间有些扭曲,但他马上就掩盖过去了,甚至还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说。
    “去年,八校联考中,我们学校是垫底的,江同学你知道是因为谁吗?”
    “哦,那还真不好意思了。”江子衿懒趴趴的。
    朱老师气道:“怎么会有你这种学生,可真够——。”
    看嘴型,应该是想说厚脸皮。
    王校长也觉得这学生实在油盐不进,也不想好好说话了,毕竟霁淮现在才是江家的真少爷,江家不会再撤资,所以王校长突然换了脸色,冷冷道:“既然这样,江同学你还是赶在八校联考前办理转学吧,如果一直谈不拢的话。不然学校如果说你作弊这件事也不假对吧。”
    江子衿定定地看着王校长。
    另一边。
    霁淮走进教室,听见教室里嗡嗡地议论。
    “王校长找江子衿什么事啊?”
    “说不定是英语竞赛。”
    霁淮目光一凝,又急匆匆地出了教室。
    刚好赶在听到校长威胁江子衿那句话。
    霁淮推门而入,江子衿看见他,面上闪过一丝不爽。
    “校长,公然威胁学生不太好吧。”霁淮道。
    王校长没想到会有第四个人出现,尤其是这个人还是霁淮。
    而且看这架势,还有之前的事,王校长猜测是不是两个人关系还行,跟变色龙变脸似的,乐呵呵地:“霁淮来了,联考准备得怎么样了?这回肯定还是你全市第一,不用太放在心上。”
    江子衿没忍住:“那可不一定。”
    这声呛的——
    王校长又觉得两人关系不行了,于是试探着对霁淮道:“江同学说想要转学,我们正在聊这个事呢。”
    霁淮没拆穿,只是说:“我不同意。”
    “要你同不同意。”江子衿嘁了一声,直接站起身来就走了。
    要不是跟辛姣不好交代,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霁淮见状,也转身走了。
    朱老师凑过来:“这情况咋看着不对啊?不是霁淮是江家亲生儿子吗?怎么江子衿还一副大少爷派头。”
    王校长教过太多豪门小孩,这种事看得多了,明白得很:“你以为呢,刚换过来,江子衿还搞不清楚自己身份,而且江家也没不认他。这果然,江家亲生的就是不一样。一个天一个地。”
    “一山不容二虎,更不会容纳那只假老虎。”
    “那八校联考的事?”
    “先放着吧,等成绩出来后就有理由赶他走了,要是江家问起来,到时候可以把霁淮这成绩摆出来,冲着霁淮江家不会多说什么的。”
    “可霁淮好像跟江子衿看着关系还不错。”朱老师迟疑道。
    “但是,江家继承人只有一个啊。”王校长认为,没人会放着出色的亲生儿子不要,去要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纨绔子弟的。
    同时也注定了,两人一定是对立面。
    *
    霁淮追上江子衿,开口问:“高一,龙口小巷,是不是你雇人堵我?”
    这好像是原主干的事?
    江子衿本来加快的脚步放慢了。
    霁淮看这几天视他为空气的人终于有反应,单刀直入:“几天前我被锁在天台,辛聿告诉我,你早已经知道抱错的事,所以你想让小混混除掉我。”
    高一?
    江子衿皱眉。
    没吧,原主那时候不知道啊。
    除掉不是车祸吗?
    霁淮语气平静:“宋老师也说过你曾经说漏嘴知道我的家庭情况。”
    时隔这么久,江子衿也显得挺平静的:“所以你信了?”
    霁淮迟疑了一下,道:“信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