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节

      “官家不喜在议事时被打搅……”他话音未落,阁内忽然响起怒喝声,与此同时,有人将茶杯重重地砸在了青石地上,那一记脆响,惊人心魄。
    第十章 初入皇都意惶然
    隔着厚重木门,犹能听到里面的激烈争执,官家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来人!来人!”
    奉御内侍与禁卫急切推开大门,阁中央一名年老臣子正全身匍匐,前额不住地撞击地面,颤声道:“祖宗之法不可改!臣今日情愿以死相谏,也好过尸位素餐!”
    另外的六七名大臣面面相觑,谁都不敢上前劝阻,只剩得一身龙袍的官家站在那老臣面前,气得脸色煞白。“你想青史留名,朕偏不遂你的意!”他振袖怒斥,“看你须发皆白,想必早已头脑昏聩!从今日起,留在府邸静思过错,再不用上朝!”
    他话语刚落,那老臣竟猛地起身,头也不抬地朝着近旁朱漆大柱撞去。两旁的大臣惊呼出声,幸得最近一人将其拦腰抱住,这时禁卫已冲入大门,将那老臣生生拖出,任由他嘶声叫喊,一直拽下了丹陛。
    阁中众臣背脊发冷,官家强忍怒意在鸦雀无声的房中来回踱步,忽一回头,瞥到了站在门外的九郎。
    冯勉连忙弓腰道:“圣上,九殿下已在阁外等候多时。”
    官家经此变故已然没了议政的心思,心灰意冷屏退了众臣,独自回到了几案之后。九郎待等众人离去,才拖着麻木的右腿进了阁子。
    官家本是凤眼长眉的好面相,但先前的争执使他脸上犹带愠怒,看着九郎颇为吃力地行跪礼,眉头不禁又是一皱。
    “何时回来的?”官家虽是问着他,眼神却落在别处。九郎答道:“一早入了大内,先去拜见了嬢嬢,随后便来拜见爹爹。”
    官家应了一声,因问道:“你与太后说了什么?”
    他将之前的言谈简述一遍,官家脸容含霜:“我原想派人去接应能更快一些,却不料竟出了此等事端。”
    九郎道:“除了被放走的那名劫匪外,其余涉事之人都关在邢州大牢。服毒自尽的那些人的尸首也保存在邢州义庄,因臣做不得主,还请爹爹再指派官员详加审问。”
    官家颔首,并未立即宣召其他官员入阁听命,倒是问及太后得知此事后有无其他问话。九郎摇头:“嬢嬢被臣气到了,后来就咳嗽起来,臣只得退出了宝慈宫。”
    官家靠着椅背,用审度的眼光看着他:“你可知我当初为何将端王换下,让你去了邢州?”
    “因大理寺有重案急呈,审问时必须要有皇子在旁督查,爹爹便只能让臣代替五哥去邢州一趟。”他低头回答。
    官家冷哂一声,缓缓道:“你嬢嬢在病前多次要我给你封王,我倒不是不情愿。但先前其他皇子开府封王前,都是参议了朝政,或是去地方上任了重职再回转。我体恤你素有腿疾,便想借着这次机会让你一尽孝心二显得力,之后给你个封号也不算敷衍。算来你被封广宁郡王至今已有十二年之余,除了太后为你说过几次之外,你自己倒像是丝毫不将开府封王的事放在心上。”
    “多谢爹爹挂念,臣深知资质有限,能有个广宁郡王的封号已是足够。丹参之事,臣办得不够妥帖,定当反省。”他不卑不亢,可在皇帝看来,这个儿子却太过温文,在恭敬之中更含了深深的疏远。
    尤其那双眼睛,垂着眼睫时都含着莫名的清高,微微一挑,又藏着坚冷的针。
    ——与故去的吴皇后当真相像!
    官家一想到此,心情就大为不悦。草草问了一些事务,便唤来内侍准备摆驾离开。九郎却道:“臣这次去邢州,听闻乡间百姓为赋税所苦,甚至要卖掉儿女来抵债,爹爹可有耳闻?”
    官家走过他身边,冷冷道:“自然知晓,那些臣子却还对新政施行百般推阻,当真是冥顽不灵。”九郎还待说,官家已到了门口,回头道:“你并未参政,这些事不需多考量。”他顿了顿,又道,“朕怎觉得你今日行动更为不便了?”
    九郎本想起身,听得官家这样问了,便依旧跪在门内道:“天寒之时向来如此,过后就会好的,谢爹爹关怀。”
    官家就如没听到一般,跨出门槛后才沉声道:“以后若是走得艰难,就不必过来。此处官员每日来往,你言行举止尽在他人眼中,没得失了风仪,也有损皇家颜面。”
    九郎眉睫寂静,未曾及时回话。冯勉担忧地朝他望去,官家却没有丝毫等待之意,顾自大袖飒沓地步下丹陛。
    “臣遵旨。”过了片刻,九郎才低声说了这样一句。而此时,官家已在内侍的搀扶下踏上銮驾,金银伞盖坠着重重流苏,繁复龙袍裳裾生辉,但留在九郎眼中的,只有一个不甚清晰的背影。
    ******
    这样的背影其实已是最为常见的景象,九郎在很小的时候就想过,为何自己的爹爹总是如何繁忙,忙到自己想要见他一面,都得等上十几天甚至更久。
    他亦曾问过近侍,那高高宫墙之外,天地究竟有多广大。外面是否也有一株株顾自开花顾自凋谢的梅树?是否也会有近百条倏忽聚拢又瞬间散去的红鲤?又或者,是否也有这一道道与天相连的赭红高墙,如同一个巨大的茧,将所有人圈在其中?
    许多事情他只能耳闻,即便偶然得知外面的情景,也是支离破碎。他的生母吴皇后乃是江南转运使的掌上明珠,更是潘太后嫡亲的外甥女,本就出身尊贵,加之婚后多年才诞下这唯一的儿子,更是视为珍宝。他就好似被千万双手捧在青云里的无瑕碧玉,也是皇后心头万分笃定,众人眼中无可取代的未来东宫太子。
    说来好笑,那时候的他真正是烈火烹油、春花着锦。这大内上万人之中,无一人见了他不百般示好千般温柔,唯恐他哭了恼了,招来皇后苛刻责罚。就连其他嫔妃的皇子皇女,看到他也只能躬身微笑,只要他说一句“喜欢”,别人的稀奇玩物便会到了他手中。
    那时他还小,成日在乳母与母后跟前玩闹。只是爹爹却很少出现在面前,即便是到了坤宁宫,也不爱说话,偶尔抱一抱他,很快就会放下。
    那为数不多的轻轻抱起,在他后来遭遇变故,一落千丈的岁月里,便如静静沉下水底的珠粒,闪着洁白的浮光,让他不忍触摸,生怕惊碎了记忆。
    远离大内,孤独度日的那段时光中,他看了许多史书。前代、再前代,都有太子被废,甚至最终被生父生母所杀的史实。那些与他命运相似的人,也曾华彩非凡春风得意,最终却潦草收场甚或于身首异处。千百年来,帝皇家不过为权为名,骨肉亲情仅为点缀,谁能当得了真?于是,合上书册的时候,他会望着窗外的梅枝,心道:原来我还不是最为可怜的人。
    怀着这样的慰藉,体会着云泥差别,从万人之上的未来储君到平凡不过的广宁郡王。官家至今也未曾确立太子,他的各个兄弟各自使劲,唯独他这个曾经只差一步之遥就能荣封太子的人,如今却成了大内里最尴尬的一员。
    ——这一跤,跌得当真狠。
    可又能怪谁?谁都怪不得。只当是做了一场梦,好在梦醒时,他只不过七岁有余。他向来会宽解自己,即便是直至十一岁才重又被接回汴梁,面对太后的哭泣,他只是抬起手,替她拭去泪水,轻声道:“嬢嬢,阿容回来了,你再不用为我担心。”
    生而姓赵,太后亲自赐名为令嘉,盼的是他一世嘉仪。可惜,却是让她失望了。
    *****
    鞭炮声中新春已至,乾祐四年的头几天又是大雪来袭,乱舞纷飞后,倒是晴空无云的好天气。官道的积雪为来往频繁的车马所碾碎,渐渐失去了纯白,一脚踩上去,咯吱作响,一不小心就弄湿了鞋面。
    化雪的时候格外阴冷,双澄坐在缓缓行驶的牛车后,穿着短靴的脚儿悬在半空晃啊晃,直起腰身,抬眼便望到了金辉烁烁的太阳。
    九郎走后,她曾向驿馆的人打听过这少年究竟是何等人物,但那些人不知为何都言辞含糊,似是有意不说给她听。她自觉无趣,再加上自己本是众人眼中的劫匪,虽然九郎不追究,可终是尴尬。故此她只在驿馆待了两三天,便撑着他留下的拐杖悄悄离去。
    她时常分不清东南西北,离开邢州后又行动艰难,好不容易才找到愿意带她入京的好心商贩,便乘着牛车上了路。本以为邢州已算是大城,但眼看着这官道上络绎不绝的车马皆是华贵非凡,才知自己原来见识太浅。商贩看她一路充满好奇,因笑道:“娘子要是进了东京,才算真正开了眼。那些吃的玩的,只怕是咱们几辈子都不够看。”
    “当真?”双澄不由欣悦,可一想到自己先前犯下的事情,又掩起遮风的面纱,恹恹低下了头。
    在她手边有个厚厚包裹,另有一物,狭而细长,用粗布扎起,静静背在肩后。商贩见她始终带着这东西,忍不住问起里面究竟是何物。双澄赧然,不肯细说,只说是要去汴梁还给某人。
    “东京可大得惊人,你记得清楚那人住在哪里?”商贩善意提醒。
    双澄听牛车吱吱嘎嘎作响,一时间有些晃神,轻声道:“他……说过大致的方位,我多找找,总能遇到他。”
    第十一章 宣德楼前雪未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