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节

      又好像是幻觉。
    上辈子,他们两个亲吻的次数可不少,但最叫她心动的,莫过于那次在园子里,她倒是记得,刚才脑中有这幕情景。
    可见还是幻觉罢。
    但她仍一下子警觉起来,问金桂:“穆公子是何时走的?”
    “姑娘喝酒醉,穆公子要了醒酒茶之后就走了。”金桂道。
    那应该没做什么事,她低头看看自己,身上衣服也好好的,便微微吐出一口气来,早知道不该喝酒的,还是一时大意,以为那酒不烈呢。
    怎么他十八岁时是这样的?不止性子有些不同,喝得酒都不一样。
    姜蕙弄不明白。
    “如今什么时辰?”她站起来,“这下祖母定是要发现了!”
    二人急匆匆回去。
    此时地上的雪都已经堆起来。
    姜蕙发现后门有人了,当下不管不顾的走进去,那守门的小厮惊讶道:“哎呀,二姑娘怎么从这儿进来呢?难怪刚才老太太派人来问。”
    “我还是从这儿出去的呢。”她问那小厮,“你刚才去哪儿了?”
    小厮脸色一变,支吾道:“没,没去哪儿。”
    还撒谎,姜蕙拂袖走了。
    头一个就去老太太那里请罪,垂着头道:“今儿看到下雪一时没忍住,出去逛了逛,我下回再不敢了,还请祖母罚得轻一些。”
    她裹着狐裘,肌肤雪白,像是从林中跑出来的白狐似的,老太太看着喜欢,但脸也是一沉:“是该罚,你便是出去也该说一声,少不得要人家担心呢。我看你罚抄二十遍女诫罢,也好长长记性。”
    比起往常说几句,严格了一些,姜蕙欣然接受,但也告了个状:“祖母,后门都没人看守,我这才能出去的。”
    老太太眉头皱了皱,问胡氏:“后门今儿谁看着的?”
    胡氏也不知,又去看张嬷嬷。
    张嬷嬷心里咯噔一声,不好隐瞒:“是奴婢侄儿。”
    老太太看在胡氏的面子便没有提。
    倒是胡氏脸色有些燥,回头说张嬷嬷:“你这侄儿有点不像话了,虽说大门有门房,可后门也是个危险的,哪儿能少人?今儿叫阿蕙跑出去,哎,这丫头也是没规矩!”
    她嘴里还有几句没骂,收了口。
    姜蕙为人大方,挣了钱没少送家人东西,她这二婶都得了几样,却不好意思再说了。
    张嬷嬷忙道:“奴婢这就去,还请夫人原谅奴婢侄儿一次。”
    她跟了胡氏好几年了,自打姜济显是知县时就在家里的,胡氏便答应了。
    姜蕙出来,梁氏少不得也说两句,姜蕙一副虚心道歉的样子,且老太太又罚了,她一时又心疼她要写字。
    “正好练练呢,这天冷,在屋里闲着也挺没意思的。”她挽住母亲胳膊。
    “你也可多做些针线活了。”梁氏道,“阿瑜就常做,不说那些富贵人家,便是寻常的,哪有做媳妇的不做呢,相公也暖心。”
    她作为妻子,也是如此。
    姜蕙一叠声:“是了,我一会儿抄完女诫,再做双鞋子给哥哥。”
    梁氏见她听话,笑着摸摸她的头。
    过得几日,姜辞从书院回来,姜蕙就给他一双鞋。
    他低头一瞧,鞋面是乌青色的,鞋帮子针线细密,不由笑道:“阿蕙手艺越发好了。”他脱了鞋子穿上去,不大不小,十分合适。
    姜蕙笑得眉眼弯弯:“哥哥的脚不长了啊。”
    姜辞嘴角一抽,脸黑了黑:“只是最近不长,我个头在长的。”
    “那倒是。”姜蕙抬头看他。
    他们姜家的男人都很高大,姜辞也一样。
    姜辞又把鞋脱下来:“我明儿穿着去书院。”提到书院,他想起一事,有些惋惜的道,“穆公子回家了,临走时跟我说,不会再来宋州了。”
    原本他们关系都很好了,他与穆戎也谈得来,如今突然失去一个朋友,姜辞甚觉难过。
    姜蕙却很高兴,看来穆戎当真走了,但见哥哥这般,又宽慰他:“兴许哥哥以后还会见到他的。”
    “兴许吧,可能穆公子明年也得去乡试。”
    姜蕙听着好笑,有日哥哥知道他身份,定是会吃惊的不得了的。
    不过也不知哪日了,穆戎回了京城,这等年纪应是很快就要娶妻的,他既然也想明白了,不再纳她为妾,那么,可能过不了一两年,他娶了沈寄柔,就要去衡阳的。
    总算是解脱了!
    姜蕙心情不错,隔几日写了一份清单给姜济达:“咱们铺子赚得不少,眼看就要过节了,该当开开心心的,我便想三位大夫,两个伙计也少不了,虽然礼不重,但总是份心意。”
    她这女儿特别细心,每样都想得很清楚,姜济达笑道:“反正家里也要办年货的,便顺道了。”
    他买了好些节礼送与三位大夫,伙计少一些,但比起旁的铺子,也很是丰厚。
    众人都很感激。
    等到新年一到,那冷意好似也渐渐薄了,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春节。
    这样,离周王谋反的日子越来越近。
    姜济显最近也有些神出鬼没,早上早早起来,晚上很晚才归,弄得胡氏有些惊奇,与老太太道:“老爷像是忙得很,整日人影儿都不见。”
    姜蕙心里一动,猜测二叔是不是查到什么了。
    老太太笑道:“忙才好,闲着哪里像是个清官大老爷?”
    事实上,姜济显确实是收到了消息,周王早前就已经招募盗匪,如今更是招兵买马,只四处把得很严,城门进出甚是困难,要不是他那两个手下身经百战,怕也难以溜出来。
    不过由此可见,周王的弱点也不小,做事不够缜密,可能是皇上对他的纵容太过头了,叫他有些飘飘然。
    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姜济显才与何绪阳去商量。
    何绪阳自然是有头脑的人,不然光凭家世,不可能这等年纪就能当上三品官的,他们很快就进行了部署。
    二人也同时写了弹劾周王的奏疏上去,时间选在四月下旬,这样即便周王有细作在京都得知,也不及通知周王。
    只可惜,皇帝信任周王,仍不曾相信。
    故而到得五月,一切就如上一世一般,周王在开封起事。
    同时间,宋州卫指挥使贺洋,奉何绪阳之命,领兵埋伏于开封前往宋州的路途,这一蛰伏就是好几日。
    但成功的打败了周王的大军。
    周王大军遭受突袭,四分五裂,逃亡路上,原本人马竟然失去了一半。
    贺洋趁胜追击,直打到开封。
    得知喜讯,姜济显总算松了口气,坐在椅子上,与胡氏道:“你老爷我,这次能躲过一劫,该当谢过阿蕙了。”
    胡氏一头雾水。
    姜济显也不明说,清洗了把脸,又去衙门。
    周王被围困之后,固守城池死不投降。
    这时皇帝也才知道真相,从京中下令,皆可格杀。
    意思是不用留活口了。
    原先哥哥宠弟弟,再是表现的亲密无间,一旦牵扯到皇权,哪里还有什么情分,很快大军压过来,周王的兵马如同鸟兽般散了。
    其间,何绪阳与姜济显立了大功,若不是他们提早部署,宋州必定要经历一场战争,不知得死多少人。
    皇上大笔一挥,升姜济显为三品大员,任工部左侍郎,不日赴京上任。
    至于何绪阳,竟不曾升官,平级调至京都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这事有些奇怪,不过历来圣心难测,姜济显也不多想,自己因祸得福,总是高兴事,应当浮一大白。
    姜家举家欢喜,次日聚一起庆祝,男人们喝得醉倒,女眷们也欢声笑语。
    唯独姜蕙最是沉静。
    虽然她那么高兴,可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竟觉恍然如梦。
    上一辈子连累她一家遭遇灭顶之灾的谋反案,如今看来,真是一场笑话,她走出去,抬头看着碧蓝的天空,轻轻吐出一口长气。
    这两年多,总算是熬过去了,以后,她得欢欢喜喜的活着了。
    ☆、第037章
    因姜济显要赴京任职,胡氏这两日都在忙着收拾行李。
    老太太也不时叮嘱,不要忘了这个,不要忘了那个。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管说什么,众人脸上都跟开了花似的,家中一点矛盾都没有,比往常还要和气些。
    梁氏见胡氏忙,也更是承担了多数内务。
    这日胡氏送姜济显上马车,两人依依不舍,老夫老妻了,胡氏搂着姜济显不肯放手,两眼泪汪汪的,在车中缠绵了会儿才下来。
    “相公您等着,我等铺子处理好了,便来京城的。”
    姜济显去京城,三五年不动的,不可能胡氏还留在这儿,但胡氏一走,老爷子跟老太太也必得跟着。
    往常都是这般,自打姜济显做县令,二老就随着他,毕竟姜济显才是老太太的亲生儿子,她一天见不着,心里头就难受,要搁个三五年还能得了?
    姜济显点点头,临行时叮嘱一句:“来京城,把大哥一家也带上,我与大哥已经说过,他还没个准信儿,你多劝劝。”
    胡氏奇怪:“他们来不来,自有他们的主意,老爷管这些作甚。”
    “你听着就是了!”姜济显不好解释。
    他只是觉得自己这次升官,有一半的功劳都得归在姜蕙身上,可这梦不梦的,怎么说得清楚,故而想尽尽心,可若姜蕙不在身边,他还怎么还这功劳?
    胡氏看他强硬,只得应了一声。
    马车便疾驰走了,留下一路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