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2章

      并且发自内心感慨:“我果然是条咸鱼,之前官员之间流行静坐,我居然半点消息都没听到。”
    身后,是爱鹤官员呜咽的声音。
    大概是过于惊喜了吧。这只鹤可是他仔细挑选的,品相绝佳!
    *
    送过鹤,许烟杪自觉了了一桩心事,思绪就开始乱飞了。
    【说起来,现在生活除了看八卦就是看八卦,我要不要给自己找点别的事情干?】
    【比如养个猫狗——哎呦!什么东西!】
    许烟杪一低头,发现是一个包袱,正好掉在道路中央,又正好被走神的他踩到了。
    弯腰一拾,包袱里居然散着热烈的香气。
    许烟杪分辨不出来这是什么香气,也不乱开别人的包袱,转身就交给了官府。
    结果没过几天,包袱的主人找上门来感谢他,还硬拉他去吃饭,说是不这样难以表明自己的谢意。
    酒楼里。
    “许郎不知,包中之物乃龙脑香饼,还是最上乘的梅花片,我家主人专乘遣人去佛打泥国求来的,若被我弄丢了,只怕……”
    自称姓刘的中年男子似乎有些说不下去了,面上显出三分惧怕来。
    单纯的大学生对他的遭遇万分同情,聊着聊着,就稀里糊涂答应了去他主人家中做客。
    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用钱财分别托了三名客人,让他们在半个时辰后去哪个坊的哪户人家,寻那家的主人连沆,给他带张纸条。
    ——当然,如果连沆不在家,或者因为某些意外,阴差阳错没看到纸条,那许烟杪只能再做打算了。
    *
    走在路上。
    刘长史计算着千两黄金能够做的事情,又侧头看了一眼许烟杪,心中叹气。
    本来最好的办法是让对方感恩,奈何赵立烂泥扶不上墙,狠手都不肯下,运气又太差,两次都有人恰好出手打断了事情的发展,现在搞得他只能让攻守逆转,强行靠报恩贴上来了。
    希望接下来不要再出什么意外才好……
    “许郎,便是前面那座园子。”
    ——迅速用福王的身份强买强卖的。
    “我家主人暂住京师……”
    ——找人假扮的。
    “他听闻许郎品性纯良,拾金不昧,便想要与许郎结交一番。真是多谢许郎赏脸,愿意赴宴了。”
    到了府上,姬侍、僮仆成群,最差也是长相周正之人,引许烟杪入座那两位美姬更是形貌妖娆,身披金缕衣,印在周边的水晶玻璃家居上,宛若曦光与雪浪争辉。
    座中竟有不少眼熟的官员。
    刘长史低声言语为许烟杪介绍,话里话外都称这些是他家主人的人脉。
    ——实际上,是刘长史去信给福王后,福王又写了一封信给太子,以一个好弟弟的口吻求太子帮他找人撑场面,说人家捡了自己的龙脑香饼,高风亮节地还回来,自己却特别小气,一点表示都没有,太丢脸了。
    ——福王在京中当然也有走得近的官员,但为了一场宴会暴露他们,得不偿失。
    刘长史把人介绍完,脸上微微起了笑容。
    财力与人脉都显示出来了,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在京中的宅子都小得可怜的侍中,就算不会纳头便拜,多多少少也会起结交的心思吧?
    然后一观察,发现许烟杪面不改色,目不斜视,好像没有看到那满目透亮的玻璃。
    连忙向座中的自己人使了个眼色。
    许烟杪旁边座位的官员便侧过身来对着许烟杪:“许郎,不曾想能在此间见到你。某是刑部右侍郎黄隆,久闻许郎大名。”
    侍郎都是刑部的副长官了,谁能想到他会是福王的人呢。
    许烟杪没有特意去翻他的八卦,自然也不知道,和这位正三品的长官交谈了几句,就见长官语带笑意地说:“此间主人真是富奢,如此多玻璃做家居,仅仅只是一处别院,某初入时,还以为误入了珠宝乾坤之界。”
    【确实装修得很漂亮。】
    刑部右侍郎微笑:“尤其是那几扇窗子,居然用了一整块玻璃镶在其上,如此财力,便是窦家都拿不出来。倒让某看着羡慕得紧。”
    许烟杪侧头看了一眼那个玻璃窗。下意识:【诶?不是落地窗啊,怪我怪我,听到一整块玻璃,条件反射就以为是大落地窗了。】
    【不过也对,这种小扇窗户弄成玻璃的好像已经很昂贵了,如果把墙打掉,全换成落地窗,亮堂归亮堂,但那样得倾家荡产吧?而且,也没有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了。】
    刑部右侍郎脸上的笑容险些挂不住了。
    他很想找出许烟杪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只是假装没有被这份财力震撼到的证据,但从表情到心声……这人居然真的觉得福王的玻璃窗子是“小物件”,不值一提?!
    许烟杪在心中想了一大串话,面上依然带着礼貌性社交笑容:“的确令人羡慕。那玻璃看着磨得很透亮,想必颇费心思。”
    刑部右侍郎:“……”
    其他听到谈话的官员:“……”
    听你的话可看不出来羡慕。
    而且,为什么关注点会在玻璃磨得透亮上面啊?总觉得许郎好像在感慨工匠技艺高超,好像在他眼里,技艺比糜费巨亿值得关注多了。
    刘长史也感觉到了许烟杪对房间里的奢华平淡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