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4章

      顾青秋觉得这些人能这样死了,反而是功德一件。
    燕离仍不知道顾青秋为什么会知道这一切,但他反正已经不会追根究底了。
    “好,听你的,我不会因为他们的死而有愧疚。”燕离道。
    顾青秋瞪了他一眼。
    什么叫听她的?
    说得跟他有多听她的话一样!
    有关峨城山的事,就这样揭过去了。
    顾青秋想起抵达京城后只悄悄与沈君宜见了一面就不知去向的顾宜修,忍不住问道:“闲王殿下,我爹……他是不忘了他除了有媳妇,还有我这个女儿,以及靖鸣这个儿子?”
    顾青秋此前对于顾宜修的归来期待了那么久,沈靖鸣那里,虽然他从未说过,但顾青秋又哪里能看不出来他也是同样的期待?
    可顾宜修倒好,压根儿就没想见他们!
    顾青秋在心里连连“哼哼”了好几声。
    燕离在心里替顾宜修默默地点了一根蜡,然后才道:“顾将军进宫去了,他现在身份还不宜暴露,西离来的使团也还未抵达京城,若是频繁进出宫门难免惹人注意,所以父皇将他留在了宫里……”
    如此一来,顾宜修就算想见顾青秋和沈靖鸣,那也只能想想。
    顾青秋撇了撇嘴,“皇上也不想想,我爹都离京多少年了,就不能给个机会让我们一家人团聚吗?”
    话说完,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见她实在困得厉害,燕离便也就将原本想说的话都给咽了回去,回到罗汉床边往上面一躺。
    “本王乏了。”他道。
    哦耶!
    顾青秋在心里欢呼一声,用最快的速度放下帐子重新躺回床上。
    “那……闲王殿下,晚安。”
    丢下这样一句话,顾青秋几乎是头一沾枕头就睡了过去。
    听着床上传来均匀的呼吸声,燕离的眼里流露出淡淡的笑意。
    “晚安。”
    他轻声道。
    ……
    翌日。
    一大早,宫里就来了景和帝的口谕,宣沈君宜与顾青秋沈靖鸣进宫。
    顾青秋心头一跳。
    昨儿晚上她还在燕离跟前抱怨,说景和帝一点也不近人情,顾宜修好不容易回来都不让他与家人团聚。
    这才过了一晚,景和帝就宣了他们一家进宫?
    是巧合,还是……
    不管怎么样,顾青秋想着这次进宫多半可以见着阔别了十几年的亲爹,心里便不由雀跃起来。
    不仅顾青秋,沈君宜亦是如此。
    只有沈靖鸣完全不知内情。
    “姐,你说皇上突然宣我们进宫是所为何事啊?”沈靖鸣扯了扯顾青秋的衣袖。
    顾青秋冲着弟弟眨眼:“我也不知道呢。”
    她决定给沈靖鸣一个惊喜。
    嗯,不用谢。
    沈君宜看了一眼姐弟俩,不由摇了摇头。
    她倒是有心与沈靖鸣说,但这会儿是在进宫的路上,万一沈靖鸣没能遮掩得住让人看出了端倪,那就不妙了。
    反正……
    再过不久也能知道了。
    沈君宜于是也决定守口如瓶。
    在沈君宜和顾青秋的了然,沈靖鸣的疑惑中,三人乘坐的马车的确了宫门外。
    景和帝身边的常公公已经等在了宫门处。
    宫门处不时有人进出,瞧见常公公竟然亲自将顾青秋三人迎进了宫,都不由得在心里咋舌。
    从前景和帝对顾青秋的偏爱就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为此就连宫里的公主们都得让着顾青秋三分,如今竟是连带着对宜安郡主和沈小公子也都如此另眼相待?
    顾青秋三人倒是不知道自己正被人念叨着,他们被常公公引着径直去了乾清宫。
    与此同时。
    坤宁宫。
    萧皇后放下手里的茶盏,听着身边的宫人低声禀报。
    “皇后娘娘,宜安郡主和顾小姐、沈小公子被常公公领着去了乾清宫。”
    萧皇后微微扬眉。
    顾青秋三人进宫是得了景和帝相召,并未如往常那边先往宫里递牌子,更没有往后宫来,这也让萧皇后觉得有些怪异。
    “乾清宫还有什么异常?”萧皇后问。
    宫人摇头:“娘娘,咱们宫里的人也不敢往乾清宫去……”
    乾清宫不仅是景和帝的寝宫,也是景和帝办公的地方,守卫之森严堪称皇宫之最,能进出乾清宫的人,哪怕只是洒扫的宫女,嘴也是一定是极严的,绝不敢将乾清宫里的事拿到外面来说。
    萧皇后之所以觉得乾清宫里有异常,还是因为前几日她去乾清宫给景和帝送甜汤,发现乾清宫里的守卫比起过去还要森严了几分,就连她这个皇后走了这一趟,也一直被人暗中盯得死死的。
    只可惜,萧皇后就算牢牢把持着后宫,手也伸不到乾清宫去,一直到现在也只能毫无头绪地揣测而已。
    难不成……
    景和帝这是藏了个美人在乾清宫里?
    萧皇后不知道,她无意间猜中了一半。
    景和帝是藏了个人在乾清宫里,只不过藏的并不是什么美人,而是隔了十几年才重新回到大安朝,回到京城的顾宜修。
    第227章 团聚
    乾清宫里。
    景和帝正在批阅奏折,顾宜修则正站在一旁。
    从顾宜修的角度,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奏折上的内容以及景和帝的批注,对此,景和帝甚至是有些放任的,完全没有要让他站远点的意思,遇到有些难以做出决定的折子,还会与顾宜修探讨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