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5节

      一个月后七月里,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不过再热也热不过从各村赶来县城的村民们,被里长选中要来参加那啥交流会的老农民一个个都跟要进考场的考生似的,跟在里正身后一路往县衙外汇聚。
    这一回来的人可不算少,向南之前也猜想到了这样的局面,可是第一届大家都是瞎子过河摸着来,向南只能叫人全都来,然后由他派人搞起来。
    等这一回搞了一次,以后就可以让每个村之间先第一轮淘汰赛,之后又往上在亭长的监管下进行第二轮。
    此后又是乡长监管下让各亭参赛者进行淘汰赛,到最后再将各乡晋级者带到县衙来,到时候他们这边接手的人就会少很多。
    而比赛过程中有用的知识理论经验也将被专人记录在册,到时候每年整理一次,再由向南跟几位胜出者老农商量着挑选出正确的有用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印刷,最后又发回到各乡各亭各村,进行一种知识上的大融合以及融合之后的反哺。
    如此,以后便是种地也能是一门学问了,而为了每年比赛中出彩,种地的时候大家也会更愿意去总结去尝试去探索,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发展的良性循环圈。
    这个赛事一出来,苦瓜脸的蔡老板就急忙跑到了向南这边,表示自己愿意免费提供要奖励给胜出者村子耕牛和毛驴的。
    农具也有县城里的三家铁匠铺一起来找向南,表示愿意联名提供奖励品中的农具,县城里便是卖簸箕草鞋的人都跑来问自己能不能为大人提供奖品。
    这一出叫向南很是感动,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也不是瞎忙活,收还是收了,不过却坚持给了钱,虽然钱没有卖到外面那么多,可也是在他们本钱价稍高一点的价位,让大家不吃亏的同时又为大山县做出了贡献。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如此,每个地方都少不了一些混混儿流氓,县城门口那里的意见箱在刚开始还被人恶意砸毁了两次,不过向南这边还没忙过来处理,那边梅老板就已经派人帮向南解决了。
    梅老板干的是皮肉赌徒的生意,也可以说是大山县的“黑老大”,那些流氓混混儿知道县令大人跟梅老板关系好,自然再不敢搞动作逗弄向南了。
    七月的交流大会进行了半个月,这期间大家的吃食是吃的县衙后厨大锅饭,为此赵悦还特意多请了三个煮饭婆子来帮忙。
    住的则是当初邵老板提供的院子。
    还好那座院子够空够大,七月里也不冷,大家就铺了草席随便往哪儿一趟就能睡得呼噜震天响。
    眼看着邵老板蔡老板甚至梅老板都寻到了机会跟向南献殷勤,剩下的张老板跟彭老板可不就急了么?
    彭老板是做酒楼金银生意的,要让他真包揽了所有人的吃喝那自然不现实,张老板是做布匹衣裳生意的,让他包揽大家的衣服也一样不可能。
    两人愁啊愁,最后想到找上门表示要出奖励品的铁匠篾匠草鞋匠,顿时生出了主意,两人一碰头,然后找上向南表示为了提高大家的热情,他们愿意提供十套新衣裳跟三支银簪子或镯子作为前几名的奖励。
    这可是好东西,哪怕衣裳是粗布短打,哪怕簪子镯子都是细细的花印简单,可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户来说也是好几年风调雨顺才能去想的好东西。
    见着大家伙积极性更高了,向南自然也不反对,还特意在外面的公告栏奖励感谢名单里加上了彭老板张老板的名字。
    如此一来自然引得没能参加的百姓一阵羡慕,暗暗琢磨明年自己能不能也参加,自己不能参加的那就回去鼓励乡下种地的亲戚参加。
    虽然向南也是新手第一回 ,可好歹在宋县丞赵悦卫江的辅助下,又在大山县老百姓以及几位老板的支持下,这第一届“种地好手交流大会”也算是圆满落幕。
    最后挑选出来的十位种地好手单独留下来,其他人可以先回去,向南又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跟这几位同吃同歇熬夜点灯紧张讨论一番之后,第一本“耕地指导手册”就此确定内容。
    又忙活了两日,十位胜利者各自拥有了一本县令大人手抄版“手册”,第一名拉了头耕牛以及一套新衣裳一个手镯镯子或簪子回去。
    第二名第三名各一头驴子衣裳镯子或簪子。
    第四第五第六则是耙犁锄头镰刀等物外加一套衣裳。
    第七到第十是簸箕箩筐扁担草鞋之类的,同样各有一套衣裳。
    虽然后面排名的人看着耕牛驴子眼热,可大家同吃同住交流种地经验这么大半个月,也知道自己稍逊于人,自是下定决心下回一定要超过对方。
    这些人各自拿着奖励回了自己的村子,回到村里自是被乡亲们簇拥欢迎,调侃玩笑自是一番热闹。
    等县衙终于清闲下来了,向南又将整理成册的耕地指导手册衙役们上门交给乡长,让他们每个村都发一本,力求让大家都好好学习一番。
    这一本册子里,有人发现堆积在水里的淤泥翻上来埋进泥巴里能让当年的庄稼涨势更好,向南引导对方思索淤泥到底包含了什么东西。
    于是一再引导思索,成就了“发酵绿化肥”,这也算是大业朝第一份经过简单加工而成的“农业肥”了。
    另外有人因为这个联想到了盖了一个冬天的茅坑肥,除了有股刺鼻让人晕眩的“毒气”,经过长时间渥烂也就是“发酵”过后的人畜肥更让庄稼“吃得快”长得好。
    于是“发酵”这一方式将被推广,广泛运用到肥的加工,被大家称之为“渥肥”。
    第二个成果就是种植间距。
    有一个人,当年他留的种子因为意外坏了一大半,临时又借不到种子,家里又没钱买,没办法,这人只能忍痛含泪将种子种得更稀疏,结果没想到当年居然涨势很好。
    第二年这人种子留够了,结果种出来的庄稼却再没有前一年那么好了,所以他怀疑庄稼种稀疏一点能让每一株庄稼占的泥土更多吃到的“肥”也就更多。
    不过因为家人反对,这人也没那本钱去再用自己家里的地实验一番证明这个想法对不对。
    说到间距问题向南自然精神一震,然后满脸赞同的说起了自己当年种地的经历。
    于是大家也知道了原来他们的县令大人也曾经下田上山插秧种地过,顿时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不少。
    既然这种事有两个人都提出来了,其中一个还是县令大人,那么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将这一点也推到了册子上,准备明年小范围的试行。
    今年荞麦春小麦苞米高粱大豆这些都已经在春天种下去了,这会儿都是在除草追肥,用种菜试也看不出什么有效结论。
    不过大家都觉得这个间距肯定是真的,想想看一群人站在一堆吃同样多的东西,一个人站在那里吃同样多的东西,那肯定是一个人长得更好更壮。
    人都是这样,庄稼能不一样?而且以前他们不间断的给庄稼地里除草不就是因为害怕杂草抢了庄稼的肥么?
    以前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个问题呢?!
    第三个成果便是不能随便再去山上砍树开荒地了。
    植物根系有利于抓紧泥土聚集水分,这个道理大家随便去野外拔一棵草就能发现的事,没有啥争议。
    一番讨论下来,真的很多点子都是平时稍稍注意看注意想就能发现的,可偏偏以前他们都没想到,这回跟大家一起一交流,这才有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之感。
    七月末,搞得轰轰烈烈的耕作技术交流大会就这么结束了,小册子也被分发了下去,然后向南又要忙起岁试的事儿了。
    岁试的时间不是固定死的,每个不同地区也都会有相应的调整,向南今年一来就因为要安排耕夫们的问题将院试推到了八月,于是城门口的意见箱里就多了几封不满向南身为大人居然为了一介农夫之事耽误了他们读书人的大事。
    向南对此没啥好说的,像这样连自己家乡关系民生的农业建设都看轻的人,向南都不愿意多花心思去琢磨,直接让老章跟老宋卫江一起安排起今年院试的事。
    大山县没有贡院,也不是没有,只是贡院早就在几年前就没办法用了,向南现在也没法,今年也只能沿用之前的法子,将院试考场安排到县衙里。
    大山县读书的人不算多,等到考试那天也就五六十人,随随便便就安排好了。
    可向南看着这么点人数却没有感觉轻松,反而有些难过。
    “读书人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大家不愿意读书,而是没条件读书。”
    向南背着手转了一圈考场,然后忍不住跟宋县丞和卫江如此感慨。
    宋县丞抚着胡须一脸浅笑的安慰向南,“照大人的计划,咱们大山县也会慢慢变好的,以后读书的人自然也会慢慢增多。”
    卫江点头附和。
    大树已经被向南安排到衙役里磨炼去了,卫江让自己信得过的属下带着大树,慢慢学着处理一些简单事务,比如说县城里居民间的纠纷,辖内村子里的一些纠纷。
    主要就是各处走动,看得多了相信大树也会学得更多更快。
    向南现在手下就几个衙役,哪里够用,因此只希望大树能尽快锻炼出来,以后也好帮他带一队衙役,专门负责城内杂务管理,也算是古代版城管吧。
    院试有三天,主考官有两位,郡上派了一位教谕,县上也要选一人出来,向南想到科考就脑壳疼,连忙将宋县丞推了上去。
    向南都觉得宋县丞简直就是板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想想宋县丞领一份俸禄要干好多人的活,向南稍稍有些心虚,然后在给皇上写折子的时候就提了一嘴,想要给自家县丞涨涨工资福利啥的。
    这是向南赴任大山县县令之后给京城那边写的第一封信,皇上当初说过向南要给他汇报什么事,只需将信交给北肃郡太守,太守就会通过特殊渠道将信最快的送到京城来。
    向南先前一到这边就想写折子跟皇上哭穷的,不过实在忙不过来,这会儿农耕指导册子做出来的第一份,一个阶段的工作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嗯,写信上去哭穷要钱的底气也更足了。
    于是向南将册子附带上之后写了七八张信纸,介绍了自己到大山县之后所见所闻,又写了自己的工作进展,顺嘴又提了县城里连教谕跟贡院都没有。
    当然,大致主题就是皇上啊大山县是穷得连我都看不下去啦。
    之前搞点事刚把局面打开一点,那几位有大良心的富户捐赠的一千一百两银子虽然看着还剩余不少,可想想接下来还要干的更多的事,微臣这心里就穷得慌,希望皇上能支援一二,让微臣的工作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除了哭穷,向南还给皇上画了块近在眼前的小甜饼,表示自己这边今年跟明年应该就能看出成效了,向南询问到时候是否能直接将总结文书写了交给付太守,也好让整个北肃郡能从微臣这里得些个经验,改善改善自己地区的情况。
    皇上当初把向南扔到这边来可不就是希望向南能搞出点成果来么,向南这就直接表示最迟明年就能稍有成效。
    皇上看见了能不高兴么,想必到时候拨款拨人都能更爽快着些。
    陈大人那里向南也给顺便带了一封信,当然,为了让自家师傅能更快的收到信,向南很理直气壮的将自己写给陈大人的信夹带在了给皇上的信里。
    一个多月后,京城里皇上正喝着浓茶忍着疲倦在灯下批改奏折,身边的德通公公弓着腰垫着脚尖悄无声息的从一名小太监手上拿到了一封信。
    德通公公双手托着信刚纳闷儿这信鼓鼓囊囊的忒厚实了,准备等会儿皇上歇息的时候再呈上去,结果皇上早在之前德通公公离开去拿东西的时候就发现了,不等德通公公禀告就询问道,“是什么东西?”
    德通公公垂着眼皮子飞快的扫了一眼,而后顿时笑开了,弓着腰走到皇上身边,双手捧着托盘呈上去,“回皇上,是陈大人的学生向大人来信了。”
    原本还皱着眉抬手捏着鼻梁的皇上顿时“哦?”了一声,放下手上朱砂笔伸手将托盘上的东西拿了下来。
    里面有两样东西,一本是装订好的小册子,封面上写了《农耕技术指导手册一》几个字儿,皇上翻开,前面第一页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本册子的由来,最后还写上了那十位农夫的名讳。
    皇上顿时一笑,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一套,用农夫的智慧来推广新的耕种知识,这样一来下面的百姓自然更相信这本册子里推广的东西。
    而且这样一来也能促使种地的人在种地过程中更多的去关注总结甚至创造。
    皇上不得不感慨一回这小子看着傻不愣登的,可对下确实有智慧。
    摇头笑着放下册子,皇上准备先看看向南给他写的信,这还是对方第一次给他写信,皇上有点新鲜感,信厚厚的一大叠,用一个大纸袋装着。
    皇上打开的时候还想着怎的这小子有这么多话要跟他说,结果拆开一看顿时哭笑不得,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占了总厚度一大半的小信封,上面写着是请皇上转交给陈燕午的。
    “这小子,用起朕的信使来真是毫不脸红。”
    德通公公笑着一通符合,看得出来皇上此时心情不错,一点没因为“夹带信件”这事儿生气。
    信一展开,先前一段还像模像样的咬文爵字,结果写到后面估计是写得兴起,忘记拽书袋子了,全篇白话,还罗列一条一条的。
    不过皇上早就看过向南当初给陈大人写的信,对于向南的写信风格也已经是有所了解了,反而觉得这样一条一款的罗列出来,叫他这个看信的人能最快时间里抓住重点提取信息。
    全篇信件没有啥隐晦的深意也没有拐弯抹角,这一点看得皇上略略有些不习惯。
    皇上也明白自己这种不习惯只是因为他习惯了一句简单的话都要去多想,结果等看完信才发现真是自己想多了。
    皇上看完了自己那封,意犹未尽的抚着胡须将目光投向了“夹带信件”,想看就看,皇上半点不犹豫的将手伸向那封更厚的信,拆开一张张的看完。
    德通公公全程埋头不吭声,信袋被拆开了也没关系,宫里有擅长模仿字迹的,等换个同样质量的信封模仿字迹写上那几个字,再专门将信封做旧一下,信纸折好再放进去,谁也看不出端倪。
    “怀允确实有大才能,朕确实该给他一些帮助才成。”
    于是两个月后,向南那里收到了一批皇上的赏赐以及一位郡城来的教谕,自此宋县丞好歹也能暂且放下手里教谕的活儿,转而更好的帮向南处理衙门杂物。
    另外那一车赏赐里还有给那十位农夫以及信件里提到过的邵老板彭老板等人,宋县丞也如向南的愿涨了俸禄。
    对于皇上亲口表示要给他涨俸禄这事儿宋县丞真真是哭笑不得,不过不得不承认,内心是感动的,没想到大人这般为他着想,当初他还一心想着大人现在做出越多的政绩,以后他接手之后就升得更顺利。
    现在想想宋县丞都觉得羞愧不已,心里暗暗感慨大人真乃赤子之心,不是旁人能比的,自此宋县丞对向南自是越发忠心。
    这一回的忠心,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只是因为内心对向南的敬佩信服。
    另一方面,虽然被赏赐的都是些没啥实际价值的东西,可那也是御赐之物啊,且还有皇上在信中所赞赏的话,这叫邵老板等人心里热血沸腾,深觉向大人果然跟皇上关系匪浅,且对他们也是真的好。
    说实话当初他们拿出来的那点东西真算不上啥,结果向大人居然直接在皇上面前提到了他们,还将他们的那些事原原本本告知了皇上,让皇上都对他们说了赞赏的话。
    如此,邵老板等“地头蛇”对向南那是真的信服了,衙门这边有啥事他们跑得比谁都快,就怕跑慢了抢不到这个能帮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