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节

      桑榆在七七的饺子里掺了两勺冻成陀儿的鸡油,那素馅的饺子尝着也挺香的,桑榆给干闺女留出一碗来。这小七七也知道香,连吃了十二个大饺子,桑榆不敢让她吃了再停止。这自己包的元宝般的大饺子,皮薄馅大分量足的,一个十七个月的女娃娃吃十二个已经叫桑榆目瞪口呆了,可不敢再喂。
    等吃饱喝足了,季婆子、桑榆和季南山都换上了旧衣裳,包上了头巾,准备给家里做大扫除了。小年这天天公作美,一大早太阳就出来溜达了,虽然还是干冷但雪是停利索了。季婆子先打扫屋子,季南山就先扫院子里的雪,最后将雪都堆拢在院子两棵枣树底下。
    桑榆也去“扫尘”了,这个习俗倒是与现代很一致。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其实屋子都还是很干净的,打扫起来速度并不慢。桑榆先是扫屋,接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最后将焕然一新的家里打扮打扮,挂上灯笼,贴上年画和窗花,红红火火,整个家里一团喜气。桑榆深刻觉得在古代年味儿特别的浓。
    晌午吃过饭后,桑榆开始做麦芽果仁糖了。剥坚果费了好半晌劲,炒制过程倒很顺利,桑榆将黏糊糊的一坨糖浆倒进了事先挖好形状的大冰槽里,放到枣树下的雪堆上冻上了。
    刚忙完,小草儿探头探脑地进来了,一进门左右张望着就问:“干娘,你是不是做糖果啦?好香甜的味道啊,我在家都闻到啦。快教教我怎么做的,我家也买了料啦!”
    桑榆让她进到自己住的厢房屋子里,又在工棚小灶上给煎了三十来个素饺子,让她与七七两个一起吃了,才把麦芽果仁糖的做法细细告诉了她。小草儿认真复述了一遍,嘴里念念叨叨地跑回家了。
    小草儿刚走,桑榆就发现季婆子从主屋出来了,到枣树下转了转,脸上立马多云见阴了。大过年的,桑榆不想找不痛快,想了下,取出十二两银子来,给她送过去了。还了她的十两奉养银,还多给了二两,果然季婆子的脸很快又阴转多云偶见晴了。
    桑榆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样与季婆子相处也很好。银子能解决问题就太好了,大家面子上过的去,季婆子不来找麻烦,桑榆就觉得很舒心。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第二更。孩子睡了才码的,晚了些,请大家理解。嘿嘿。
    第八十七章 :木板炭画
    桑榆还了季婆子的奉养银十两,又多给了二两,哄她过年高兴高兴;借陈彻的五两银子回来过年那次见面的时候,也还了;买过年的东西花了不到二两银;给李向北兄弟开了工钱半两银,之前送米粮的费用再加上过年搭巴的有半两银。季南山取冰买工具等拿了三两银子。
    而桑榆营业不到两个月,分的红利银总共是六十六两,合计合计最近一共支出二十三两银,如今手里还剩四十三两银子。虽然这次的银子来得不像上次卖布花手艺那般来得轻松,而是十分辛苦,可桑榆打心眼儿里高兴。
    在三叶镇早市街上常年摆小摊儿的话,租金只象征性地一年收半两银子,基本就是给小老百姓白用的。而那种临时的摊位、流动的摊位,摆个十天半个月的根本没人来收钱。桑榆的铺子是租的,因为地皮占得比一般小摊大多了,所以租金算的一年五两银子。
    但二百多平的地盘换算下来也就三分之一亩,买一亩上等良田还用不了十两银子,虽说用来做生意的地盘价格的确比较贵,但桑榆问了下,这块地买下来也只需要十二两银子。
    桑榆当时就十分的肉疼,也知道是镇上的人欺生,给她的价儿高了。只是桑榆当时已是穷尽家财,还借了外债了,也实在多一两也拿不出来,只得先付了一年的租金。
    要说这做生意,外来人的确就受欺负,有熟人的事情就好办许多。桑榆开业不多久,陈二公子常来造访之后,那早市街的地主竟然主动派人送来了地契,说“这块地皮连租两年后就归桑榆了,看如今生意火爆,买下这地乃是必然之事,所以提前送来地契,将来大家好好相与”等等。桑榆想好了,开年就把那五两给他送去,当初五两的租金都是桑榆出的,这样店面就真的是她的私产了。
    这样还有三十八两银子的家底。桑榆觉得心里很舒适很熨帖。毕竟她与季南山今年拼了一年的老命,再加上运气不错,才得了三十两银子,而这店面不到两个月就赚了六十六两,还清债务还有近四十两的结余。这过日子,不该人不欠人的,想买点啥能买点啥,想吃点啥也能吃点啥,只要不过分追求奢侈生活,这样就已算很滋润了。而且,也有铺子了,这是固定资产啊!
    从穿越过来到现在,桑榆觉得此刻真是最幸福的时候了。刚穿过来的时候,她没有记忆害怕被拆穿身份而活得小心翼翼;后来渐渐熟悉了又被季婆子看不上眼狠欺负了几回;好容易分家单过当家作主了又赶上灾年,吓了个半死;今年虽然累了个臭死,可桑榆心里却是最轻松的时候。
    今年过了个肥年。不知道是不是桑榆给的十二两银子起了作用,季婆子这几天一点也没作妖,桑榆炖鱼炖肉炸丸子啥的,她就给看孩子;桑榆看孩子,她就蒸糕蒸馒头蒸包子。两人携手合作得还挺好,到了腊月二十九这天,就把过年的筹备活计忙了个差不多了。
    这天桑榆起来后,实在没找着啥活干,就默坐着在心里盘了许久的账,更是像个小孩子一样,将那散碎银子并大串铜钱拿出来数了好几遍,宅在屋子里臭美了小半天了。
    七七穿得圆滚滚的像个球一般,跟着小草儿到大门口那里堆雪人玩。她才十七个月,刚学会跑,地面滑时不时地就摔个跟头,然后因为穿得厚而爬不起来,在那里“姐姐、姐姐”地喊。地面有雪,穿得又厚,也摔不疼,小草儿没长性,听到七七喊她就过去帮忙,然后俩人嘻嘻哈哈地玩起别的来。
    另一边上,春树堆雪人也堆得一丝不苟的,雪人都已成型了,俩黑石头子儿做了眼睛,一根小细萝卜做了鼻子,两根末端带杈的树枝做了手臂和手掌,身上还披了个麻袋片子当斗篷。春树站在几步远处打量着自己的杰作,总觉得哪里还欠缺点什么。
    季南山和季连水去梨花嫂家里找季秋阳喝酒了,桑榆在屋子里数钱数烦了就披上斗篷出来转转,正看到几个小孩子玩耍的情形,让她见了就觉得心里跟着高兴。
    春树见桑榆出来了,就虚心求教道:“婶婶,你看这雪人还缺什么?”
    桑榆扫了一眼道:“缺嘴巴啊。你等等,我给你找个嘴巴。”桑榆又走回院子里,从门旁边墙壁上挂着的辣椒串里头,摘下一个个头大的干红辣椒来,走到春树堆的雪人那里,给安上了。雪人果然一下子生动了许多,春树又给雪人加了顶草帽,摸着帽子顶,腼腆地笑了。
    桑榆看着这场景,不由自主地道:“真好啊,要能照张相就好了。”
    春树听了,好奇问道:“婶婶?什么照张相?”
    桑榆回过神来,看了看天,半晌才笑道:“你听错了,婶婶说的是画张像。”
    春树惊喜道:“婶婶你会画吗?”
    桑榆呆:素描算不算?
    最后,桑榆烧了根炭条,没用宣纸,用的木浆纸,厚点挺括点的,桑榆用来裁账本的那种,钉到一个光滑的木板上,真的画了个素描像送给春树。
    许久不画了,炭条也不很好使,桑榆画得有点糙,但却有七八分像。笔触不多,但该勾勒的线条都有,憨态可掬的雪人,腼腆微笑的十岁的小男子汉,都画了出来。虽然没法给行家看,但哄小孩子显然绰绰有余,春树激动地脸都红了,抱着木板笑得牙都露出来了。见他那么高兴,桑榆也挺开心。
    这边的动静早就吸引了小草儿和七七,小草儿因为想看桑榆画好的成品,所以一直管着七七拦着她不让她来闹桑榆,等画好了,小草儿立刻嚷嚷起来:“干娘,我也要!画我和七七!我俩一起!”
    桑榆笑着应道:“好,好。不过干娘的手可冷得紧了,快拿不住笔了,咱别画外景了,进屋去。干娘给你重新梳头,梳个好看的,再戴上花绳,也给七七换件衣裳,咱们再画。要不啊,就得把七七画成小胖猪,脸都被衣裳包着,看不见啦。”
    桑榆的应承与玩笑,都得几个孩子哈哈大笑。春树作为大哥,想得显然更周到,他小声道:“婶婶,那我下坡去把春晨弟弟领来,婶婶一起画了,省得再费功夫画一回。”
    桑榆自然是应了,春树小心翼翼地抱着木板炭画往坡下去,小草儿又开始排起位置来:“我坐中间,干娘,左边弟弟右边妹妹。”
    结果桑榆这一天都耗在木板炭画上了,春树在一旁专门给烤炭条伺候着,桑榆把几个小的打扮好了,给草儿、春晨与七七分别画了一副,又给几个孩子画了个大合影。好在后来越画越顺手了,感觉回来了,画得快了许多。
    等到都画完了,桑榆在木工棚里找了块上过清油的薄木板,锯成画纸大小的五块,将各人的炭肖像画分别给粘了上去,又找了些碎布条编成辫子,给木板画粘了个框,最上端边框中央给留了个辫子孔,好往墙上挂。
    好久没有做手工了,这次带着孩子们酣畅淋漓地玩了一回,把几个小的高兴得一蹦一跳的。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晚上,梨花嫂与何秀枝联袂而至,竟是给桑榆送礼来了。她们年底一家分了三十两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偷摸地避着桑榆给她在驻颜坊挑了个梳妆盒。看着比当年给二丫挑的随身小梳妆盒要精致多了,估计得花个四五两银子。
    桑榆当然也给她们准备了些年礼,却多是些吃食类,有点不好意思地拿给了她们。梨花嫂与何秀枝看她那样儿都笑了起来,道:“你今儿个不是让孩子们把礼给我们带回去了吗?这还备了双份啊!”
    桑榆知道她们说的是那木板炭画,不好意思地道:“哎呀,那是哄小孩子的,画得也不好,你们千万别挂啊。”
    梨花嫂与何秀枝面对面看了眼,又一起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晚上或者明天上午,还会发一更,我去码字。
    第八十八章 :除夕之夜
    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夕。
    这天一大早,季婆子又指挥着桑榆再次“洒扫门庭,祛除尘秽”。桑榆再次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番,最后把院子里的柴草堆都拢了个四四方方。这收拾完了一看,木栅栏围成的茅草房,院里整整齐齐、家里窗明几净,大门口、枣树上、屋檐下都挂了红灯笼,映着屋顶上的白雪,透着一股别样的喜庆。
    这大门口的两个红灯笼最大最漂亮,是桑榆在三叶镇上买回来的,季婆子亲自指挥着季南山给挂了上去。院里树上的,还有屋檐下的红灯笼都小了许多,但是数量不少,那都是季南山自己做的。桑榆很是羡慕,觉得季南山真是心灵手巧极了。
    季南山还给溪河先生大门口也挂了两盏,并开门进去,将院子与屋子也都收拾了一番。他已经知道溪河先生来信带来的消息了,也默认了桑榆的做法,只是看得出他这几日情绪颇为低沉。
    季婆子换了门神、钉了桃符、贴了福字、春联、年画,又招呼季南山淘洗了家里的两口大青缸,新打出两大缸的井水来,然后就用石盖把井口封了,上面还盖上了大红纸。
    季婆子把这些事儿都办完了,招呼桑榆带着七七进了主屋。她从炕橱上的针线笸箩里翻了翻,拿出一个彩色绳子编成的小龙,绳子中间还缀着崭新的铜钱。季婆子将那彩绳小龙递给桑榆道:“这是给七七的压岁钱,给她放到炕脚。”
    桑榆拿着那条彩绳小龙,回屋依言给放到了炕脚那儿,心里还在想:难道心灵手巧也是遗传的?给压岁钱还给编了个手工艺品,真不错啊。
    季南山头晌的时候就被叫到季姓族长家里去吃酒了,季秋阳与季连水也被一并叫去了。桑榆还没回过味儿来,梨花嫂就欢喜地来找她了,给她送来一小盖帘儿酸菜猪肉馅的饺子,又冲她眉飞色舞地道:“看了没?咱到镇上开了店,在村里地位都高了,往年族长年节请酒,可从没叫春树他爹。”桑榆想了想,其实在现代也是这样,家里日子过得好,在村里就更有话语权。
    桑榆看着梨花嫂送来的饺子,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你一直跟我在一块儿了,啥时候偷摸腌的酸菜啊?!快给我几颗!”
    梨花嫂连忙摇头道:“我天天跟你一块在店里忙乎,哪儿有空腌啊?我把腌法教给秋白了,这是她腌的,让我给你送两颗来,我直接都给包成饺子了。”
    桑榆这才放过了她,然后指着炕脚的“工艺品”给她看:“她奶奶给的压岁钱,让放到炕脚,你看好看吧?”
    梨花嫂笑道:“你呀,压岁钱不都长这样儿吗?我给春树和草儿也编了呢。”
    这里的压岁钱都得编成“工艺品”才能给孩子发吗!桑榆默默地闭上了因为惊讶而微张的嘴,转而说道:“嫂子,你教我编吧!”
    梨花嫂:“哪天叫你干闺女教你吧,她也会!”
    桑榆:=口=我还得给我干闺女编呢!
    到末了,好歹缠着梨花嫂教会了她。好在桑榆从现代就爱好做手工,学得也挺快的。
    除夕夜,没有春晚,但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就是祭祖和吃年夜饭。
    在除夕之前,季婆子就又跟桑榆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禁忌和注意事项。比如:年夜饭就餐前,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
    比如吃年夜饭时,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为此,季婆子吃饭前特意嘱咐季南山把大门锁了。还有要注意的吉利话与忌讳话,比如:家人给添饭,不能说“不要了”,而要说“有了”;茶果吃完了还想要,不能说“没有了”,要说“吃兴了”。
    所以为了怕出错,这餐年夜饭,桑榆就只管吃不管说了。好在这是个肥年,菜色丰盛,做的也好吃。结果桑榆吃得饱足,屋子里又温暖,抱着七七守岁没多久,就有点犯困了。
    桑榆一开始犯困,就感受到了季婆子的眼刀子。今天是除夕夜,忌讳多,季婆子是不会跟她吵吵的,但桑榆也知道,自己要是真睡着了,让她不如意了,那自己明年一年都别想如意了。因为这边有个说法,除夕夜守岁熬的时间越长,父母越长寿。像季南山,每年都熬通宿,至少也是下半夜的。
    桑榆放下七七,让她自己玩,然后起身去了工棚。她在大青缸里舀了两瓢水,咬咬牙没兑炉子上铜壶里的温水,直接就洗了把脸。这下子可真是“透心凉、心飞扬”了,那点困意一下子被赶走了,桑榆激灵灵地打了个冷战儿,也真奇了怪了,待那股子冷劲儿过了之后,桑榆还觉得挺精神、挺舒服。
    桑榆回到自己屋拍了点花露水(古人用来香口,桑榆当爽肤水用了),洗了几个冻柿子用碟子装了,端着又去了季婆子那屋,继续守岁。
    季婆子看她眼神晴明地进来了,心里觉得她也算乖觉;再想想原本还怕她挣了银子当了家气焰会更盛,甚至季婆子还事先想好了可以适当让一让她,毕竟她开铺子做正事也挣了银子了,是在正经过日子。此时她感觉到桑榆虽然仍然不讨她喜欢,但好歹还是没敢在她眼皮底下作妖翻天,因此瞅着倒是顺眼不少,便冲着桑榆微微地点了点头,又撇了撇嘴角笑了一笑。
    小七七见了桑榆拿柿子进来,迈着小腿儿几步就先抢上前来了,抱着她娘的腿,仰着脸叫:“娘,娘!啊!啊!”
    桑榆摇摇头,蹲下来看着宝贝闺女的眼睛,认真地跟她交流道:“你摸摸,这是冷的,冷啊!是不是?这是硬的,硬!咬不动!娘给你放了一个在炉子边上烤着呢,烤软乎了热乎了再给你吃啊!听话!”
    打发了闺女,桑榆投桃报李地对季婆子道:“娘,我也给你烤了一个,一会儿热乎了给你。”
    季婆子点了点头,又不说话了。
    桑榆觉得这除夕夜过得也太无趣了,本来多一些年俗是挺好玩的东西,桑榆也是满期待的,毕竟忙了一年,紧接着又累了一个冬天,想着趁过年休息休息、高兴高兴,只是没想到这里忌讳这么多,居然还不让高声喧哗。
    以前在现代过除夕,就讲究个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烟花满天、鞭炮齐鸣。大人们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看着春晚,吹着牛皮;小孩子们揣着糖果,追追跑跑,又喊又叫,多热闹啊。这可好,吃饭前放了点鞭炮,祭祖,吃饭,守夜,全悄无声息的,还不如平时日子呢。
    桑榆想想去年过年也没这样儿啊,当时跟溪和先生一起吃的饭,虽然没放肆高声,但还是气氛不错的。桑榆有心想问问季南山,可一想他现在因为溪和先生的事儿,本来就带着愁绪,也就只好憋着了。好在除夕过后,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出去拜年去就热闹了。
    又干坐了一会儿,桑榆又有点犯困了,就想着走动走动,从长椅上起来说道:“我再去重沏点茶来。”喝茶能提神,这壶越喝越温,茶味也淡了,桑榆想再多放点茶叶沏一壶来。
    出屋给他们带上门,正好看着堂屋灶边上烤着的大柿子好像软乎了,桑榆过去捏了捏,看是不是化冻化透了。再过会儿七七就该困了睡了,想着要是好了,就先拿进去让她吃一点。这还没动步呢,就听见屋子里季婆子说话了。
    一大晚上季婆子虽然没绷着脸,可也没怎么说话,这会儿开口了,桑榆一下子好奇心就起来了,心想难不成人家娘儿俩往年过年也是有说有笑的,就是加上自己了才这气氛?
    桑榆竖起耳朵来,听到屋里季婆子道:“你们是不是吵架了?”
    季南山:“没有。”
    季婆子:“没有?没有你怎么一副蔫头搭耳的样子?我说你头晌去族长家也这德行的?人家这是看得上咱们了,你可别给我丢人,你知道不?明天还拜年去的时候,你给我精神的!”
    季南山:“真没有。我是有点喝多了,才没精神。”
    季婆子怀疑的声音响起来:“都睡一后晌儿了还没醒酒?你是不是怕她不敢说啊?有娘在你怕啥?她要真仗着自己挣了俩钱就敢给你脸子看,你告诉娘!别看分家了,我照样能收拾她!”
    桑榆默默运气,将心中的怒火压下,第一次觉得,季婆子这人,不是你多番忍让就能和平共处的。先过年吧,大过年的别置气。
    过了年,要真的还作妖,还作大了的话,那就好办了。就像沈碧盈那样做最好了,一个大钉子碰回去,让你碰一脸血,就老实了!
    想到这儿,桑榆还真有点好奇,那对早生贵子姐妹丫鬟,最后送哪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家高先生去参加朋友的婚宴,回来后跟我说:“这帮人,我跟他们说起‘刘夏慧’,他们居然不知道!”很愤愤然的样子。
    我默默地思考“刘夏慧”难道是他们大学同学?不对啊,印象里没有啊!
    那难道是某个娱乐圈小鲜肉?不对啊,没听说有明星叫这个啊!
    最后,我很惭愧地跟高先生说:“我也不知道。”
    高先生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啊,你一写文的!居然不知道‘刘夏慧’?”
    难道是个知名作家?完了,丢人了。我更加惭愧地说:“确实不知道。”
    高先生更气愤了,提示道:“坐怀不乱——liu xia hui啊!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