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节

      罢罢罢,既不想受气,又不能造反,身背因果,看样子只能去京城见识见识了,说不定还能让自己再学到些东西。
    拿定主意,苏景运起轻功踏无痕,身姿舒展,脚不沾尘,没有发出半点声响,眨眼之间,已回到自己院中。
    “五日后圣驾起行,不用先动天地会的人了。”原本收到道上传来的消息,道天地会打算在圣驾出扬州后在水道行刺,他是打算杀几个漕帮的内应,再杀两个天地会得利的人,让动静小一点就不管的。反正行刺成不了,不过是漕帮在扬州势力甚大,让漕帮搀和进去,扬州官员就不易脱身。只要扬州地界不出事,他不管康熙要砍谁的脑袋。但既然要认祖归宗,就先救个驾罢。
    阿大得此吩咐,眉头都没皱,抱拳下去安排。之前公子发话,人已经钉死这两天就要动手了,这会儿还得亲自走一趟,别让手底下那帮人早早把人弄死了。
    ☆、清圣宗
    五日后康熙起驾回家,因是返程,一路不停,不几日行至松江府,随从船上太监停下采买,龙船接着赶路,夜间的时候小船追上,开始往龙舟上送新鲜的菜蔬。
    康熙正在考较几个小儿子的功课。他是个很勤奋很有钻研精神的皇帝,时刻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对于自己的儿子,要求当然严格,即便如今与曾经最疼爱的儿子反目,其余诸子也野心勃勃,但他依然不后悔将自己的儿子都教成狼,而不是羊。
    十六爷在江南都玩疯了,这会儿还没收心,好在勉强有以前的底子,磨磨蹭蹭背了几句,正抓脑门,外头传来一声响亮的怒喝:“抓刺客!”
    康熙船舱中的四爷,五爷,九爷,十三爷,十五爷,十六爷全都反映迅速的站起来,在康熙面前站成一排。康熙的贴身太监梁九功哆哆嗦嗦喝着两个小太监把窗户全都给关死,还很机灵的推了柜子过去堵上。
    四爷看左右妥当,不敢乱开门,过去将门透出个缝,问守在门口的一排侍卫:“怎么回事?”
    那侍卫紧张道:“回来的采买小船上进了逆贼,天色黑没看清楚,眼下统领大人带人手将他们堵在甲板上,后面兵船上的人马正赶过来,还请几位爷护着圣驾呆在船舱里。”那侍卫不能不紧张,虽说眼下来看贼子没机会伤到圣驾,但出了这等事情,总是他们巡查不力,清算起来自己掉脑袋事小,牵连家人是大。眼下只盼望下面的兄弟动作快些,尽快将贼人擒拿了,圣驾面前也好挽回一二。
    四爷板着脸,从门缝里看了看动静,觉得形势不算很坏。关上门再回去站在康熙面前,要算账等圣驾安全再说。
    回禀过康熙,康熙倒没有想象中的暴怒。他冲龄登基,彼时大清才入主中原没多久,后来又有奸臣弄权,三藩作乱,满人太少,汉人太多,他经历过的生死关头都不知道多少,更别提连绵不绝的刺杀了,若不是为了安抚汉人,他为何一次次的南巡呢?今晚这样的情景,光凭侍卫的言语神色,他就知道情势不会坏到哪儿去。
    听完四爷的禀告,当下摆摆手,往后一靠,叹道:“还是满人太少。”人少,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天然就失了底气,汉人也就一直不服气,总想争一争。
    几个皇子阿哥都不吭声,君父猜疑心重,又是这等时刻,此等国政大事不是皇帝要问,他们绝不敢随意开口的。
    一干人在船舱中等着,原本两刻钟后喊杀声渐渐就小了,众人心里正送一口气,哪知门外的侍卫忽的慌忙道:“万岁,船底被人凿破了。木思阿大人请万岁暂且移驾后头的官船。”
    听到船被凿穿,诸人心里捏着一把汗。
    九爷立即破口大骂道:“该死的奴才,之前没清理过不成?竟叫包藏祸心的人藏在底下!这能毁了龙船,官船难不成就稳当?”
    报信的侍卫被这么一喝骂,跪在地上咚咚磕头,“奴才有罪,奴才有罪。”
    “好了。”康熙站起身,很平淡的道:“老九,这时候你耍甚么威风。”不看九爷,吩咐侍卫,“让人准备罢,朕这便过去。”不能说动就动,没安排好一跨出门周围一圈冷箭放过来,那就成笑话了。
    侍卫忙起身去传信,他还未动,直觉耳边有阵冷风吹过,再一晃眼,发现跟前竟站了身穿黑衣的高大男子,男子站在拐角处,木檐上挂着的八角琉璃灯打在身上,只能从侧面看见分明的轮廓,其余皆隐在黑暗中,可只要一看,谁都知道不是船上的侍卫,更不可能是太监。
    侍卫身上立即就吓出一身白毛汗,他唰的将刀□□,喝道:“你是谁。”又喊,“来人,护驾!”周围二三十个警戒的侍卫都吓得不轻,嗖嗖围了过来,将男子圈在中间。
    他这么一喊,屋里人也知道不对了。
    康熙不顾梁九功等人阻拦,走到门边,大声道:“怎么回事?”
    侍卫不敢放刀,死死站在门前回话,“万岁千万别出来,有贼子闯上来了。”
    这就同之前不一样了。
    皇子阿哥们顾不得心里那想要把这群御前侍卫们碎尸万段的心思,齐齐又跟上来把康熙圈在头里。不拼命不行啊,这是亲爹又是皇上,要有个差错,他们回去又算什么,还不给捡了便宜的太子趁机弄死,就是不死,弄成个罪臣,当惯皇子的人受那份罪,还不如死了呢。
    说话间,两名侍卫已拔刀攻了上去,只见那男子晃如阵清风,只是轻轻一动,身影已从原地消失,出现在康熙所呆的船舱门前。守在门前的侍卫未来得及反应,男子一掌打在侍卫持刀的手腕之上,刀不沾地,男子手势变幻,将刀一提一送,便将寒刃归鞘。
    侍卫被这等如鬼魅一般的手段惊住了,不及大喊,男子右手按在门上,轻轻一推,门扇大开,男子走进去,站在满屋错愕紧张的人面前。
    皇子们护着康熙往后退,梁九功带着几个小太监哆哆嗦嗦的顶在最前面,手里不是拿着衣架子就是椅子,做出一副攻击的姿态。
    梁九功手里捏着根凳子腿抵在心口,色厉内荏道:“大胆狗贼,竟敢行刺圣驾,还不快跪下受死!”说完就想闭着眼睛扑上去,心道老奴这才算尽忠了。
    “我不是反贼。”男子捏着支过来的凳子腿一转,把梁九功丢到边上,用满语对康熙道:“皇上,奴才是来救驾的。”
    康熙眯起眼睛,“你不是随朕南巡的人。”
    眼前这少年面如冠玉,意如谪仙,浑身都是浓浓雅卷书香,有这等风流体态的人他不会不清楚,说起来,满人里当年唯独纳兰容若稍微有点这么意思,让汉人都拜服。可便是纳兰容若,单论容貌气质,还赶不上这少年一半。倘不是在这等情形下相见,就是康熙,都想道一句惊为天人了。
    康熙如此想,其余的阿哥们也是这般想的,这样的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刺客。可他说是救驾的,就是吗?要是反贼故意派个长得好看的过来想浑水摸鱼行刺呢?会满语又如何,这些年,反贼们为隐藏行迹,学满语的不少。
    男子似乎也知道康熙不会轻易相信,他从腰间摘下个香囊扔过去,立即被谨慎的四爷接住。
    “奴才玛尔屯·苏景,姑父为布塞·阿克敦,乃是驻扎扬州的游击将军。”这一句话,苏景是用熟练的蒙语说的。
    献药的阿克敦,康熙倒记得这个人,别说康熙,就是皇子们,也都记得,谁让阿克敦当年献出来的那道药方做出来的药丸药效太好,这几年,皇族宗室没少人用这个药丸活命,别小看风寒,在这个时候,乃是要人命的大病。就是四爷,想到自己府上的大阿哥弘晖,六年前一场重病,还是进宫求了这药后才好的,也不由稍稍松了些心防。
    苏景飞快的看了四爷一眼,对已经从检查过的香囊里面取出的一枚田黄石小印在看的康熙道:“这枚小印乃圣上所赐,乃是姑父特意给我证明身份的。姑父已得知有漕帮人与天地会反贼联手,正带人赶来。只是行军缓慢,才叫奴才先行一步。”
    这话康熙信了一半,他问:“朕离开扬州前召见过阿克敦,还赏了他一样东西,你可知道是甚么?”
    “回皇上的话,是一贴治腰痛的膏药方子,姑父道圣上隆恩,还知道他五年前为捉水寇伤了腰的事情,乃是远迈前朝的圣明天子。”苏景回忆起阿克敦说起这事时候一脸真切的感动,心中对康熙的拉拢人心的手段也有些佩服。不花金银,一个药方,就让手下的将领恨不能献完自己献儿孙了。
    听苏景这样说,康熙摆摆手,脸上露出点笑容,拍马屁的人多了,照理这时候还有人拍龙屁他是很厌烦的,但没来由就是觉得眼前这武功奇高的少年可亲可近,连带疑心都减了不少。
    他放松下来,回到榻上坐下,对儿子们道:“都让开罢。”
    “汗阿玛,这……”四爷等有些犹豫,就这么问两句便相信了。
    康熙板着脸,哼道:“他要真是刺客,朕和你们如今还能说话!”这话一面是对苏景身手的称赞,一面是对侍卫甚至儿子们的不满。
    四爷他们面色尴尬,正好下面的侍卫们好容易甩脱刺客纠缠奔上来要护驾,就被皇子们怼了回去。人都闯到跟前了还来护驾,等着你们,爷们的尸首都堆成山了。
    护军统领木思阿好容易带着人突破反贼们的火箭暗器在两条船上搭好木桥,又安排侍卫弄好人墙,亲自过来迎接圣驾,就听到反贼闯到康熙房里去了,顿时吓得三魂丢了两魂,连滚带爬过去,结果又说不是刺客,是护驾的,还被拦在外面,他摸摸一脑门的冷汗,不敢再离开,只喝令源源不断从后面游过来的侍卫官兵们赶紧去肃清反贼。
    ☆、清圣宗
    里面苏景很镇定的回话,他也有些佩服康熙,不是谁知道外面有人拼了命要杀自己都能如此安坐的,还有空和自己这个来历不明的人闲聊。
    “姑父查探到消息,想要上禀,但事关重大,姑父又拿不准反贼们何时动手,只能带着几个亲兵一路追赶,到了苏州府,守备石大人却不信姑父说的话,道无旨意不得擅动兵马。无奈下,姑父让人捉了漕帮几个怀疑与反贼有勾结的人,严刑逼供。石大人看了证词,调集兵马,只是得知反贼今日便要动手,又与漕帮勾结,姑父唯恐赶不及,令奴才先行一步。”
    这话一说,屋里陡然寂静几分,就算外面还在喊打喊杀,都让人觉着气氛沉闷的可怕。
    石大人不肯调兵,石大人是谁?苏州驻军守备石元勤,出身苏完瓜尔佳氏,汉姓为石。苏完瓜尔佳氏正是太子妃母族!
    在这种时候,谁敢多说半句,哪怕是一心要把太子再拽一次下来的九爷,都只能强压着心里那么点幸灾乐祸。
    康熙脸上表情未变,哦了一声,还给石元勤辩解了一句,道:“你姑父忠心,石元勤也是尽忠,他若敢乱调兵马,朕不会饶了他。”说着看苏景,话锋一转,道:“你姑父就让你一人来救驾?”
    苏景像是没听出那点言外之意,很老实的道:“奴才还带了几个人。”
    康熙愣了一下,不相信面前的人是蠢货,直接道:“你姑父觉着你带几个人就能护驾?”
    苏景一笑,“万岁不是见着了。”
    康熙又愣,接着大笑出声道:“你这孩子……”话中已有几分亲昵的意思。
    等康熙笑过,苏景问:“万岁为何不问船破之事?”
    康熙笑的有几分得意,“若船果真破了,你如何还如此镇定回朕的话,就不怕朕有个万一连累你姑父?想必是逆贼们故意弄出来的动静想让朕出去。”说罢一叹,“忠心也罢,私心也罢,这船上的人都不会让朕出事。”
    这话说的便有它意了。
    似乎猜到无人会接话,康熙用打趣的口吻问苏景,“你姑父是个忠臣朕相信,可他倒是信你小子。”言外之意,你姑父如何断定你也会拼死护驾呢?
    对这个问题,苏景沉默半晌,回道:“万岁方才也说,忠心也罢,私心也罢,总要拼尽全力。奴才正是如此,便是万死,绝不会让刺客得逞。”
    “你是怕朕治罪你姑父一家?”
    苏景再度沉默,康熙爷不催促他。直到听见外头马蹄声声,己方声势大振。小太监出门去看,回来满脸堆笑,道:“万岁,阿克敦大人来了。”
    康熙点点头,苏景见康熙面上带笑,气氛和缓,道:“万岁,奴才这次可算是救驾有功?”
    不等康熙发话,四爷一脸怒容站出来,斥道:“大胆!”身为奴才,尽忠乃是应该,难道还要与天子讨功不成!天子可以恩赏,却没有奴才强要的道理。再说又有什么功,除了突然钻出来吓人一跳,没见杀死几个刺客。
    康熙却让四爷退下,平静的看着苏景,“你自然救驾有功,不仅是你,就是你姑父,朕都有重赏。”睿智如康熙,早就发现自苏景来后,时不时还飞进来扎在窗户门上的冷箭就消失了,想到苏景说带了几个人,又见识过苏景的身手,康熙就猜到屋外必然是苏景带来的好手在镇守,而苏景则守在他跟前,防备意外。这样还不算救驾,如何才算呢?
    苏景不将四爷的怒气放在眼里,甚至用开玩笑的口吻道:“奴才想给万岁讲一个故事,又怕万岁怪罪,不知奴才可否用这次救驾之功先换了万岁恕罪。”
    康熙默了片刻,端过梁九功奉上的浓茶,吹着茶叶子徐徐道:“你先说来朕听听。”不知为何,他对眼前这孩子有超出一般的容忍,总觉得他亲切,从心里不愿怪罪他逾越。
    苏景倒没强求康熙给个保证,他开始讲起属于自己的故事。
    “十七年前,京城有位阿哥府中妻妾同时有孕,妾侍乃包衣出身,本是侍寝宫女,妻子则是原配正室,出身满洲著姓大族。”
    这故事一开口,就让几位皇子阿哥悚然变色,只有九爷,十三爷,十五爷,十六爷等人略好些,只因十七年前他们不是没出生就还是幼童,与他们扯不上干系。可四爷,五爷的脸色就非常难看了。不过五爷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的福晋从来就没有过身孕,便也镇定下来,独剩四爷脸上浓黑如墨。他并非想到自己身上,只是觉得眼前苏景何其大胆,竟敢随意攀扯皇室,错非看康熙脸色镇定如常,他立即便要治这个狂悖小子的罪!
    康熙见苏景停下话,就像没注意到四爷要杀人的目光一样,还道:“怎的不说了,接着讲,你这故事是讲给朕听的,朕让你说,还有谁敢插话不成。”
    听到这话,四爷运了运气,站到一边,屋中的梁九功察觉不对,觉得外头声音平静许多,弯着腰带着小太监出去,还记得把门给带上。
    “是。”苏景一拱手,接着道:“妾侍有孕,阿哥十分欢喜,允诺若妾侍诞下小阿哥,便让妾侍做庶福晋。福晋大度,尽管自己随后不久也查出身孕,依旧吩咐人仔细照顾妾侍,不仅为妾侍单立小厨房,还从身边拨了好厨子过去使唤,又让娘家带来的心腹嬷嬷去照顾。妾侍十月怀胎,稳稳当当的过了,生产之日,福晋亲自赶去坐镇,然而妾侍难产,两日两夜后,生下一个不会呼吸的死婴,妾侍也力竭而亡。皇阿哥头回做阿玛,只是看了那孩子一眼,便让人抱去黄花山埋葬。妾侍有个婢女,本是当初入宫时的姐妹,因担心其在宫中受欺负,故有孕后,特意求皇阿哥将人要到府中,就放在身边。妾侍生产时,婢女也在边上,恰巧婢女祖母以前曾是内务府的接生嬷嬷,因此看出接生时有人动了手脚,却不敢声张。只在皇阿哥发话要将孩子葬了时站出来,道她要亲自去葬小主子。念其一片忠心,皇阿哥准了。婢女抱着孩子来到黄花山,打发车夫走了,却并没将孩子埋葬。原来婢女当时便发现孩子只是因在母亲肚子里憋久了,喉咙里进了污物没缓过气罢了。她用嘴吸出孩子口中堵塞的污物,把孩子救活后不敢送回皇阿哥府上碍眼,唯恐孩子送回去反失了性命。”
    “一派胡言!”随着苏景的讲述,四爷脸色越来越黑,听到最后忍不住暴怒出声。
    “老四!”康熙瞟了一眼四爷,淡淡道:“你要替朕做主不成?”
    轻描淡写一句话让四爷骇然,他侍奉皇上一贯谨慎,唯记得忠心二字,此言一出,尽管他心中已一片乱麻,仍恭敬的退开。
    康熙看苏景,神色有点复杂,没有问为何将孩子抱回去反而会失了性命,只道:“你继续讲。”
    苏景神色依旧,仿佛眼下讲的故事与皇家秘史全然无关,更不涉无数人生死一般,单凭这份从容不迫,康熙就更高看一眼,竟生出若果真是我孙儿便好之感。
    作者有话要说:  没想到爬回来写还有这么多老读者,非常感动。不方便回留言啦,娃一看我玩电脑就要调皮,她睡着时候我都拿去码字了,在这里统一谢谢大家,吸取以前的教训,这次会加感情戏,另外天骄里面我没有表达出来的很多东西希望能在这里写出来。
    重要的是,今天多更一章……
    ☆、清圣宗
    “婢女左思右想,只能将孩子悄悄抱回家中,用米汤喂养。又过半年,府中已无人记得妾侍,婢女寻机犯了几个小错,又用重金收买福晋身边的大嬷嬷,大嬷嬷宽厚,在福晋面前说情,只是将婢女革除宫籍,撵出府中。婢女于是从府中脱身,顾不得身上还有内务府枷锁,跟丈夫一起偷偷带着孩子逃出京城,一路小心翼翼奔到扬州,将孩子交给妾侍的胞姐。妾侍胞姐之夫在扬州军中做一名百长,一家五口便定居扬州,妾侍胞姐得知孩子身世,原本甚是为难,唯恐最后害一家人丢了性命,只是婢女一路奔波劳累,到扬州便撑不住了,胞姐与丈夫商量一番,到底不忍,还是决定将孩子收下养大。为掩人耳目,胞姐择定娘家一定居长白山下的族亲,这族亲月前才去世,因来往不便,除了胞姐偶然得知族亲家已无人的消息外,其余并无人知晓。胞姐将孩子托其名下,称族亲家中无人,故此临终前将孩子送来让她抚养长大,以防万一,还让丈夫亲自跑了一趟长白山,办下孩子出生的文书证明。再耗尽积蓄,给婢女丈夫在绿营中谋了差事,续了继室,从此定居扬州。”
    说着说着苏景脸上神情第一次变化,他目光变得添了几许迷茫,“孩子渐渐长大,左右邻居都道孩子天性聪慧,胞姐与丈夫觉得孩子毕竟是皇家血脉,生来与人不同,便狠心拿出积攒的银钱,给孩子请先生,弓马骑射,琴棋书画,只要孩子能学的进,学得好,宁肯节衣缩食,甚至亏待自己的孩子都要送孩子去学。孩子不愿看着姑父为抚养自己从兵营回家还要去打鱼补贴家用,更不愿看着姑母身为当家太太冬日却要在冷窑一般的屋子里给人缝补衣裳就为了换几本人不看的旧书。五岁时,孩子便悄悄去城中的医馆看人诊病开药,或许是这孩子真秉性聪慧的缘故,他只是站在门边,一日日过去,竟真摸着几分道理。医馆的大夫总见孩子过来,心软之下偶然也会给孩子讲讲医术,后来一游方老道经过,见着孩子颇有天分,便在扬州呆了半年,将自己的医术与药方尽数教给孩子。孩子自己学了两年,又跟着表兄上山采药,根据药方做出一批退烧的药丸。医馆用过后发现疗效大好,由此与孩子商量在医馆做这药卖,每月给孩子分红。从一开始的几十两到后来的几百两,孩子手中有了银子,姑父一家的日子也开始好过起来。”
    这是一段真实而艰辛的岁月,为了不暴露自己,为了让玛尔屯氏一家尽快过上好日子,苏景只能绞尽脑汁。比较其余的发明创造,医术无疑是最好的。
    至于什么菜谱酒楼,在阿克敦还是个百长的时候,扬州那些大酒楼只会直接把菜谱要走,而且一个没进过厨房的男童,突然就成了大厨,谁会信?好在系统给他提供了医术和许多超脱这时代的药方,然而他也并不能在几岁的时候就无缘无故成为神医。
    于是他跑到医馆去看人治病,可惜此时大夫都敝帚自珍,除了偶尔给他讲些常用的药草,看家医术却是不肯教的。至于说拜大夫为师做学徒,他想都没想过,玛尔屯氏宁肯饿死恐怕都不会答应。
    直到邻居说扬州来了个游方老道,卖的药颇有几分疗效后,他才觉得抓住机会,果然几次下来吸引老道的注意。他原本打的主意是跟着老道混两天,等老道走了他就说学到真传。谁知老道果真有几分真才实学,又是追求自然大道的人,并不吝惜手里的东西。见他果有天份,停在扬州半年,把能教的都教了,还给他几个药方才离去。虽说他并不稀罕,却依旧记得老道这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