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272 章

      表现,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又把张婉婷的信,重新读了一遍,信的表述里面张婉婷并没有明确的赞同这种想法,只是跟一起留学的国内的同学有一些探讨。
    而且信的结尾也是满满的对李和的关怀之情,思念之情,希望李和照顾好自己。
    李和觉得自己有点猪脑子了,遇事不冷静了,成了惊弓之鸟。
    何芳说,“真有你的,我越喊,你跑的越快”。
    “什么?”
    “我说我越喊你,你跑的越快”。
    “怎么了?”
    “我说喊你有事”
    “干哈?”
    “滚.......“
    59、生意
    李和进堂屋的时候,发现瘦猴正坐着喝茶,穿的“中国特色的西服”,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
    当然穿西装的还是极少数,而且看上去特滑稽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却还是一双布鞋。
    但是看着还是比老三装阔气多了,老三装一般都是中山装、青年装、军便装,应该是这三个了,绝大多数人人基本都穿这些。
    看着坐的端庄的方方正正的瘦猴,李和忍不住笑道,“你怎么有时间来了,最近不忙?”。
    瘦猴全名叫潘松,当然大家喊外号习惯了,很少有人知道他全名了。
    以前混的不得志,连个正式工都不是,一直都是吊儿郎当混,就没被人正眼瞧过。
    这几年陡然发迹,买了房不说,还混了个知书达理的媳fu,媳fu还怀了孕,更加志得意满。
    虽然个体户名头不好听,可这不差钱的名声,说出去也有人高看一眼。附近胡同老邻居,相熟的慢慢开始喊他名字,或者叫声潘哥,反而叫他外号的越来越少了。
    看到李和进门,就站起来说,“哥啊,你回来了。我没事不就天天来呗,每次你都还没回来。刚刚你前脚出去,我后脚就来了,何姐那么大嗓门喊你,你还是没停住。我就在这等着了”。
    “坐着吧,最近没啥事吧”。
    瘦猴给李和泡了杯茶,“事倒是没有,就是三元桥有几个大队干部倒卖摩托车,被整了个受贿、投机倒把,判了刑。也是他们活该,人家日本客商送给他们合作社4台摩托样车,被他们几个一商量转手倒卖了,那是送给集体的,可不是给他们个人的。年前我还跟他们商量,从他们手里买一辆,结果年后他们就进去了。那帮子温州佬跟他们有生意往来,听说他们被抓了,急的跟兔子一样,立马连夜就跑了,连声招呼都没打”。
    李和回来的路上倒是见过不少摩托,都是雅马哈、铃木居多,甚至还有一部分是二手的,这是小日本开始凑上来了,“那张先文呢?”。
    “他也不在了,不过不是跑的。是被咱挤兑走的,现在咱们不从他那里拿货了,反而他还是从咱这拿货,怎么卖的过我们?”。
    自从于德华在东冠开始做服装后,按照李和的要求,留下一部分做了内销,每个月都发到京城这边来卖。
    而张先文没有了原先的渠道优势,又没有了价格优势,自然识时务为俊杰,又转而从原来的批发商做起了李和的进货商。
    原来张先文的拿货渠道,从香港过来,要转好几道手,雁过拔毛,自然他自己留不了多少利润。现在从李和手里拿货,价格足足比原来少了二层,但是在京城已经没法和李和竞争,自然要转头到外地重新开市场。
    李和这边哪怕降了一部分市场价格,可是利润比以往足足多了5万块,就是他每个月躺着不动,他一个人也能分个十万块。
    而且于德华现在势头正盛,心大了,膨胀的厉害,已经连续联系了四五家国营集体服装厂、纺织厂,开始扩大来料加工规模,如果再从服装扩大到鞋包,每个月的利润也不会低于30万港币。
    这些都是最保守的估计。
    回来的时候,也听何芳说过寿山的饭店,每天都有一两百收入,从长远来看,是不会差的。
    再加上他手里十套房产、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