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1节

      第275章圣意
    再没人知道,当汤颢跟宁芳单独谈话时,头一句就揭穿了她的底细。
    “妹妹别怪兄长说话直,我观你这面相,竟不似这尘世中人!”
    宁芳大惊!
    却也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
    “那你看我,此生到底会如何?会不会影响到我家气运?”
    汤颢摇头,“我学艺不精,看不出来。不过我看你家四妹妹面相就极好,你爹娘也是有福之人,想来没什么妨碍。只此时你我议亲,妹妹的红鸾星却半点未动,想来你的姻缘,并不应在我的身上。”
    宁芳略略安心,只要不影响家人,她倒无所谓自己是怎样的。
    “那你给我看了,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汤颢心想,这小姑娘倒当真心善,这种时候还不忘关心别人。本来不打算说的话,也决意说几句了。
    “没事,你我既能相逢,还到了议亲这一步,也算是今生有缘。但我若明知你并非我的佳偶,还要执意成亲,那才是逆天改命,要遭天遣的。”
    说到此处,他敬畏的看一眼老天,才悄悄告诉宁芳,“我看妹妹,似是前生积过许多功德,只要你惜福行善,说不得你的命数就会好起来了。”
    宁芳连忙道谢,让他不要再说下去了,省得泄露天机遭了报应。
    汤颢也确实不敢讲下去了。
    其实他刚刚说的话,还是有所保留的。就他看宁芳的面相,分明是早死之人!只不知哪来的一股庞大气运,竟是强行替她续了命。
    他不能娶宁芳,一是因为两人确实没有夫妻缘,二来也是畏惧那股气运,不知日后还会让宁芳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变化。
    甚至,他都隐隐约约感觉到,因为和宁芳议亲,他自己的命数都被那股强横的气运影响到了。
    可就和医人不医已一样,相士观人也不能去推算自己的命运,所以汤颢只能小小的提醒下宁芳。反正多行善事,多积功德总是不会错的。
    但他也看出,宁芳就算活到成年,这一生必定诸多磨难。倒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她这一生,将会如入了江海的小舟般,起伏高低全不由自己。
    但因她身上有那气运功德护身,无论怎样这辈子倒是不愁富贵。不论是在娘家婆家,都是一个兴家旺财命。
    宁芳得知此事,倒挺欣慰的。
    看样子老天待她还算不薄,反正她的命是白捡来的,能多活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赐。若她真有招财命,何不趁着命好,替家人多攒些钱财?
    可没想到,全家上下,连三舅公都坚决不同意。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够用就行。就算要攒钱做善事,那也是我们大人的事,你个小孩子家,做好你该做的就行了!”
    原本万丈豪情还想做个女陶朱公的“小孩子”瞬间被打击到了,夏珍珍甚至红着眼,剽悍的收缴了“小孩子”的账本,“以后这些事,放着我来!”
    连最不喜欢算学的宁茵也道,“以后我来帮娘算账。一次不行,咱们多算几次,总之再不要二姐姐了。”
    宁芳“气”得心口都酸了,眼睛更是潮潮的。
    她的这些家人,是生怕她把运气都用在挣钱上,折了旁的福寿,才要拼命挡着她,去做那些她们原本不喜欢的事。
    可她们这样,弄得原本就不想死的宁芳,如今越来越怕死了。
    不是舍不下这一世的荣华富贵,而是舍不得她的这些亲人们。更怕因她的死,给她们带来无尽的伤痛。
    最后还是芝兰玉树般的三舅公出手,敲敲正吸着鼻头,红着眼睛的小姑娘的头,“既然知道,就好好听话,别让大家操心。”
    他倒是很想把汤颢抓来细问个究竟,横竖他的命是小姑娘救回来的,并不怕为此折了福寿。若能帮上那小姑娘,便送她十年二十年的寿命又有何妨?
    可汤颢畏惧他,比畏惧宁芳那不知名的命数更甚。
    宁芳的面相命数,他还敢大胆看上一两分,可这位天潢贵胄的程三公子,他只看过一眼,就不敢再看第二眼了。
    就算道行还浅,但汤颢也知道,这世上有些人的命数,不是一般人能随便看的。显然,程三公子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他爹一说走,他二话不说就跟着走了。
    至于宁家,虽说和汤家这一波三折,到底没成的亲事结得有些闹心,好在此时京中旨意下来,大家都没时间留在村里,得回金陵了。
    沸沸扬扬,闹了大半年的罗宝生状告父母不慈的案子,在程三公子的干涉下,终于迎来了他的大结局。
    跟宁守仪预判的一样,永泰帝到底还是老了,所以就算明知罗宝生的父母抛弃亲儿,有违礼法,但还是站在了他们那边。
    判罗宝生有罪。
    但是,因为罗家父母已经拦告,罗宝生又因贺妈妈之事,生出悔意,甚至想自杀来帮贺妈妈脱罪,所以最后皇上也不好将他的罪定得太重。
    只能以案情牵连过大,在民间造成不好影响这样含糊其词的理由,判罗宝生去边关军中服役三年,遇赦及立功可还。
    这样的结果,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更让罗宝生意想不到的是,皇上为了安抚民心,还命当地官府替抚养他的养母,也就是那个病死的寡妇老太太,修一座仁善牌坊,表彰她的忠义和善良。
    如果说,罗宝生对自己受到的处罚还略有几分不满,但当他得知可以为养母修一座哪怕是小小的牌坊,并允他回乡将养母安葬后再去边军服役时,罗宝生在公堂之上放声大哭,感激涕零。
    死的已经无法挽回,但能给养母一点死后的荣光,已是最好的结局。
    至于徐妈妈,因她的案子影响比较小,所以处理结果并不在一张圣旨上,没有听到当庭宣判。而是等退堂后,京中派来传话的钦差才向高文秀问起。
    “那宁府所在何处?”
    能从京里派出来的都是人精,看高文秀想打听,那钦差越发卖起了关子,只是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