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8节

      陶清风沉默了一会儿,没想到严澹那么早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去调查自己的情况,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去查的?”
    严澹说:“甲骨文那时候。”
    陶清风想到那次随口认得甲骨文露馅,果然还是“想当然”的错,“祸从口出”啊。
    不过,如果只有严澹知道,应该也不算是祸。
    “严兄。我想相信你。这件事请你……”
    “不会告诉别人的,你放心。”严澹郑重道:“但你要答应我,等我回来后,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我。陶探花。”
    第82章 问今朝
    这几日, 每天都有数场《归宁皇后》的点映, 在几个大城市播放。虽然场数不多。但每天增加的新repo的小范围样本里, 都是好评居多。而且基本都是夸故事本身好看,哪怕大部分是明星粉属性, 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夸奖是否违心,声音多了,总是能看得出来。
    据熊子安说, 影院方根据点映反馈,排片量又上升了。但是钟玉皎他们依然没有流露出太乐观的反应:春节档期的电影,总是竞争最激烈的。而且大过年阖家欢乐, 大部分拖家带口的选择电影,总会选择全家欢喜剧片。哪怕《归宁皇后》并不是基调沉重悲伤的片子, 内容还颇积极与激昂, 但“历史电影”这种题材, 把许多人一开始拒之门外了。
    当然,陶清风就更不为这种事操心了。他这两天主要在研究一个问题:如果他想报考电影学院——需要一个高中毕业证, 可是他没有。
    陶清风用现代的逻辑去倒推流程:没有高中毕业证——上高中——需要初中毕业证——上初中——这怎么可能呢?要说服星辉娱乐公司让他去电影学院提升学历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人家怎么可能让他去上初高中——他也根本不想去。
    陶清风心有不甘地想:难道这条路就真的走不通了?他沉下心来,决定冷静地再想一想, 多搜集一些信息, 再做决定。
    何况……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陶清风的手机震了一下, 他看过信息后,披上衣服穿戴严实,伪装的扮相出了门。他走到了公寓楼下, 就看见对面那栋楼梯灯亮起,一个高瘦颀长的身影也同时走下来。
    严澹从新南县的保迁现场回来了。他们之间,有一场未完成的对话。
    严澹还顺便提议:聊完还能去看场《归宁皇后》电影。
    陶清风觉得严澹的反应真是太符合他的心意了:陶清风最担心的就是被人认出来后,对方大惊小怪恐惧万分……不过,如果真的那样,也不能怪别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严澹这种镇静又处变不惊的样子,让陶清风真是越瞧越顺眼,心里暗赞严澹的心理素质真强。
    其实陶清风并不知道严澹表面看似淡定,内心用个现代网络用语来形容“看似稳如老狗、实则慌得一批”。容后再证虚实了。
    点映的电影都是凌晨开始,所以他们约出门吃晚饭,一路还能慢慢聊。陶清风被围巾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这让严澹想到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道:“我一开始以为你是个不想露脸的学生,后来又以为,你特别怕冷,才穿成这样的。没想到你……”
    严澹显然有一肚子的问题,但他还是选择了循序渐进。
    陶清风也说了实话:“那时候我倒是觉得你,是我来到这里后,遇到的交流起来最不费劲的人。”说着他笑了。
    严澹顺理成章地追问:“你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如果我猜得没错。”严澹字斟句酌,“谢国珉的事情,和你从来都没关系。”
    陶清风眼神一黯,叹了口气。他把这具身体原主人服//毒//药自杀后,自己才在他躯体上醒过来,模糊记得身体原主人的一些事情,一开始又不了解现代常识,无奈按合同演戏,又被谢国珉盯上的事,大略说了一遍。去过海箕村,了解了陶清从前的经历后,陶清风没法不为此而惋惜。
    严澹听了心情也有些沉重,但是另一方面,他心中为陶清风“不懂事时被谢国珉……然后失忆……”生出的那根小刺,终于彻底消失,长长舒了一口气。和陶清风一起祈愿了身体原主人下辈子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那你之前……”严澹沉吟着:“我找了所有能找到的‘熙元断代资料’,你明明和应元帅、燕太师同科同榜,居然根本找不到史料?”除了那几块深埋在陶馆里的碑。
    这充分说明了严澹的准备周全。事实在,在找到那几块碑前,他寻找“陶清风”也已经搜遍了大楚断代的史料,却一无所获。
    陶清风转头过去,带着围巾帽子,但他没戴墨镜,眼睛并没有被遮住。陶清风那双眼睛中有许多话,可他最终只对严澹说了四个字:“熙元政变”。
    严澹立刻瞪大了双眼,那句话没有说出口:熙元改年号离陶清风那一科只过了三年——他只是愣愣盯着陶清风,他身上从来具有的那种忧郁又沉静的气质,生疑的地方都有了答案。
    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却已遭受生死劫难的灵魂。在还未来得及施展才华抱负,最好的年华中,像风一样的逝去了。
    幸好老天有眼,没有真的夺走这样美好的灵魂。年轮暗换,斗转星移,还能再度,苏醒人间。
    严澹心中感慨万千,饶是他素来口舌过人,此刻半响竟不知该说什么。他下意识握住了陶清风的手,道:“你刚来的时候一定很不适应。怪不得手那么冷……”
    严澹的手心,还是暖如火炭般,柔软地包覆住陶清风的手。严澹感觉到陶清风的纤瘦手背上依然分明的血管脉络,却不再那样冰得吓人了。
    “谢谢,刚来的时候,和身体不太适应,经常四肢僵硬。我现在已经不冷了。”陶清风一语双关地回答。顿了几秒后,从严澹掌心轻轻抽出了自己的手。严澹倒是没有攥着不放,只是看着他,欲言又止。
    “陶……探花。”严澹不住地从并行的姿势瞥来视线,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到更多的东西。关于历史,关于灵异……虽然严澹表现得很镇定,但他内心波澜远不止如此。他的视线几乎根本无法从陶清风脸上移开。
    “像原来一样称呼我吧。”陶清风也明白严澹频频掷过来的视线为何,道:“而且我只是‘灵魂’到了这副身体上。”
    严澹问:“你从前,长得和现在很不一样吗?”
    陶清风又摇头:“其实和我本人,长得还挺像的。”
    严澹有很多问题,都心痒痒的想问。
    “你听得懂普通话?我记得大楚的官话发音不是这样。哦……差别不大啊。”
    “你看得懂简体字?哎不过你的学习能力挺强……”
    “生活很不习惯吧?衣食住行全都不一样了……怪不得你有的时候不懂的样子,我以为你是失忆呢。”
    “这么多汽车水泥钢筋高楼大厦,有什么感想?记得你那次看到电视新闻里的武器,一脸惊吓的样子……”
    “现代的衣服穿起来很方便吧,大楚那时候要裹三四层……”
    “手机用了多久学会的?你给我发短信的时候,感觉已经很熟练了啊。”
    陶清风从来没发现,严澹竟然有这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他不得不耐心一一回答。又或许,是称呼的改变,让陶清风觉得严澹不再是年长于他的良师益友,更像个活泼的同龄人。
    “严兄,”陶清风指了指餐馆门口,“先吃饭吧”。
    他们在江景小区外围的中餐厅停下脚步,走进这家本地特色菜餐厅,挑了个小包间坐。
    严澹的问题仍然意犹未尽,点菜诸事,陶清风都淡定地包揽了。还贴心给严澹倒了杯茶,说;“慢点问,不要呛着。”
    这“茶”又勾起严澹的话头了。
    “我还记得你嫌弃人家蚌中月的‘陈茶不放盐’呢。你自己真的要喝那种放姜葱蒜盐和糖的东西吗?”
    陶清风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道:“现代喝茶方式,的确要便捷许多,茶的种类也更丰富了。”
    严澹挑眉:“比如?”
    “益母草红糖茶。我的女助理经常喝,看上去挺香的。我就储备了一些。”陶清风还一本正经地说,浑然不觉得哪里不对劲。
    严澹险些一口茶呛出来,扶额委婉道:“你其实……不用喝……那种茶一般只是女孩子喝的。”
    陶清风愣后反应过来,感觉更尴尬了。连忙转移了话头,说:“虽然现代很多东西都方便了。但感觉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比如,”陶清风指了指柜台上没有拆封的万宝路,“那个‘烟’。”
    严澹顺着他的视线,指着窗外车水马龙道:“这种‘烟’和车子后面的那种‘烟’,都是新问题。”
    陶清风指着窗外驶过了一辆拥挤的大巴车,里面高峰期上下班的人贴在门边,个个生无可恋的样子:“明明很不开心,但又喜欢从乡下跑进城。”陶清风想起了海箕村里空巢老人居住,年轻人许多外出打工不回来的现状。
    严澹说:“因为在他们心里,有比洁净空气更重要的东西。”
    “是什么呢?”
    “进步。”
    陶清风沉默了一会儿,琢磨那个词:“进步。”半响才说出了他来到这个世间后,一直很困惑的问题之一:“这个时代,比起大楚。在‘科技’——你们用的是这个词吧,这方面进步得很多。比如医院、电子产品。在生活上的确也非常进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便捷多了……但国学、历史这些方面……”
    “因为这些学科研究的是从前发生的事情,在方法论上可以不断进步。但在内容上是寻找过去的经验。不能用‘进步’来形容。但也并不是‘退步’,而是‘往回看’。”严澹目不转睛地盯着陶清风,“所以,你活生生的在这里,我要好好地看。”
    陶清风感觉自己像被严澹当成了个活样本,眼中正架着一面看不见的放大镜,目光在他脸上一寸寸地审视着。将陶清风,当做一个包涵着象征意义的活物……
    陶清风就笑道:“严兄,之前你怀疑‘神授灵魂’的时候,怎么就这种反应呢?”
    严澹道:“我之前也说过,‘神授灵魂’主要发生在川藏地,说唱《格萨尔王传》的艺人身上。而且他们只是想起了‘长诗怎么念’,顶多有些人坚持说,自己前世是格萨尔王的部下,曾经和他一起战斗。可是认知是模糊的。其他灵异事件中,类似于小孩子说‘自己上辈子的家乡子女’,但是随着他们长大,这部分记忆也渐渐散去了。这跟你不一样。你是‘完完整整’过来的。而且你的存在,能够得到碑刻的印证,这才是最难得的……”
    严澹没有放过陶清风眼中闪过的一抹黯然,这是他非常想问熙元断层史料,却一直克制自己没有问出来的主要原因。史书上简单的几句生死,对于经历过的当事人来说,并不轻松。
    没想到陶清风却主动说起了这个话题。
    “严兄,我要对你说一件非常有趣之事。”陶清风语调尽量轻松道,“你和我的同僚燕澹生,不但名字很像,长得也很像。我当时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觉得真是非常有缘,那次看你们家族谱发源地在长胤,很巧的是,燕澹生的祖上也是长胤……”陶清风分享这个信息,是觉得以严澹的专业,如果也有这方面历史古籍的研究,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缘分?
    “那说不定,我们祖上和燕家,真的是同源。因为据说我家的姓氏就是大楚末期躲避战乱,改‘燕’为‘严’。”
    严澹又证实了一个他疑惑的小细节:“原来燕澹以前真的叫燕澹生?我是从一篇很冷门的古诗看到。崇安皇帝的十三妹持盈公主写的《过燕澹生流席花园答应卿》,这首诗写得……”严澹差点想吐槽说“写得烂”,但忽然想到在陶清风面前不适合说当时统治阶级的坏话,就改口道:“没有学界研究,所以那个断句‘燕澹生’之处,我一直找不到佐证。今天才终于知道了。”
    “是写得挺糟糕。”陶清风耿直地说,仿佛想起来什么有趣之事,忍俊不禁道:“而且这还是一首‘和诗’,你瞧她去和的是谁?”
    “应卿?是你那一科的状元公应大砍?所以是他先写了一首诗,公主去和他的元诗?可是为什么《全楚诗》中没有记载元诗呢?是因为对比太惨烈吗?”严澹吐槽得一针见血,“也没有你的诗,如果你们都在场,都会写应制诗吧?”
    “燕家的流席花园,那一夜举办曲水流觞会。我,燕兄,应卿,大家都写的。”陶清风笑了笑,“但写了之后不一定会录下来,这种聚会,内侍会把公候的诗送去存录。官爵厚者也有机会。像我们这些当时还在栓选的白身,一般是不会留名的。这很平常。”陶清风一派淡然道。
    严澹琢磨着陶清风的话,不确定道:“你当时的称呼……是分亲疏关系?还是有别的讲究?你为什么叫燕澹是‘燕兄’,叫应帅是‘应卿’?”
    虽然从严澹的知识体系来了解,“卿”是个中性名词,但同科情分,应该都称得起一声“兄”吧?
    陶清风又笑了笑,吐露了一个历史上不曾有人发现,他生前也恪守的秘密:“还记得《归宁皇后》的转发宣传词吗……巾帼敢当关大计。”
    严澹被震得双眼瞪大:“你是说应家军的主帅是女的?我一直想象他是个关羽张飞那样的武将。”
    陶清风又笑了:“名字的确挺吓人,但画风和名字差得挺远。那是个安静的人。诗写得也都很安静……不过应该都没录,哪怕录下来也不一定会存到‘进奏存录院’,里,”
    严澹呼吸一窒,紧忙问:“进奏存录院……?这是真的存在的官署?”
    陶清风点头道:“是啊,专门存放奏报或重要文书留档的地方。在京郊。”
    严澹想起了火中清晰的梦,试探道:“那你……你……去过吗?”
    陶清风还以为严澹是那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劲头犯了,什么事都一股脑儿追问下去,耐心温柔地说道:“我去送过文书。”
    严澹脱口问:“你一个人去的?”
    陶清风有些奇怪为什么严澹的问题方向有点怪,但还是说:“本来一个人送就可以的。不过我送的那次。燕澹生也去了。”
    严澹震得半响没话说,沉默得表情都忘记掩饰。直到陶清风疑惑问:“严兄,你怎么了?”
    严澹骤然间有些头晕,似乎发现了一个巨大萦绕心口的秘密,却不敢确定,他又回忆着那些梦,并没有逐渐淡化出记忆里,反而各种细节都清晰得触手可及。
    严澹的嗓子都有些沙哑,问:“你看过《七阁全书》吗?”
    陶清风眼中光芒一闪而过,一种很少能在他脸上的见到“神色飞扬”之态,笑着说:“看过。但只来得及翻了‘子’部的‘词采’;器部的‘屏书’;又翻了些‘经’部的十方家注疏章句。”
    严澹的心咚咚跳,问:“一定……看了很久吧?”
    “两三天没睡觉。但还是没看完。连十分之一都没看到。”陶清风惋惜道:“进藏书阁需要六部腰牌。我是借的。后来腰牌还回去后,就没有再去看过了。现代是不是有《七阁全书》的影印版?”
    严澹心中又剧烈跳动,陶清风所说,和他梦中所见之景,分毫不差地对上了。他深深吸了几口气,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再冷静,道:“现代的《七阁全书》是有影印的,电子版有八百g,你要的话,我回头拷你移动硬盘上……”
    然后,严澹问出了他萦绕心口的问题:
    “燕澹,你和他熟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陶清风听到那个“熟不熟”的问询,心口骤然一酸,勉强笑道:“我也不知道和他算不算熟。你好像对他很感兴趣?”
    严澹点了点头:“或许是名字挺像。我很早就开始莫名关注这位三公少师了。后来仔细研究他的资料,觉得有点奇怪。《大楚史》里的《郭燕屈刘何列传》,燕澹的记载,第一句话就是‘燕澹字焕白,河间建水人,祖父梁,父领冰,崇安元年,二十二岁封礼部典客司郎。’从一开始就是他的仕途,没有像别人一样记载少时事,甚至没有记载他科举经过。这是不寻常的。同列传里其他人,大都有小时候天赋异禀神童经历,但燕澹没有。这也罢了,就算没有典型性格事件记载,封官原因是因为科举、是明经、还是举孝廉,总是要记载的。若不是燕家子孙几本私人笔记,都能印证燕澹的科举经历。只看传记的一片空白,别人会以为燕澹是‘承袭爵位’获得的官职来历。”
    严澹顿了顿,终于小心翼翼提到:“这种被抹去记载,是因为那一科与‘熙元政变’相隔太近?”
    陶清风还从来没从这个方向思考过。他虽然读完了那本《崇安三十六年间要录》,但是并没有像严澹淫浸断代工程,对当时每本史书的体例掌握得如数家珍,毕竟这本史书,是在陶清风逝后才编写的。是否载燕澹少年时的经历,陶清风还以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体情况不同。但听严澹的口气,这里是一处明显的‘断笔’,是有原因而被‘隐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