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节

      周朝帝都。
    使团的人被关在牢房里五天后,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彻底老实下来。
    自从衡玉帮着拟好国书后,周帝就把有关使团的事情完全交给衡玉处理。
    衡玉得知这些人表面上彻底老实下来,也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挥挥手就让人把他们放了。
    东方正卿这几天都待在住处里养伤。那天被人从马上摔下来,虽然没有出现什么骨折的情况,但也把他给摔得浑身疼痛,擦了药休息了几天,刚能下床走动,就见那些被抓走的使臣骂骂咧咧推门进来。
    他听到那些人在低声骂着周朝二公主心狠手辣,不由抽了抽嘴角。
    也罢,想骂就骂,别再被那个公主逮住就成。
    东方正卿回到房间继续躺着,过了一会儿,有人敲响他的房门,给他端进来一碗燕窝。
    “公子,与皇太女联系上了,她现在待在灵隐寺里。”
    东方正卿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在下人的帮助下坐起来,接过燕窝的同时问道:“皇太女可说何时方便与我见上一面。”
    听完下人的回禀,东方正卿挥手让他退下。
    陶儿,我终于寻到你了!
    ——
    东方正卿与陶孟,或者说宋朝皇太女孟陶碰面时,衡玉正在给穆瑾写书信。
    周朝问罪的国书快马加鞭送到宋帝手里。
    他看着国书上的内容,面色阴沉不定,问起下首的右相:“那周朝二公主,年纪似乎不大吧。”
    右相主管情报工作,虽然宋帝对他不够信任,但想把这个老狐狸拉下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能任其暂时坐在右相位置上。
    右相能达到今日的地位,能力自然不差,他想了想,“那二公主,今年应当是十一岁。”
    “啪”的一声,茶杯狠狠砸在桌子上,宋帝冷冷看着国书上白纸黑字的“使臣轻薄我朝二公主”九个字,“我朝使臣再急不可耐,也不可能轻薄一个小丫头,好一个周帝啊,居然连个好点的理由都不找,好,好,好啊!”
    此时,在边境的穆瑾也收到了从帝都送来的书信。
    衡玉把这件事当笑话告诉穆瑾,信的最后,衡玉拜托穆瑾传出一个消息——在边境制造一场刺杀混淆视听,并传出消息遭到刺杀的人容貌与宋朝皇太女极为相似。现在那个女子已经不知所踪。
    宋帝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击,有一个传闻就在帝都大街小巷传扬开了。
    “听说前段时间边境那里有一个人遭到刺杀?”
    “我听说还是个年轻姑娘,而且……”说话的那人压低了声音,他身边的人为了听清楚,纷纷凑了过来竖起耳朵,“那个姑娘和皇太女长得还挺像。”
    “什么!”有一个人惊呼出声,被身旁的人瞪了好几眼,他才连忙捂住嘴巴,但脸上还是一副震惊的模样。
    “张老二,那个姑娘现在怎么样了,没出事吧。”
    “咳咳,这我可不能说。”
    “呵,我看你是不知道吧,还在这里装神秘。”
    被周围人用了激将法,那张老二瞪了瞪眼睛,“谁说我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消失不见了,听说刺客没找着尸体,为了找那姑娘还惊动了周朝守军。好了好了,不说了,我得回家了。”
    有人离开了,但剩下的人依旧在进行着头脑风暴,“我听我那二舅子的三大爷说,我们使团的人出使宋朝,见公主貌美,还想调戏公主来着。”
    “什么!调戏公主!太不要脸了,这不是想引起两国大战吗!”周围凑热闹的人咧嘴。
    他们才不在乎这位公主年纪有多大,最重要的就是消息猎奇啊!
    在这些老百姓心里,公主都是金枝玉叶、花容月貌,被男人看上多正常。而且能被调戏的,年纪能小?
    “如果引起两国大战,那就正好有理由搜查边境了,受伤的那个姑娘估计就躲不了了吧。”
    有一个“有识之士”说了一句,周围人互相挤眉弄眼,露出“喔,我了解了”的神情。
    等宋帝得知这些流言蜚语时,类似的话语已经传得越来越夸张,比如什么“皇太女在边境养伤,陛下派使团去挑衅周帝,一是为了引起两国大战,二是为了趁机铲除皇太女,巩固他的统治”,再比如什么“周朝的公主花容月貌,我们陛下对她倾慕不已,想要派使团去求娶公主,被周帝拒绝后险些要冲冠一怒发动两国战争”……
    宋帝整个人脸色都扭曲了,第一个流言说中了他的心事,第二个流言直接让他暴跳如雷。
    宋帝的心腹左相急匆匆进宫,直接与宋帝道:“陛下,民心已经不可用,百姓们现在都在盯着您下一步动作,若是在这个时候挑起宋周两国的战争,舆论一定对您不利。”
    宋帝咬牙,“那些老家伙都在盯着朕,私底下也不放弃找我那侄女。如果不与周国开战,你说要如何在最短时间巩固朕的统治?难道还要继续杀?”
    左相苦笑,怎么可能继续杀,刚登基那段时间杀的人还少吗。现在再杀下去,都不用皇太女做什么,那些大臣就坐不安稳了。
    “陛下说笑了,若是周朝不可为,那我们便与庆朝开战吧。宋庆两朝仇恨极深,随便寻个理由开战,宋朝百姓也都会同仇敌忾。”
    宋帝冷笑,“看来这就是周朝的目的,也罢,苟延残喘一时,等朕腾出手来,一定要让周朝的人为今日之事付出代价。”
    ——
    陈列在周宋边境的军队开始逐渐退走,等武威侯派出的斥候回禀,称这些军队正在往宋国和庆国的边境移动时,军帐里的人全都松了口气。
    穆瑾穿着一身银白色轻甲,把主位让给武威侯,他坐在武威侯的左下首。
    听到这个消息,穆瑾却是先想到了衡玉在这其中的种种布局和手段。
    他手上略一用力,尖锐的物件便把他的手心划破了皮,渗出星星点点的血迹来。
    这种种心计与手段,算计了使团,算计了使臣,利用了民间舆论,即使是让他来,也未必能做出这样的布局。
    但玉儿只有十一岁,却很轻易完成了此事。
    是他做得不够好,才让玉儿费心此事,他手里的力量终究还是太过薄弱了些。
    “殿下,殿下?”武威侯连喊几声,见穆瑾依旧是一副出神的模样,低声说一句“冒犯了”,抬手推了推他。
    穆瑾回过神,看向武威侯。
    武威侯道:“臣以为边境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什么情况了。大军陈兵此处,每多停留一日,吃喝用度就会耗费上不少,臣打算给陛下呈一封书信汇报此事,并将此地军队撤回。”
    穆瑾想了想,“侯爷所言有理。”
    大军抵达帝都那天,衡玉早早就在酒楼临街二楼侯着。
    虽然没有开战,军队还是受到了帝都百姓的热烈欢迎。
    衡玉托着腮,远远看着那道坐在骏马上的熟悉身影。
    “那就是太子殿下吧,当真是神仙中人。”
    “听说太子殿下还未娶妻。”
    “也不知太子妃得是何等模样家世,才配得上太子殿下。”
    听着从隔壁几桌传来的少女娇俏声音,衡玉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待到穆瑾的马临近酒楼时,衡玉把手中那朵灼灼盛放的牡丹花从窗口抛下去,正正落在穆瑾怀里。
    穆瑾将艳丽的牡丹花捡起来握在手里,抬头往临街的几家酒楼观望,衡玉已经提前撤了,赶回皇宫迎接穆瑾。
    盖岚瞧见,怪笑一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不知是哪家的女郎,居然给殿下送了牡丹。”
    回到皇宫,与周帝在书房汇报完事情后,穆瑾换了身衣服,这才去凤栖宫见宋皇后和衡玉。
    穆瑾离开凤栖宫时,衡玉也跟了出来。
    一只耳朵被人轻轻提住,穆瑾似笑非笑盯着她,“污蔑使团?与父皇顶撞?组建暗阁?”
    衡玉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太子哥哥,快些教训吧,我还没来得及吃东西。”
    穆瑾顿时哭笑不得,这就是吃定了他舍不得训她。
    穆瑾松开了拧着她耳朵的手,无奈叹道:“东宫那里应该已经开始准备午膳了,与我一道过去吧,正好与你说说边境发生的事情。”
    见他揭过话茬,衡玉一改刚刚懒洋洋的姿态,主动往东宫走去。
    暗阁的事情在周帝和穆瑾那里过了明路后,顿时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灵隐寺里,穆瑞与陶孟已经认识四个多月了。他此前不识情爱滋味,但这不代表他不知道自己对陶孟的心意。
    但穆瑞刚认清自己对这位姑娘的心意,他十五岁生辰就要到了。而十五岁这一日,皇宫会派马车过来将他接回皇宫。
    新做出来的衣服很合身,但看着那从未碰过的玄色,穆瑞有些不自在。
    他捏了捏衣袖,站在铜镜前,只能看清一个模模糊糊的倒影。他总感觉,这种象征着身份极贵的颜色穿到他身上,有些格格不入。
    就好像他与这个皇宫一样。
    但没等穆瑞感慨多久,外面的宫人已经敲门,“三皇子殿下,陛下已经派人来催了。凤栖宫那里已经为您备好了宴席,就等着您前去开席了。”
    穆瑞这才从自艾自怨中清醒。他连忙走出去,让宫人领着他前去宋皇后居住的凤栖宫。
    前后都簇拥着人,又是一种很不自在很不习惯的感觉。
    穆瑞心下轻叹,他很想陶孟。比起待在皇宫里锦衣玉食,他觉得待在陶孟身边更让他觉得自在欢喜。
    这时候,宋朝使团也接到书信,准备离开周朝。
    其他使臣忙着收拾行李的时候,东方正卿做了伪装,前去灵隐寺见陶孟。
    “周帝老了。”
    “周太子不可掌控,又素有贤名,若要谋夺周朝,必须寻机会除掉他。”
    “穆瑞回宫了,他的舅舅在我们手里,又对你心生爱慕,他会是一枚很好的棋子。”
    第38章 公主万岁6
    使团离开后,帝都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直到一匹从江城而来的快马,打破了这样的平静。
    ——江城爆发洪水,无数良田被淹没,十几万宅民难以安置。
    朝堂上,听到这个消息的周帝一阵晕眩。
    江城乃周朝最大的粮仓,周朝三分之一的地方赋税都来自江城,况且这时候田里的作物将要丰收,突发洪水就意味着百姓几个月的辛苦都化为了灰烬。
    十几万受灾人口,以国库的财政,又要怎么才能做好赈灾?
    穆瑾同样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手足无措,但只是片刻,他就稳住了心神。
    穆瑾抬眼看了看依旧失神的周帝,站出来把嘈杂的朝堂安抚好。
    朝堂安静后,官员们终于开始商讨赈灾救灾的事情,以及到底要派何人南下主持局面。
    “臣以为此次受灾太过严重,该派一位身份贵重之人前去才能镇住局面。”有臣子建议道。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