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节

      周氏要盖新房子,整个村的人都惊动了,纷纷跑去北坡看热闹。
    “季家才分家几天,这周氏竟然要盖新房了?”
    “周氏分了十来两银子,足够了。”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钱都用来盖房,那还吃什么?”
    “他们家有鸡有鸭还有猪,卖了也有将近二两银子,还有几百斤白面黑面和红薯,吃到明年秋收也不成问题。”
    “周氏娘四个不是有地方住吗,干嘛还要浪费钱重新盖房子?”
    “听说刘大娘和季老三家的李氏不甘心分了那么多钱给周氏,天天去她家找麻烦,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还跟人抢吃的。周氏大概是怕了,只好花钱重新换地方盖房,求个清净吧。”
    “这年头,有钱也过不了好日子啊。”
    “那可不是?季老三读书的钱都是兄嫂给的,季老二死了,他媳妇天天欺负嫂子和侄女,真是没良心。周氏也是可怜呐。”
    “就是,昨天我去捡柴,老远还看见李氏堵着周氏家的二丫头和冯家两个大丫头,要打人,结果自己倒是摔了个狗啃泥。”
    “她那是活该。”说话的妇人呸了口,“以前她在家跟个少奶奶似的,现在天天跟着劈柴洗衣服烧火做饭,可算是知道什么叫做报应了。”
    李氏的刻薄是出了名的,在村里人缘相当差。一朝落魄,自然是万人唾骂。
    不远处,去河里挑水的丁大妈听到这边的议论声,再瞧瞧北坡那边正在推茅草屋的一群男人,眼神闪烁。赶紧回了家,然后匆匆出门,去找做了几年寡妇的三女儿陈氏了。
    第016章 寡妇心酸
    陈氏和李氏完全是一丘之貉,俩人关系很不错。可自从王大山死后,李氏就不大看得起她,两人也渐渐断了往来。从前王家好的时候,陈氏骄傲自负,眼睛长在头顶上,得罪了不少人。她男人死后,她过得艰苦,娘家不管她,有人看她可怜,想帮衬一二。她性子傲,宁可让长子去镇里给人刷马桶,女儿给人做丫鬟,也不接受他人施舍。
    丁氏来的时候,她正在晾衣服。
    “娘不在家里替大哥照顾儿子,怎么有时间来我这儿了?”
    清楚母亲性子的陈氏对丁氏态度并不好,连给母亲喝的水都舍不得放糖,还是凉水。
    陈氏语气不无讽刺。
    丁家穷,偏偏儿女多。陈氏因生得漂亮,十二岁起就有不少人上门提亲,父母想靠她多挣些聘礼来给四个儿子娶妻,拒绝了好些人家。后来王大山看上了她,并且给了十两的天价聘礼,父母欣喜若狂,便将她嫁了。
    当时左邻右舍都夸她好命,与她一般大小的少女个个对她羡慕嫉妒恨。可王大山不争气,又早死,丢给她七个孩子,她日子过得苦,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没了倚仗,天天下地干活累得汗流浃背,脾气便一日比一日暴躁。回去求助父母,父母却各种哭穷,还想让她卖了地贴补大哥二哥的几个孩子。
    陈氏气得大哭了几场,然后和娘家断了往来。
    丁氏像是没看懂女儿的不耐一般,进门就先打量一眼屋子。当初王家分家,大房分得房间最多,光是卧房都有八间,再加上厨房,杂房,还有一间单独的澡房。
    那时的王家可谓风光,墙上随时都挂着干货和肉,如今却只有几个旧筲箕。靠墙的木椅还是好几年前做的,陈旧的木桌上放着一个碗,碗里是早上未吃完的咸菜。
    一个字,穷。
    丁氏看着这样的王家,长叹一声。
    “当初把你嫁过来,以为你能过上好日子,不像你几个哥哥弟弟他们,没想到…”
    看多了母亲装无辜装慈善的嘴脸,陈氏只觉得厌恶。
    “娘有话就直说吧,待会儿我还得做饭。”
    其实她哪里会做饭?刚嫁过来那会儿王大山宠着她,什么也不让她做。再加上当时王家未分家,还有两个妯娌做家务。她便天天揣着瓜子花生糖果东家窜西家走,要多逍遥有多逍遥。分家后,夫妻俩都懒惰,为了谁做家务这事儿几乎天天吵。还是几个孩子懂事,大点的就帮着做饭捡柴,小的就摘菜洗菜。两个大人,却是要自己的孩子伺候。
    丁氏哪里不清楚自个儿女儿的性子?但她没揭穿,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周氏要在北坡那边盖房子了,你可知道?”
    陈氏一怔,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
    她眼里飘过一丝奇异的情绪,随后淡淡道:“关我什么事?”
    丁氏注意到她手指微微捏紧的小动作,“我知道你的心思,可当年季家那么穷,比我们家好不到哪里去。你若是嫁过去,也过不了好日子,还得摊上那么个恶婆母…”
    “够了,你有事就直说,别跟我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陈氏突然发怒,语气格外不善。
    丁氏有些怯意,尤其想到当初王大山死后,女儿来求助自己,自己没管,便更心虚了。
    “你五弟已经快二十了,却还没娶妻。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她咬了咬唇,眼神怨念,“前儿个我去找周氏借钱,她支支吾吾的就是不肯松口。如今却肯花大价钱来盖房子,说明她手里肯定有余钱。你和她家住得近…”
    原来是找她去向周氏借钱来了。
    陈氏手指紧握,努力克制胸中怒火,“当初大山死的时候,我去求你,你怎么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在,你儿子没钱娶妻了,你又来找我这个泼出去的水,不觉得可笑吗?”
    丁氏脸色尴尬,但想起家里的情况,不得不继续道:“闺女,不是娘狠心,只是这几年咱们家过得也苦。你大嫂又怀孕了,你二嫂也快生第六个,家里人口越来越多,都快揭不开锅了。”
    她说到此,还挤出了两滴眼泪,满脸凄楚,“眼瞧着你二嫂的孩子生下来怕是都吃不上饭,长大了都不知道住哪儿。你守着王家老屋,不愁住,又有十亩地,也不愁吃的。春花和大柱子每月还有银钱拿回家,可咱们家呢,老四腿断了,没办法下地…”
    “那是他活该!”陈氏语气冷厉,“谁让他偷人家东西?人家没把他告上官府你们就该烧高香了。”
    “那可是你亲弟弟,你怎么能这么说他!”
    丁氏眼泪一收,眼中现出不悦之色,语气责备。
    “他敢做我就敢说,你想听好听的就回去,你那几个宝贝儿子有的是甜言蜜语哄你。还有,让你们家人以后都别来找我,省得我说话他们听了刺耳。”
    “你…”丁氏怒容满面,“你这个不孝女,狼心狗肺…”
    “我不孝?”
    陈氏霍然起身,“当年李家给我的聘礼你们一分都没给我,全都用来给大哥二哥娶妻和添置家具。后来为了老四,你们又把六妹卖去给人家做妾,六妹难产血崩你们把她的尸体抬到人家家门口大哭大闹,得了五两银子却连个丧礼都吝啬给六妹办,还是我出钱葬了六妹,你们又巴巴的来收礼,所有的钱都拿给老四娶妻。大嫂生第一胎的时候我送去一两银子五斤肉三十个鸡蛋,我生春花和大柱子的时候她连面都没露。父亲下地摔了腿,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全都来找我要钱,买了鸡鸭鱼肉父亲却连口汤都没喝到。去年小柱子发热家里没钱去镇里请郎中,我去求你,你还记得你当时是怎么说的?‘男孩儿要贱养,不能太娇贵,熬过一晚上就好了。再说小柱子没了,我还有三个儿子。少一双筷子,也少些负担…’”
    说到这里,陈氏眼眶红润,怒声道:“这么多年你怎么对我的?你有脸说我不孝?”
    她声音很大,挖了野菜回来的季菀和季兰季香两姐妹刚好听见。
    “二姐,是丁大娘。”
    季兰小声说道。
    “别管闲事。”季菀叮嘱道:“大哥和二弟也快回来了,你们赶紧把野菜背回去,帮着大伯娘做饭。大哥二弟回来,肯定饿了。”
    “嗯,好。”
    季香季兰都乖巧的点头。
    第017章 极品亲娘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却说季平和季城赶着牛车来到兰桂镇,在集市找了个角落把背篓放下,对着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便开始喊道:“卖葱油饼咯,又香又好吃的葱油饼,外酥里软的独家秘方,三文钱两个。”
    季平年纪大点,比较放得开,声音洪亮又热情。
    季城有些腼腆,但看哥哥喊得起劲儿,也跟着吆喝起来。
    这时候,一个穿七成新蓝衣长衫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好奇的问:“什么是葱油饼?”
    镇上小贩小摊不少,卖早餐的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却从来没听过卖葱油饼的。
    季平一看有人来问,立即答道:“这是我家里做的新鲜吃食,香软好吃,老少皆宜,您要不要买两个试试?”
    他打开盖子,顿时一股扑鼻的葱香味迎面而来,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中年男子道:“三文钱两个,也太贵了吧。”
    “大叔,我们家的葱油饼独一无二,用了油、葱、姜、花椒还有独特的椒盐和葱油等调料,绝对好吃。”
    季平诚恳的解释,这是季菀特意叮嘱的说辞。
    果然,那中年男子来了兴趣,“行,那就来两个吧。”
    “好。”
    季平眉开眼笑,用油纸包了两个葱油饼递给他,季城收钱。三文钱,就这么轻易赚到手了。
    中年男子拿着葱油饼,先尝了一口,果然唇齿葱香,外酥里软。
    “真好吃。”
    他目光赞赏,“再来两个,不,四个。”
    季平大喜,立即给装了四个,季城喜滋滋的把钱装兜里,吆喝得更大声了。
    中年男子走了几步遇到熟人,对方好奇的问:“你这买的是什么?”
    “葱油饼。”中年男子抬手一指,“集市那边两兄弟再卖,你也去买吧,比馒头面饼都好吃。”
    “真的?”
    对方听他这么说,再加上那葱油饼的香味实在诱人,也被勾起了食欲,连忙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
    “小兄弟,给我来两个葱油饼。”
    才这么一会儿,又来了客人,季平兄弟俩喜不自胜,忙装饼的装饼,收钱的收钱。
    “您拿好,慢走。”
    新鲜美味的葱油饼就这么宣传开来了,镇上有钱的人多,很少有计较葱油饼贵的。毕竟一碗面,都要花两文钱,葱油饼可好吃多了。而且还方便带回去给家人吃。
    “这葱油饼怎么做的啊?外酥里软的。”
    “有葱、还有花椒,好像还有姜的味道,但这饼里面看不见姜,真是神奇。”
    客人们议论纷纷,惊叹又疑惑。
    季平和季城没有回答,事实上他们也不懂这个葱油饼怎么做的,只知道味道好,意犹未尽。
    四十八个葱油饼,很快就卖完了。
    两兄弟高高兴兴的收摊。这时候,一个戴银钗的妇人走过来,看见背篓里空空如也,不由得面露失望。
    “你们的葱油饼这么快就卖完了?”
    儿子从邻居小朋友那里看见葱油饼,闹着要吃,她打听了哪有卖的,匆匆而来,结果还是晚了。
    季平察言观色,道:“只要不下雪,我们最近天天都会来卖葱油饼,您可以明天早些来。”
    只能如此了。
    妇人叹息,转身走了。
    季平和季城收拾好东西,赶上牛车,路上拉了一对老夫妇,又收了两文钱,高高兴兴的回村了。还没到家呢,就听见隔壁陈寡妇家的争吵声。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