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老太监答应下来,又道:“陛下,听说侯爷一家今日到秦府去了。也不知道情形如何,可别真的挨板子才好。”
天顺帝一听便笑了。
秦老这次动了真肝火——事情的始末前后联想起来,当日在山水镇上李文武夫夫为何避而不见,一目了然。
虽庆幸小辈们过得好,可想起来秦老还是心里堵得慌。
那日李文武和张河送灵回京,秦老和天顺帝前后脚到李府祭奠,只给了李文武夫夫一声哼,而后坐在灵堂给李家阿父阿爹烧了足足半个时辰的纸钱。
嘴里便说着:“宇儿,是我没照顾好孩子们。你阿父要是生气,你让他晚上来找我,是罚酒还是打手板子我都认。”
又说:“怪我,老了老了,眼睛不好使了,竟没认出文哥儿来,白白让他们多吃了那么多苦头。”
再道:“老兄啊,愚弟有愧,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颜见你啊。”
虽有三分做戏,可说道伤心处也是老泪纵横。
别说李文武在一旁听着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便是天顺帝事后听说,也替他捏了一把汗。
那日之后,秦老再未过府。
李文武有孝在身也不好登门赔罪,只能托何谚从中斡旋。
不过效果甚微,依旧没得一个好脸色。
天顺帝也做了一回说客,秦老却道:“陛下不用担心,我就是给他们吃点教训。好教他们知道,就算长大了,翅膀硬了,该依靠老人家的时候,也要记得少逞能。”
天顺帝看他未曾真的恼怒,便撒手不管。
此时颇有些幸灾乐祸地说:“昨日因,今日果。秦老不是不讲道理的人,玩够了也就好了。不过,都说贺林轩那张嘴没有糊弄不住的人。朕却有些好奇,这次他能不能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帮师兄度过这一劫。”
另一厢,秦府。
秦老正抱着诺儿坐在榻上,听他和李信说南下这一路的见闻。
李文斌和张河去客院找蓝氏说话,李文武、贺林轩和何谚则陪坐一侧。
和老人孩子笑声不断的气氛截然不同的是,三人安静如鸡,透露着无形的紧张。
见老人家是打定主意不理睬他们,无辜被卷入其中的何谚实在有些难熬。
他看了眼坐得笔直、一脸苦相的李文武,再看贺林轩还喝着茶笑着看诺儿说话,很是悠闲的模样,忍不住倾身过去,小声道:“林轩,你要是有法子,还是赶紧哄哄我师父。你看你阿兄,都出汗了。”
贺林轩看了一眼,笑了笑,也压低了声音说:“稍安勿躁,等着就是了。”
何谚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侧过身给李文武倒了杯热茶,示意他放松一些。
小半个时辰后,诺儿和李信终于说完了此行的趣事,转而问起秦老爷子的近况来。
秦老满口都好,脸上全是笑容。
诺儿眨了眨眼睛,说:“可是太爷爷,我听阿伯说你心情不好,都哭鼻子了呢。”
李文武:“……”
秦老:“……”
他阴恻恻地瞥了李文武一眼,摸了摸诺儿的小脑袋,慈祥地问他:“你阿伯还说什么了?”
诺儿没看到李文武拼命给自己使眼色,认真地想了想,说:“阿伯就说了这个,让我听太爷爷的话,逗您开心呢。”
“真乖。”
转过头秦老却变了脸,不阴不阳地瞅着李文武说:“你倒是会找帮手。”
“阿爷……”
李文武告饶,见老人家一脸嫌弃,那张哭丧的脸差点挂不住了。
诺儿拉着秦老的手,有些好奇地摸了摸手背上衰老的褶皱,不过他还记着阿父交代的正事,凝着小脸严肃道:“太爷爷,你不要难过。”
“阿父说南陵是个伤心地。自从来了这里,阿爹,还有阿伯阿么也不开心,总是躲着我和阿兄偷偷抹眼泪呢。”
诺儿小大人样地叹了口气,说:“诺儿想回家,可是阿父说,以后我们的家就在这儿了。家就是家,苦辣酸甜,柴米油盐。累了,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都不能逃避,要一起努力去面对,去解决烦恼。”
“太爷爷和我们就是一家人,诺儿想让太爷爷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我陪你说好听的,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这样就没有时间生气了。哦,对了!”
诺儿招呼着李信把他们带来的东西拿过来。
打开木匣子,却是几卷宣纸和文房四宝。
诺儿说:“我最近学了一个新法子——谁惹我不高兴了,就画一幅大作送给他。这办法可好用呢!没有它解决不了的烦心事,要是画一幅不解气,就画两幅。阿伯不是惹您不高兴了嘛,我教你怎么对付他。”
说着他瞅了李文武一眼,提笔在宣纸上涂抹一番。
不一会儿,一个歪鼻子斜眼却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是李文武的画像,跃然纸上。
秦老看得哈哈大笑,直夸他天资聪颖有慧根。
诺儿拉着他一起来,两人边画边讨论。时不时瞅李文武两眼,再落笔,也不知道画成什么模样了,每每乐不可支。
待到大作落成,一老一小的脸上沾着墨迹,尤其是诺儿鼻尖上一点黑,逗笑了一群人。
不过,等大作问世,李文武就笑不出来了。
只见画上的人,一手扶着顶在脑袋上的水缸,一手捂着屁股,脸上挂着两行宽泪,可怜兮兮地看着画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