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页

      虽没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怎会不知道,这位秀女雅珠先时被两位娘娘另眼相看,齐姑姑才对她照顾有加,这会儿席也散了,菜也凉了,也到了翻脸清算的时候。
    姝菡看着她一副前倨后恭嘴脸,心里说不出的腻歪,可是如果有的选,她还是不想按着旁人的想法“出人头地”。
    齐姑姑虽然心疼损了收益,心里不痛快,除了恶语伤人几句,却也没法做得更过,见姝菡明明听到还是一副我行我素不动如山的淡然样子,只恨恨往一旁又啐了一口。
    到了下午,就不会再有人来。
    余下的四十几人,由蔺嬷嬷、寒姑姑和赵嬷嬷商量着按各处缺口把人填补上,自然是活多人少,供不应求。
    姝菡只当一切和自己无关,午休时照旧到井边打水。
    刚回身,一袭青绿宫衣的寒姑姑站到她的面前:“膳药间尚缺一个会写字的医女,我欲荐了你去,你可愿意?”
    第19章 【医女】
    姝菡揣着小心跟在寒姑姑身后,青石砖夹道里安静得只闻她二人的脚步声。
    方才听寒姑姑讲,这医女的差使虽不轻巧,但跟洒扫粗使的杂活儿比,将来好歹是个可以安身立命的手艺。
    姝菡知道,这是寒姑姑一番美意,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就痛快应了。
    走了近两刻钟,姝菡先时还处处留神经过的地界,想着万一没被相中,也好原路再摸回去。
    然而,绕过第三十七个分岔路后,姝菡只剩下一个想法:每处墙垣檐脊都长的一个模样,根本无从分辨……
    寒姑姑终于停下脚步。
    “前面院子就是了,进门前我多啰嗦两句。等会见到人机灵着点,嘴要甜人要勤快。顾嬷嬷脾气虽急躁,但不是歹人,你若能被长久留下,以后自有造化。”
    “谢姑姑提点,我不会给您丢脸的。”姝菡心下感激,只念着以后有机会,定要报还。
    寒姑姑点了点头,往前几步叩响门板。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十三四岁、穿着葛布外裳的宫女才把门打开,一边抹着头顶细汗,一边问好:“寒姑姑来了,我方才在里间捣药来迟了,实是对不住。”
    “无妨,顾嬷嬷在吗?”
    “嬷嬷她半个时辰前就被咸福宮的芳菲姐姐匆忙叫走了,眼下还没回来。”
    寒姑姑没想到扑了个空,有些为难地看了眼姝菡,保举的事是她临时起意,事先没和顾嬷嬷商量,本想当面帮忙说几句好话。
    可下午还有几十名秀女的去处没定,差事耽误不得,无法久留。
    姝菡看她面色为难,赶忙说:“姑姑先去忙正事,我在这里等嬷嬷就是了。”
    寒姑姑别无她法,只得嘱咐那留下看家的宫女:“这是上个月才入宫的雅珠,是我特意荐来给顾嬷嬷做侍女的。我这会儿有事先走,把人留在这儿了,你帮我多照应着些。”
    想想,又不放心地嘱咐:“若是嬷嬷回来有什么吩咐,随时去永巷的议事堂寻我。”
    “姑姑放心,灵芝一定把话给嬷嬷带到,也会照顾好这位姐妹的。”
    送走了寒姑姑,灵芝栓好了门,拉着姝菡进了内室,边走还边絮叨。
    “总算是又来人了,前阵子茴香姐姐出了宮,豆蔻姐姐又调去了寿康宮,只剩下我一个,忙死个人。哦对了,我叫灵芝,翻过年15岁,你叫什么来着?”
    “我叫雅珠,今年16了。”
    “那就是雅珠姐姐了,你先在这儿坐一会儿,我还要去捣药,太阳落山前要是不能拿到外头焙干,就全都白费了。”
    “灵芝妹妹先忙就是了,不用管我。”
    灵芝也没和姝菡客套,直接去了屏风后头继续手头的活。
    姝菡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环视一圈,发觉这院落和旁处比,着实有趣。
    屋子里一面墙尽是药匣子,布局和市井里的药堂类似;院子里晒的、屋子里摆的也尽是未经炮制的药材,有的还带着枝叶。
    不像是皇宫内院,倒像是御街上那家开了百年的保和堂。
    唯一不同的,是此处的药匣子上,还没上名签。
    想来,这便是寒姑姑保荐自己来的原因。
    唉,要是万一被留下了,是不是也要随了这位顾嬷嬷的性子,改了个上口的名字,诸如藿香、朱砂什么的?姝菡不禁脑补。
    又坐了一会儿,顾嬷嬷还没回来,而灵芝在里间卖力捣药的声音不绝于耳。
    “灵芝妹妹,可用我帮手?”
    姝菡绕过屏风,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就好心询问。
    “不用的,不用的,嬷嬷向来不喜外人碰她的药,要是被她知道了,我定要挨骂的。”
    说完又觉歉意,显见得把姝菡当了外人。
    姝菡想了想:“那我帮你倒杯茶来吧。”
    灵芝舔舔干裂嘴唇,点头称好,想想又说声多谢,对这个新来的姐妹好感骤增。
    姝菡在前院看了一圈,没找到茶水间,只得过了穿堂去后院找。
    这处却比前面轩敞得多,却没有屋舍。
    地里好几畦叫不出名的植物长势正好,其四面还拉着防风围挡,四角引了活水,竟冒着热气。
    姝菡收起好奇,又左右看了一圈,终于在靠墙的草棚里发现了一处灶头。她又打旁边井口打了半桶水,把灶边的铜壶灌满,又手忙脚乱点火生了灶,然后,就拣了个小杌子坐在一旁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