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五百二十二章 好战必亡

      烈日当头,当最后一名秦军倒在地上,整个战场瞬间沉寂下来,只有李牧的军令还在空旷的战场上传荡。手机端
    秦赵之战历时近两个月,终于结束了。
    两个月的时间很长,但对于这场战争来说,却短暂的令人惊讶。
    一开始,王翦是想将战争拖到明年春耕,彻底拖垮赵国的后勤,让赵国在十年之内都无法回过气来。
    一开始,李牧还在为战争而担忧。他不怕与王翦对阵,但却担心赵国的后勤无以为继,最后不得不向秦国低头。
    可从李牧、姜二人参战到结束,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翦便带着他的军队狼狈而逃了。
    王翦战败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姜与李牧联手,已经毫无破绽了。
    李牧号称军阵之神,若论两军对垒,就连王翦也要处于下风。
    而姜用兵则诡异多变,让人摸不清套路。
    最开始,姜无令出兵,打了王翦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一战,姜无视李牧军令,无视了秦国的右翼大军,令自己的左翼军团直攻王翦中军,让王武陷入两难之境,直接崩了全盘。
    姜与李牧互补互足,堪称最佳搭档。
    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有秦国的,也有赵国的。
    任何人看到这一战的惨烈,或许都会感慨一声国虽大,好战必亡。
    赵国看似击退了外辱,可实际上却是损失惨重。
    秦国看上去似乎完成了战略目的,可实际上却是什么实质的好处都没有得到。
    姜也不喜欢这样的战争。
    姜想要的战争,是劫掠,就像两年前劫掠匈奴那样,劫掠外族的资源。
    战场上,可以纵兵抢夺,外交上,令他国进贡。
    以四方之财养一国,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
    ……
    战后打扫战场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几万人的尸体堆积如山,或聚尸焚烧,或挖坑掩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一战,姜与李牧借着打败王翦之威势,不久后必然名震天下,东方六国之内,将无人不识李牧、姜之名。
    秦国越是强大,李牧与姜的重要性就越大,威名也就越盛。
    可实际上,李牧与姜的功劳,却是建立在这数万尸体之上的。
    这一战,秦国阵亡三万七千余人,被赵国俘虏一万两千人,堪称损失惨重。
    随王翦撤离的九万余人中,或许还有不少重伤。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来说,哪怕只是轻伤,如果发炎的话,依然会要了人命。
    两个月前,王翦带着二十万大军一路破城,那是何等威风?
    两个月后,王翦就只能带着九万余残兵狼狈而回。
    赵国这一战虽然胜了,可实际上,战争最开始的那一个月,赵国可谓是节节败退。
    统计两个月的战损,赵国至少阵亡十几万人,农田被毁无数,今年秋天将颗粒无收。
    若非王翦治军极严,破城后没有纵兵抢夺,否则赵国的损失将会更惨。
    而且王翦是败走的,安阳的武库、粮仓、包括王翦的军粮都留了下来,算是弥补了赵国一些损失。
    接下来的战争,将不在战场上,而在于朝堂之上,以及卫庄与李信的战场。
    李牧当天夜里便发了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送往邯郸,请求出兵秦国,继续扩大战果。
    与李牧的战报一起送往邯郸的,还有姜的战报,同样请求出兵秦国,乘胜追击。
    出不出兵不一定,但这是一个态度。
    秦赵两国早已互派使者,接下来两国将会展开激烈的辩论,姜与李牧的态度,既是赵国的底气,同时也是威慑秦国最有利的武器。
    接下来,王翦会与李信合兵,与姜、李牧、卫庄三人的军队对峙与秦赵边境。
    一旦朝堂上没有谈拢,提出的条件无法让各方满意的话,大战还会继续。
    姜现在之期盼着,卫庄能够战胜李信。
    至少也要在王翦与李信汇合之前,抢先一步战胜李信。
    卫庄若再胜秦国,赵韩结盟的威势必然大胜,届时赵王室与韩王室哪里还会将秦国放在眼里,趁机取得好处才是要紧的。
    其实这一战打到现在,赵韩两国已经名震天下了。
    只要让赵韩两国的官员和百姓们认为,赵韩两国结盟便可抵挡秦国,不但两国的关系会更加亲近,就连官员和百姓心中也会涌起一股希望,强国的希望。
    当然这种希望只是韩国想要的,而且这只是如梦幻泡影一般的希望。
    秦国尚未尽全力,但赵韩两国早已经全力以赴了。
    ……
    李牧大营。
    李牧站在首位,起身拱手示意一圈,大喝道“诸位,此战,大胜!”
    众将士齐声高喝“大胜!”
    即便这一战未竟全功,但却也是一场辉煌的胜利,值得众人兴奋、激动。
    在场众人都是李牧亲信,事实上在众将士想来,若是赵国从一开始就派李牧抵挡秦国,赵国早就赢了,根本不会损失如此之大。
    李牧振奋道“此战全赖众位将士用命,李牧感激不尽。”
    众将喝道“此战乃大将军领兵有方,末将等不敢鞠躬!”
    虽然只是胜利后的客套话,但众人说出来,却是真心实意的。
    李牧转头看向姜,抚须笑道“儿,此战,你当居首功。”
    姜谦虚道“末将不敢,只求大将军莫怪末将违抗军令便可。”
    李牧笑道“本将命你突破秦军右翼,攻袭王翦后路,你不是已经做到了吗?如此,何来违抗军令。”
    此事当众提出,自然是防止有些人背后嚼舌根,说姜乃李牧之徒,李牧便法外容情,不治姜违抗军令之罪。
    若是军法再严苛一些,姜还真会被李牧治罪。
    左翼抵挡敌军右翼,才是姜的责任。
    姜带兵攻打王翦中军,若王武当时不顾伤亡,放弃盾牌大阵,快速行军攻打李牧后路,哪怕只打到一下,姜都要承担责任。
    不过军令虽如山,但也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说。
    只要能打赢战争,稍微违抗一下军令又何妨?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