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64页

      天保七年,她的兄长死在战场上,周浣被召回洛阳,下狱。
    韩舒意去求过娄氏,她不要这个上党王太妃的名头了,她愿意进宫服侍她。然而娄氏苦笑:“阿舒当真以为,我这个儿子,会听我的话吗?”——如果他听她这个做娘的话,又怎么会杀了他的兄长?
    韩舒意不死心,花了很多钱财,求了很多人,李氏进宫求过她的堂姐。她的堂姐与她说:“上党王没什么不好,就是排行不是太好。”一个荒谬的预言,说亡周氏者黑衣。周洋问左右,何者为黑,左右回答他说,漆为黑。周浣行七。
    韩舒意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借口。
    很多事情,都不过是借口。那背后是势力的集结、涌动,不甘心。周洋曾经利用过的势力,在他上位之后,逐渐围在了韩狸与周浣身边。有些人想起来,他的父亲曾经说过,这孩子像我。
    那就是周浣的原罪——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欢心的孩子来说。
    周浣死在次年。
    周洋尤不解恨,逼迫李氏改嫁周浣的家奴——是他动手杀死了他的主人。
    韩舒意有时候觉得如果她死得早一点,未尝不是一种福气。但是她没有这个福气。就像当初她的母亲担心过的那样,就像她的兄长担心过的那样,她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最后孤苦伶仃。
    娄氏让她进宫,她便进宫。娄氏没有问过她为什么没有死,她问过她自己。她想如果娄氏问过她,一定不敢收留她。
    她想看着周氏天下到灭亡的那一天。
    她相信她是能等到的。
    第346章 九娘出阁
    兴和二年七月末,谢冉领军出征,天子亲上城门,以壮行色。
    韩狸伏罪之后,假作贺兰袖的人与王政接头。倒是证实了王政没有说谎。但是他没有说谎不等于贺兰袖没有,他不是贺兰袖的心腹。便是,谢冉也不认为可用。不过是妇人之见罢了。他不相信贺兰袖的判断。
    当然他也没有带上韩狸。
    韩狸如今在牢里,韩舒意命大,被救了回来,只是弱,仍留在掖庭苦役——反正嘉语不敢收这个祸害。
    嘉语回府,最高兴的当然是周乐。他与她抱怨道:“你阿兄再找你进宫,是不想要外甥了!”
    嘉语无奈按住他的手:“似郎君这等人,哪里要愁这个。”
    周乐但笑。
    嘉语又道:“你那位表哥,可是个厉害人物。”
    周乐奇道:“你郎君我难道不够厉害?”
    嘉语打了他一下:“和你说正经的,你都问我阿兄要了王郎君,怎么不一并把你表哥要回来?”周乐得到宫里的消息,不比她慢多少。这人下手也快,谢冉不信王政,他就使人把他捞了出来。
    周乐吮她粉白的耳垂道:“我有把柄在你阿兄手里,是个好事。”
    嘉语心道韩氏兄妹算什么把柄,她阿兄心肝宝贝的妹子还在他手里呢。却忽地生出疑心来:“那个突然冒出来要杀你表妹的宫人,却不知道是谁的人。”
    周乐心不在焉地道:“你表姐的人吧。”
    “当真不是郎君的人?”
    周乐只是笑:“三娘恁的多心。”他手下重了,她呼吸吃紧,便无暇多问他些什么。
    周乐抱起她往卧房走。才进门,嘉语就看到了那张玛瑙打制的床。一眼看去,红如海棠。他像是将她放在花心里,硬的玉,软的人,一冷一暖,散开来乌发一蓬。周乐有瞬间的眩晕。
    就听得他娘子娇声道:“……有点凉。”
    他哄她道:“这就不凉了。”
    背后寒凉,唯肌肤相接处滚烫。嘉语贪恋这点暖,不由自主贴近他,喜得那人无可无不可。倒后悔这床打得晚了。
    一时春色无边。
    到云散雨收,嘉语难免倦怠,由着他拢在怀里。那人的手横竖是不肯闲着,嘴也是。一时说道:“按说也能摸到三娘的骨头,只不知怎的,有时候又觉得没有。”一时又问:“这床好不好?”
    嘉语怕羞,只管装死不肯回话。
    周乐逼了她一回,方才掩面道:“郎君觉得好就好。”
    周乐亲了亲她,感慨道:“我从前怎么会放过你。”
    嘉语取笑他:“郎君有眼无珠。”
    周乐:……
    周乐恼起,便要动手,嘉语忙求饶道:“是我不对……郎君且饶我这回。”
    周乐恨恨咬她一口:“那还不赶快从实招来!”
    嘉语随口道:“不外是为了名分罢了——我不肯作妾,郎君又娶不得我。”
    周乐不信:“三娘会在乎这个?”
    嘉语道:“我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了……总要有个念想,不然怎么撑得下去。”她如今什么都有,那自然又不一样。
    话这样说,心里却想,没准他是对的,根本就不是名分的问题。她那时候就住在他的双照堂里,外头早当她是他的人。哪里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她根本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也没想过走别的路。
    她就是吊着他。
    她就是害怕——怕他得了手,不过新鲜得几日。难道她还能和他后宅里那些莺莺燕燕去撕、去抢?她没那个脸皮,亦作不出那等事。这点子惧意存在于她的心里。活过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不相信他们能有善始善终。便又道:“……那时候遇见的小人多了,难免不把人往坏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