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0页

      “真的?!”
    这会崔三婶可是真的喜出望外了,转头对崔三叔说道:“当家的,咱多换点布料,过年给孙子做身新衣裳吧。”
    崔三叔没说话点了点头。
    唐阮阮说着看向他家的鸡窝,“大婶家的鸡喂得真好,我觉得七毛钱一斤收了也不亏,当家的你说呢?”
    唐阮阮说着看向叶淮生。
    叶淮生听到唐阮阮喊自己当家的,心里顿时就乐开了花,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我看行。”
    崔三婶一听心里就乐开了花,也不自己亲自去通知了,而是喊出儿媳妇让儿媳妇去通知,看着儿媳妇出了门,崔三婶满面笑容地对唐阮阮说道:“大妹子你放心,我们村里的鸡多着呢,我儿媳妇保准给你都通知到了。”
    “那就多谢大婶了,只不过这个价钱可就只有您一家,您可别说漏嘴了。”
    唐阮阮看着崔三婶说道。
    崔三婶立刻保证道:“大妹子你放心好了,我的嘴最严了。”
    唐阮阮对崔三婶说道:“那大婶,咱们趁着他们还没来,先把您家的鸡称称。”
    “行,我去屋里拿称,大侄子要不进来坐坐?”
    大叔热情道。
    大婶叫他们大兄弟大妹子,大叔叫他们大侄子大侄女,这称呼唐阮阮已经无力吐槽了。
    反正买完东西之后大家都不认识。
    “不了不了,咱们先称吧。”唐阮阮摇摇头道。
    崔三叔崔三婶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拿出称称了称,八只鸡一共二十九斤七两,唐阮阮按三十斤算,本该二十一块钱,但是刚才崔三婶说要换布,唐阮阮将将背篓放下,崔三婶一看到布料就两眼放光。
    将唐阮阮带到屋里,唐阮阮看到屋里还有两个年轻男人,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还有一个三四岁地小孩儿,想必就是刚才崔三婶说的孙子了。
    唐阮阮一样一样的将布放到炕上。
    崔三婶的小女儿看到布料也忍不住放下饭碗跑过来。
    唐阮阮这次带来的布料都是捡着结实保暖的布料选的。
    崔三婶看看这块,又摸摸那块,感觉哪一块都舍不得。
    “娘,娘,你也给我扯一件新衣裳吧。”崔三婶小闺女拽着一块红底蓝花的布料说道。
    崔三婶瞪了她一眼,说道:“家里少你吃了还是少你喝了,丢人现眼!”
    最终选了两块布料,一块深蓝色的,还有一块就是刚才闺女说的那块,唐阮阮忍不住笑了笑,这大婶刚才说的狠,心里还是疼闺女啊。
    两块布料折了三块五毛钱,这次唐阮阮没有给他们打折,毕竟刚才已经给了两次优惠了。
    又从钱包里数出十七块五毛钱递给崔三婶。
    崔三婶眉开眼笑的收了钱,崔三婶的小女儿也满脸欢喜的给唐阮阮倒了一碗水。
    唐阮阮喝了一口热水,再次来到后院,崔三叔和叶淮生已经用粗麻绳将鸡绑了起来。
    这时候崔三婶家前院也热闹起来,原来是崔三婶儿媳妇去通知卖鸡的人来了。
    第125章 收,都收
    “他三婶儿,栓子他娘说你家有收鸡的,真的假的?”
    一个踩着小脚的老太太进来问道。
    崔三婶迎上去扶住她说道:“大嫂子我骗你干啥,这不就是这大妹子,六毛钱一斤嘞,比县上肉联厂收的还贵一毛。”
    老太太一听就乐了,说道:“那你们等着,我这就回家抓鸡去。”
    “那大娘您先去抓鸡,我这直接带来了。”
    一个年轻的小媳妇手里提溜着三只乱扑腾的鸡说道。
    生意上门,唐阮阮也顾不上喝水,借了崔三婶家的后院和称就称起来。
    接下来崔三婶家就热闹了,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四五十岁的当家女人,都提溜着自家的鸡鸭上了门。
    叶淮生负责称,唐阮阮负责给钱给票给布。
    唐阮阮和叶淮生收鸡不光价钱高,还能换布换票,这一下子就激发了村里女人们的热情。
    不多时他们就收了五十多只鸡,一个妇女收了钱满脸欢喜,走到唐阮阮面前,轻声说道:“大妹子,鸡蛋你收不收?”
    鸡蛋?
    唐阮阮坚决的点头,“收,都收!”
    城里当然也缺鸡蛋,但是倒鸡蛋的人比较少,关键是运输不便,一个不小心打碎了可就赔钱了。
    但是唐阮阮完全没有这个担心。
    而且现在是冬天,母鸡下蛋下的少,唐阮阮还以为这次下乡收不到鸡蛋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卖。
    唐阮阮打定主意如果收的鸡蛋不多的话,就不拿出去卖了,留下来自己慢慢吃。
    “鸡蛋我给你三分钱一个,大嫂要是愿意就拿来吧。”
    三分钱一个,这位大嫂很满意,自己拿到收购站去卖,也就三分钱一个,这还不用自己出门多好。
    听到唐阮阮说收鸡蛋,顿时又有好几个妇女回家去拿鸡蛋了。
    唐阮阮只觉得冬天母鸡下蛋少,但是却忘了农民们收了鸡蛋都舍不得自己吃,指望着换几个钱,所以家家户户都攒着两篮子鸡蛋。
    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钟,崔三婶家的后院里堆满了绑着的鸡和鸡蛋。
    崔三叔看到这一院子的东西,看向叶淮生问道:“这老多的东西,你们怎么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