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1页

      李三洪望着陆启礼,半晌没有说话。
    陆启礼面色坦荡。
    李三洪忍不住冲陆启礼竖大拇指, 若是一般人听了五百块钱和一万块月饼, 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成交。
    更别说一千块了。
    可是陆启礼从头到尾,都是淡定自若,最后还提出了“分成”,这可不是一般人的见识。
    要知道以后三洪食品厂每卖出一块月饼就有几分钱是陆启礼的,这长年累月下来, 可比那一千块钱要多了去了,他打心眼里有些佩服眼前的年轻人。
    眼光深远!
    其实他不愿意和陆启礼分成,毕竟一千块钱买断了,以后所有的利润都是他的,可是看陆启礼给出的图样和馅儿料,就看得出来陆启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正是他三洪食品厂缺的,如果去了其他食品厂,再创造出来其他的食品,那可是一大损失不说,还会是一大劲敌,说不定以后他的生存空间都会受到压榨。
    他再三衡量之后,发现这事儿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一拍大腿说:“成,五五分就五五分!”
    陆启礼面上微不可见地露出了浅浅笑意,点头说:“好,那我们现在就拟写一份合同吧。”
    “成,写合同!”
    当即陆启礼就和李三洪商量起合同的事儿,相对于陆启礼的温和谨慎,李三洪就是大而化之的性格,这年头的人都比较诚实,没有太多弯弯绕绕的。
    刚刚商业化的社会连合同也是比较简单。
    但是陆启礼还是把细致末节都写到了纸上,以防万一,这一点得到了李三洪的欣赏,他就喜欢陆启礼这种办事牢靠的人,心里不由得就溢出了欣赏。
    两个人从上午就开始聊合同,中午是在三洪食品厂吃的食堂,食堂里有菜有肉,宋微微吃的十分满足,午后就在爸爸陆启礼的怀里睡着了。
    陆启礼继续和李三洪聊合同,一直聊到了下午,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两方签了字,盖了私章和公章,合作合同立刻生效。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出三种月饼来,李三洪还特意给陆启礼空出一间宿舍,让陆启礼暂住。
    “陆同志,你起码要住个一个星期,等月饼成型无误之后,才可以。”李三洪说。
    “行。”陆启礼点点头说:“不过我们今天回家去一趟,晚上收拾收拾,明天再过来。”
    “行。”
    李三洪答应的爽快,又派人开面包车送陆启礼回去,本来是要送陆启礼村的,陆启礼没答应,带着宋微微坐上回村的公共汽车,宋微微昂着小脸好奇地问:“爸爸,我们明天还过来吗?”
    “对。”陆启礼回答。
    “过来干什么呀?”
    “过来做月饼。”
    “那我们就有月饼吃了吗?”
    “对。”
    “太好了!”
    陆启礼想起来一件事情还没和和陆启礼商量,小声问:“对了,微微,你愿意去食品厂住一个星期吗?”
    “爸爸也去食品厂住吗?”
    “对。”
    “爸爸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真暖心,陆启礼笑说:“好。”
    更暖心的是,宋微微把李三洪给的零食掏出来给陆启礼吃,很乖巧地说:“爸爸,你吃!”
    公共汽车上的其他乘客,看着喂爸爸吃零食的宋微微,纷纷都夸奖宋微微懂事,宋微微就喜欢被夸,可开心了,开心地和陆启礼一起回村。
    回村的必然要经过陆家,陆家一家人正蹲在院外的树荫下吃晚饭,一个一晚白面面条,看到陆启礼宋微微过来了,陆老奶奶问一声:“启礼回来了。”
    陆启礼应:“嗯,回来了。”
    “还没有吃晚饭吧。”
    “还没有呢。”
    “要不在这儿吃了吧?”
    陆老奶奶这话一出,陆开礼、朱玉兰、卓子、越子同时把头扭过来看向陆老奶奶,陆开礼朱玉兰都不高兴,正想说自己家人都不够吃了,哪还能留别人吃饭。
    这时候宋微微开口了说:“奶奶,我们不在这儿吃饭。”
    “为什么啊?”陆老奶奶问。
    “因为爸爸说,晚上我们要吃肉,你们这儿没有肉,我们回家吃红烧肉!”
    吃肉?
    吃红烧肉?
    这年头连白面都是稀罕物,陆启礼宋微微居然要吃红烧肉?陆开礼朱玉兰在心里冷笑。
    这种骗小孩子的套路他们太懂,孩子都是馋的,馋别人家的饭啊菜啊,想吃啊,为了让孩子不要丢人现眼,就说家里有,其实啊,就是为了大人自己的面子呗!
    什么红烧肉?
    估计连面疙瘩都没了!
    陆开礼朱玉兰才不相信宋微微鬼话,看着碗中白润润的白面条,感觉更香了。
    陆老奶奶也不相信宋微微说的,她也知道二儿子生活苦,可是大儿子大媳妇瞅她瞅的紧,她也不能送点吃的过去,不然一家子又是鸡飞狗跳的,她尴尬地扯了扯嘴角。
    陆启礼从容地说:“妈,不用,我们回去就做饭了。”
    陆老奶奶只得点点头。
    陆启礼抱着宋微微走了。
    卓子越子听到红烧肉就上心了,吃过饭之后,偷偷地来到茅屋前,果然看到宋微微在吃红烧肉,他们的哈喇子都快流一地了,回家就把这事儿和陆开礼朱玉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