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页

      朱元璋仔细跟舒云解释了一番自己的打算,舒云顿时默然了。大家都觉得生在帝王家是什么好事,实际上,的确是各种不由自主。舒云叹了口气,说道:那卫国公家那边呢?rdquo;
    朱元璋也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神色:那个,要不,将邓家丫头嫁给老三?rdquo;
    舒云差点没气笑了,这婚事哪怕是最终不成,也不能弄成这样!
    如今立国已经好几年了,因为壮年男丁在战争中伤亡严重,男女比例严重不平等,许多地方都得女子出面养家糊口。舒云搞出来的那些作坊一般就是简单的手工业作坊,女子心细手巧,要比男性有优势得多,所以,一直只招收女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这几年看起来社会经济恢复了活力,但是,女性出门做工,已经是大势所趋,根本不可能再回头了!大家都会算账,一家子里头,少一个人就少一大份收入,跟这些女子做工的钱相比,家务什么的,压根算不得什么!你不让家里的女眷抛头露面,那么,你就得受穷吃苦!
    除了极少部分人,否则的话,没有人会愿意回到那个一家子只有男丁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都难得温饱的时代。每年农忙的时节就这么长,农闲的时候,想要多挣一点钱的,自然不能总是留在家里,也是需要挣点钱的。要么出去做短工,要么就是做点手艺活。但是正常情况下,这些其实是挣不到什么钱的,因为需求并不大。以前的时候,除了官府组织的一些工程,很少有地方需要过多的劳力,像是一些常年需要劳力的地方,这些一般都有固定的人手。
    说白了,小农经济时代就是这样,大家都没钱,大家也舍不得消费,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的工作岗位,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家庭之中,女性不再被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家务之类的事情所困,她们可以直接参与劳动,获得报酬,甚至并不比男人低,有的手巧的妇人,挣钱比只会卖死力气,没什么手艺的男人强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说什么女子卑弱,就很不合时宜了!这年头,谁掌握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谁就有发言权!像是在江南那些地方,会刺绣,能织布的妇人原本在家就很有发言权,但是原本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不过是少数而已,而现在呢,稍微一培训,只要不是太愚钝,这些妇人很快就是熟练的女工。
    总之,甭管赚多赚少,妇人赚的钱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女性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至于什么男女大防之类的,也就没有太多讲究了。
    舒云并不想让皇子公主们变成那种长于深宫,不知道民间疾苦的人,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就可以带着人出宫,当然,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在外头过夜就是了。
    皇子公主们都经常在外头抛头露面了,勋贵人家的孩子自然也是差不多,倒是那些文官,家教比较严格,到了如今,还守着原本的规矩,不怎么允许家中的女眷随意出门,毕竟,他们这样的人家,也没到需要自家女眷出面挣钱的地步。所以,宫里头的孩子和那些勋贵的孩子,互相之间自然也就熟悉了起来。
    舒云之所以选择了邓愈的女儿给朱樉做未来王妃,也是因为他们早就认识,互相之间已经生出了一些情愫。如果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他们分开,各自嫁娶,日后也不过就是曾经的一点念想而已,但是,如果将邓家的女儿像是作为补偿一样,给朱棡做王妃,这是嫌事情不够热闹吗?平白让兄弟二人之间生出疑忌来。
    朱元璋很快又出了个歪主意,表示可以让邓家丫头做次妃。
    舒云差点没气乐了,什么次妃不次妃的,让人家开国国公的女儿做侧室,这是结亲,还是结仇啊!
    舒云摆了摆手,说道:算啦,人家也未必乐意做这个王妃,国瑞你就别当自个儿子有多抢手了!只是,樉儿那个性子,这事还得先好好劝一劝他才行!rdquo;
    朱元璋眉头一竖,说道:这婚姻大事,要的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能有什么想法!王保保在蒙元也是一方诸侯,他嫡亲的妹子,还委屈了他不成!rdquo;
    舒云很想翻一个白眼,成婚是一回事,但是婚后怎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你促成这门婚事,为的是促成日后朱樉或者是他的儿孙吞并草原,既然如此,他们夫妻两个之间的感情还是非常重要的。要是这两位成了怨偶,回头对方不肯配合,那就真的要事倍功半了!
    何况,无论如何,妻子才是会跟朱樉生活一辈子的人,如果两人之间一直不谐,朱樉这辈子,只怕也是不会舒心。
    所以,舒云直接说道:陛下你是一国之君,这等小事,就不麻烦你了,回头我来跟樉儿说便是了!rdquo;
    朱元璋讪笑一声,舒云很少会叫他陛下,这么说显然是她有些不高兴了,朱元璋心里琢磨着,果然还是妇道人家,心里头都是想的些情情爱爱的事情,实际上呢,大丈夫何患无妻,在朱元璋看来,若是朱樉日后成了蒙王,就算是王氏不合他的心意,广选美人又如何呢?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舒云仍然不可能爱上朱元璋的原因,这家伙就是个直男癌!朱元璋没那么多时间放在安抚儿子身上,他非常放心地将这事交给了舒云,然后就忙着处理朝政去了。这么多年下来,舒云将一切都打理得妥妥当当,免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朱元璋的许多政策能够顺利推行,背后其实都有舒云的影子。朱元璋一走,舒云思索了一番,就叫来了朱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