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笑谈渴饮半岛血—下
不过,对于赵这个人的了解,方才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只可惜距离原本历史上应该发生在9月的定川砦之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更何况他还需要将已经松散了半年有余的士兵们,重新调整到可以迎战强敌的状态,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远非一两个字能够概述。
不过有关于在这里,其实许多事情都不需要他亲力亲为。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尽快的确认朝鲜半岛上的局势,对于他而言是有利的,虽然高句丽这个nn到现在也没有对他们发起像样的反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驻扎的地点距离敌人的都城平壤实在太近了,如果有个万一的话,一招不慎就有可能会被敌人突袭得逞,这不是康采恩愿意见到的结果,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打一战,而事实上这样的机会正在悄然向他们慢慢走来。
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的稍微有些慢,以至于康采恩和关羽之间的交流大,可以再进行一段时间。
康采恩把关于赵的事情也和关羽说了一遍。然后就介绍了一下此战当中另外几个将领的基本情况,但关于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其中的一些名字曾经出现在他看过的资料上。那些资料恰恰就是与这场战斗有关的。
因此从他的角度看来,这群家伙们除了战死沙场之外,甚至没有多少被历史记录的价值,当然,宋朝的史料原本就不怎么愿意描写武将们的事迹。
只是在这其中是有一个特例的,比如说在庞籍手下的那位狄青。此前就曾经多次出现在历史记录当中,已经看过宋史发展趋势的公安局,还知道这位仁兄将会在以后成为至关重要的人物,不过现在的康采恩与他并没有什么联系。
这对于康采恩来说,狄青或许也能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损失,在整个宋夏战争期间迅速崛起的两位后起之秀当中,第一清是最不应该与康采恩错过了一个可惜康采恩偏偏就没有在庞籍首相任职的经历。要不然在10年之后,康采恩也可以凭借与他们两人的关系,在朝堂之上向上挪动一下位置。
而至于另外一个人。则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间,那位仁兄在前不久刚刚做下了一件丰功伟业,说起来也是和刚才有那么一星半点关系的。
前段时间在汴京的时候,康采恩曾经见过一个叫做李昭述的人,那厮之所以前去拜访康采恩,是想要借助他手下那些擅长土木作业的人,快速的完成一件事情,也好让大宋的防御体系看上去像是比平常更加完备一些。
当然这件事情对他的部署之下最终还是做成了。
当契丹来的使者,经过他的地澶州附近之时,那里还在以修筑堤坝的名义召集民夫,但当他回来再次经过这里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里的城池已经被加固过了,李昭述正是用这种闪电般的修炼速度,让对方意识到河北路的战备能力有多么疯狂。
但这样的动作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比起,北方的契丹来说,大宋在这方面的造诣,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大宋这边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撑他们做出合理的判断,所以契丹那边即便有什么小动作,也会被这边的官员夸大其词的宣传一番。
其实他们的心态也很好理解,因为没人能够证明那些消息都是假的,更何况有些东西比如说布告传单之类的玩意儿,完全有可能是他们兴兵南下的真实依据,当然这其中的确有可能是有人故意作假,释放出了一些假信号,可是对于没有足够情报来源的大宋来说,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就只剩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这对于大宋王朝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因此而造成的恐慌都是他们不得不承受的无奈,当边境的将领们花钱从契丹境内购买到布告之类的玩意儿之后。那种恐慌就开始在朝野上下蔓延起来,甚至皇帝赵祯不得不启用了待罪在家的王德用镇守北边,同时还连续调整了包括河东路和高阳关在内的各种军事部署。
但是这些部署在康采恩看来,纯粹就是多余的动作,其他人如果真的胆敢兴兵南下的话,哪里会给你这么充分的准备时间。他们一开始所想要做的事情或许就是讹诈土地而已,于是李昭述所震慑过的那位刘六符,因为大众朝野的臣子们带来了一条非常不好的消息,契丹皇帝想要得到五代时期没能够拿到手的关南之地。
关南之地指的是哪些区域?关羽是没有兴趣知道的,他只知道这是一场土地讹诈,在这样的讹诈面前,谁要是敢轻言放弃,那必然将会遭遇朝野上下的痛骂。和历史的口诛笔伐,当然后来有人的确那么做了,只是那厮因为变法的缘故,而得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一致称赞,所以也就没有几个人记得他做下了这种蠢事了。如果那种就是30年之后的事情了,在皇帝赵祯这个登上皇位已久的人看来,契丹的威胁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
虽然大宋与西夏的战争已经让国库连年透支,再加上内部趁机出现了一些慌乱,尤其是江淮一带出现的混乱局面,让他倍感压力,但如果真的展开战争,他相信河北方面能够做出的贡献,应该不会比五代时期少多少。
至于男方,那原本就不是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恰恰相反,如果谈起兵戈之事的话,南方人恰恰是最没有发言权的,那里是钱粮赋税的重地,却不会有多少士兵从那里奔赴战场。
因此皇帝在受到威胁之后,立刻准备派人前去契丹交涉,而这个角色的人选也很快被确定下来,所以,鱼等人也就从康采恩这里知道了那个,略微让人感到怪异的名字。富弼,这个洛阳人或许是大宋王朝建立以来,第1个能够在外交舞台上拿出手的存在。
他劝服契丹皇帝的逻辑也非常简单,首先,如果与大宋开战,胜负且不必论,就算能够缴获大量的金银财宝,那也是要赏赐给贵族的,要不然的话,那些统兵打仗的将领们很有可能就会n,但是如果答应大中提出的增加费率的条件,那么那些随笔则都会流进皇帝的保护之中,所以,契丹皇帝最应该做出的选择,当然不应该是冒着战败的风险去南面的宋朝大肆抢掠,而是应该稳稳的将财帛收入自己的仓库之中。
契丹皇帝一听这话,实在是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于是立刻答应了增加岁币的要求,这就是后来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庆历增币事件。
不过这也为大宋朝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伏笔,因为拿钱买和平已经成为了宋朝人比较习惯的事情,所以他们便想着用这个法子也来解决一下下问题,因此当下方面提出,好期待给他们送上岁币的时候,宋朝内部的阻力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大,故而类似的决议在不久之后便在宋夏之间达成,只是不用岁币那个名字而用岁赐,毕竟西夏这样的小国还无法让宋朝拉下脸面来,而且逻辑上他们是要向大宋称臣的,因此断然不能,与契丹那个兄弟之国相提并论,要知道契丹皇帝给大宋皇帝写信,也是要老老实实的称呼赵祯为兄长的。
当然关于岁赐的事情,差不多应该在一两年之后才会发生,现在的西夏战场上,松下之间对立的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李元浩显然不认为他们的战争潜力已经被彻底的发掘出来,并且消耗光了,所以即便曾经遭遇过失败,他也想着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只是,我刚才能抓住这个机会,狠狠的敲打他一番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在接下来几年的战争当中彻底的拿掉李元浩这个让人讨厌的家伙,不过,那样的话,宋朝将会变得更加颓废,有些像这样一条鲶鱼在旁边,宋朝都会在浮华当中慢慢的陷入腐朽,如果连这条鲶鱼都没有,那么他们大宋王朝又拿什么来作为康采恩的根据地呢?因此为了长远的计划谋算,无论是需要历史投机的,准确度还是需要这块根据地继续正常的成长,康采恩都必须让原本历史上的事情老老实实的发生一次,这一次他当然不会容许自己轻易的改变历史。
不过没有根据地待遇的非常时空,就不需要把事情做得如此谨慎了,因此他在朝鲜半岛上的事情完全可以进行的更加疯狂一些,差不多也就在他与关羽交谈的时候,一封紧急军报正在以最为迅速的速度向他们所在的位置赶过来,而那封军报的内容则是来自平壤城方向的侦察人员发现,一股差不多5000人的士兵正在向他们所在的位置迅速赶来,看上去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强,只不过这些人显然也是做好了殊死一战的准备的。
康采恩立刻陷入了兴奋的状态之中,如果能够凶猛的打完这一战,那就意味着平壤方面很有可能,再也不敢轻易的挑战仁川方向,因此他立刻决定派出宝里当中的大部分人手迎战市值只有5000人的军队,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逛一圈,迅速的阻止了他,他认为这样的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左右,只有5000人而已,过于凶猛的进攻差不多也就是浪费时间而已,如果有那个闲情逸致的话,或许应该换一种方式来打赢这一仗。
可是康采恩哪里会有什么闲情逸致,他还有中超一场仗要打呢,因此并不想同意关于这个想法,不过关于很快就将另外一种可能存在的概率,告诉了刚才敌人在仁川方面出现变故,如此之久之后才派出了一支军队,也有可能是在联络了其他援军的情况之下才做出的反应,毕竟平壤方向只派出了5000军队,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这会很有可能会出现他们的援军,如果你的所有士兵一下子全都冲出去,对付平壤方向的那5000士兵那么留在他们身后的堡垒,就有可能遭遇到元军的突然袭击,这样的话包里就会有线路的风险,到时候即便打赢了平壤方向的那一站,也会损失点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根据地,对于集团来说那将会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战争,更何况在没有后勤补给基地的情况之下,城高池深的平壤城恐怕一时半刻也无法攻打下来,反而是在占据了他们的堡垒之后的那些援军们,将会成为他们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要知道他们可是凭借这些堡垒打赢了西夏人的进攻而他们的进攻实力相对于下人来说,其实也没有超出多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贸然丢下包里钱去进攻任何一支军队,都是不合时宜的。
听完这个建议之后,康采恩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方案,他只不过是想要打赢一场仗,然后获得半岛上的稳定局面而已,如果这场仗失败了,对于他来说,那当然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她立刻决定采用关羽的方案,老老实实的窝在自己的窝里只派出一小部分人手却与那5000人交手,而事实上他们手下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平壤方向的军队,所以在双方甫一交手之后,康采恩和他的手下们就立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和巨大优势,尤其是那些从东汉末年赶到这里来的凉州士兵们,他们在战斗力上毫无疑问的超过当地人一筹,因此当他们发起冲锋的时候,那些反方向拍过来的视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陷入了崩溃之中,而康采恩也正是借助他们的帮助才顺利的赢下了这一场仗。
不过就在他顺利的结束这一场战斗之后,另外一个消息却让他吃了一惊,果然如同关羽所预料的那样,一股援军出现在那堡垒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