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52页

      想到这,谢黎叹了口气。
    怎么好端端的,还要考科举了呢。
    ……
    这个世界,谢黎要守护的人正是絮儿。
    不过,在科举的威力下,这倒是旁枝末节了。
    想到原主人虽然渣了点,前世却考上了状元,谢黎就一阵心烦。
    前世,原主作为春田镇上的十大优秀进步青年,深得镇上少女们的爱戴,每回举办诗会,或是曲水流觞,或是投壶射覆,都能吸引大批爱慕的目光。在这样的歪风邪气下,原主心高气傲,一直拖到二十岁大龄都没有成亲娶妻。
    结果谢家不幸败落了,原主身边围着的少女一哄而散,嫁人的嫁人,访亲的访亲,他落得个孤身一身的下场。
    心急想要报孙儿的谢王氏压着原主娶了家里的小丫鬟絮儿。
    絮儿是个善良的人,在谢家败落时仍然不离不弃。嫁给谢黎后,侍奉谢王氏,照顾原主,还为原主生下一对双胞胎,日夜不断地为了这个家操持,还攒钱送原主去赶考。
    六年后,原主一招高中,成为举人,次年又去京城赶考,金銮殿上点为状元,然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皇帝宠爱的宁安公主一见钟情。
    为了迎娶公主,原主隐瞒自己已有妻儿的真相,贬妻为妾,将絮儿充作妾室,另行迎娶公主为正妻。
    谢王氏不肯,被原主送去乡下老屋饿死,絮儿不肯,原主买了毒药,一包下去……
    谢黎皱了皱眉,抛开原主那些无用的记忆,继续思考是否还有必要继续考科举。
    有他在,谢家必定不会败落,如此,他大可以安安分分地在春田镇上做个土财主,照顾絮儿一生,不去掺和其他事。
    可是谢王氏……
    谢黎叹气,出了门,回私塾去上课。
    ……
    回到私塾,挨了先生一顿训后,谢黎上完当天的课程,婉拒了同窗们诗会的邀请,收拾东西回家。
    同窗们啧啧称奇。
    “奇哉怪哉,谢兄你怎么了,竟然拒绝邀请?明日可是休沐,不来参加诗会,难道谢兄要在家休养生息?”
    “是啊,谢兄,以往你可是最爱参加诗会的。怎么赵家举办诗会,你反倒不来了呢。”
    “莫不是……谢兄嫌弃赵家小娘子?”
    春田镇上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除了有谢家等富户,也有乡绅员外之流。
    赵家就是乡绅大户,在春田镇颇有地位。赵老爷年过半百,膝下唯有一女,名为赵小娘子,是谢黎的狂热追星粉,只是赵小娘子家世好、才华好、脾气好,唯有一点不足,貌若无盐。
    为了这个,谢黎受到许多同窗的打趣。
    即便谢黎多次表示他并不看重容颜,和赵小娘子君子之交,仍有许多人不信,每回都要取笑。
    原主脸皮薄,碰上这种情况,都要呐呐解释许久。
    谢黎……
    谢黎脸色不耐,高声道:“我家里有事,不想去了不行,为何扯上赵小娘子?人家姑娘清清白白的名声,你们非要泼上一盆污水,实在不知所谓!”
    大家被他一凶,对视一眼,悻悻然道:“是我们想岔了。”
    谢家只是商户,可以随意打趣,赵家是乡绅,他们这些穷书生可不敢担上一个污蔑赵家女孩儿清白的恶名。
    有人聪明地转移话题。
    “大家快别打趣谢兄,谢兄拒绝诗会,想必是课业上有所领悟,在家温书。”
    “是也,谢兄大才,我辈不及也。”
    一通似乎求和,又似乎冷嘲热讽的话,让谢黎心有无奈,更加不耐烦。
    镇上的私塾只能提供开蒙这样的课业,对于学生的人品并不考教。
    和这些品行不好的人一起同窗求学,谢黎忽然明白为什么原主弱冠前考不上举人,谢家败落,回家自学后反而有了进步。
    他也想退学回家温书了。
    回到家,谢黎有心找谢王氏商量此事,走到谢王氏门前,却听到里面传来的吵闹声。
    “你不是说今晚不回来了吗?”
    “钱输光了,我回来拿钱,你给我钱就行。”
    “又输光了?我告诉你,没钱!”
    “什么没钱,前几天庄子上才送了账来。”
    “那是要留给黎哥儿赶考的钱,不准你动……”
    谢黎皱眉,站着没动。
    前世,谢家败落,就是因为谢父沉迷赌钱,输光了家里的二进院子并乡下的二百亩地。
    他上前敲了敲门:“爹,娘,我能进来吗?”
    里面安静了一瞬。
    过了一会儿,谢父打开门,露出无赖的表情:“你小子不去睡觉,来这里做什么?”
    “我有事和娘商量,没想到爹你也在家。”
    谢黎的语气平静,挖苦谢父常年不在家,忽然在家一次,让人惊讶。
    可是谢父是什么人,那可是刀尖上打滚的脸皮,厚的很,半点不在意的样子。
    “我回来拿钱,你来的正好,帮我劝劝你娘,给我点银子,我好回去如意赌坊翻本。”
    谢黎:“我觉得娘做得没错,爹,你好歹顾念一下我。赶考需要的花费不薄,你把钱输光了,我拿什么赶考?”
    “你胡说什么?”谢父恼羞成怒,“我也不是天天输钱,赢钱的时候你看不到?”
    “看不到,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