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6页

      去年谢知非带着军队回来的时候,浩浩dàngdàng,加之又是大宋第一次获得那样的胜利,而俘虏队伍中有上百名,众人看得热闹。这一次谢知非和杨轩回来的时候,队伍不过百余人,俘虏也只有一名,虽然众人知道这人身份不一般,可看着却没去年那样的兴奋了。
    只是纷纷打量起了落后谢知非一步的杨轩。
    不少鲜花往杨轩身上投掷去,倒是显得走在最前的谢知非冷冷清清。
    街道两旁的人都是笑着看他,而杨轩却觉得这些人愚不可及,笑容也是透着痴傻,让他看得心烦意乱,连带着身上的这些花也变得臭不可闻。
    杨轩跟在谢知非身后,只能看到谢知非的背影,坚忍、挺拔,不为雷动,不为霜停,这些愚昧之人的喜好憎恶对他都没有影响。
    杨轩跟在谢知非身后,心里陡然生出一个想法,一个胆大包天要与整个文人集团作对的想法。
    他活着,总当做些什么,才不负这人世一遭才对!
    杨轩知道自己这样想很危险,可是他停不下来。
    尤其当夜晚在宫中庆功的时候,人人都来敬他的酒,除了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祝贺他,将这场战争中最大功臣撂到一边,杨轩心里更如同刀绞一般。
    直至韩琦忽视了谢知非,也过来的时候,杨轩的愤怒到了顶点,他猛的起身,对赵祯告自己不胜酒力,需要回府休息。
    杨轩也不去看谢知非,就这么留下愣住的众人离开这里。
    回到自己府中,杨轩气不过,觉得谢知非不该那么平淡,摔了自己桌上的文房四宝之后,杨轩这才冷静下来。
    这不是谢知非的错,杨轩捂住脸:他骁勇善战的将军面对一gān吃人不吐骨头呢的家伙能做什么?
    不过求自保尔!
    一夜歌舞升平之后,又是一场大朝会。
    活捉西夏皇帝,打散西夏最后的抵抗之力,为大宋开疆辟土的谢知非升职这件事没人有意见,关于谢知非升职做什么,众人的意见却很大。
    尤其是当赵祯说出,yù升谢知非为枢密使的时候,不少人直接指出昔日武将掌兵是拥兵自重,随意废立天子,祸乱朝纲。
    自太祖、太宗以后,武臣从未出掌枢密院便是如此。
    更有激烈的人指出,此先例但凡一开,必定会重蹈昔日唐末宋初之乱局。
    收复祁连山、河曲等地,这是太宗、太祖都未能做到的事,如今在他在位的时候得以归入宋土,赵祯心里是得以的。昨夜回宫同庞妃述话之时,庞妃曾说他是天命之选,重现盛世之人。
    赵祯内心也很认可,否则他为何有如此多的文臣想佐,甚至连冰封了百年的唐代武将都在他在位的时候破冰而出,岂不正是说明他乃承天命光复汉唐之人?
    但是同时,赵祯是一个很难坚持自己主见的人,一旦被人反驳便会反思,若这是普通人那是一种美德,可若是一名天子,那将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缺陷。
    如今,被众臣所阻,再听臣子拿太祖之训来说,赵祯心中也开始动摇。
    杨轩冷眼看着这满朝臣子怒数武将诸多不对,甚至连今年huáng河水难都以五行之说论为上天的警示将之推到谢知非身上。
    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心为了国,有多有少人是为了自己到手的利益。
    即便他的恩师晏殊不断的做眼色,最终看到赵祯似乎被众臣说动,杨轩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有话yù问诸位大臣!
    赵祯被臣子说得一个头两个大,见有人愿意给他分担pào火,立刻道:讲!
    得到赵祯的允许,杨轩慢慢的转了一圈,冷眼扫过了殿中臣子。
    最后,杨轩将手叠在身前,连珠带pào的问道:臣只想问诸位,骁勇侯可曾私德有亏、可曾有负皇恩,可曾触犯国法、可曾结党谋私,可曾徇私舞弊,可曾收授银钱,可曾买官买官?
    这话问倒了许多人,谢知非虽然可怕了些,但是杨轩问的这些的确没有。
    过了一会儿,有一人便说道:以前不曾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吾等辅佐天子当防患于未然。
    这话说得就比较虚了,按照这人的说法,只怕大殿之中任何人都做不得枢密使,除了老天爷,怕是没人能保证未来的事qíng会如何。
    偏偏大殿之中还有许多人附议,杨轩冷笑两声也不拆台,只是继续问道:那他为我大宋立下的汗马功劳,在座诸位,可有人敢与之比拟?
    这开疆辟土的功劳,自然是没法比拟的。
    众人纷纷垂眸沉默,不回答杨轩的问话:
    见此,杨轩陡然笑了起来,他笑得带着一味凄惨,嘴边带着一道讽刺。
    陛下!杨轩猛的一下对着赵祯跪了下去,匍匐在地。杨轩原本以为,自己做监军少说也可以做个两三年,却怎想到谢知非一下抓了李元昊,西北再无战事,谢知非也班师回朝,他这监军自然就无法继续做下去了。
    只是这次他做了苍云军监军,怕以后赵祯除非必要,不会让他继续做苍云军的监军
    想到那战场上,将捐躯说得若无其事的谢知非,杨轩稳了稳心神,对着赵祯重重的磕头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妻不成双。
    这话但凡读书的人都知道说完之后,杨轩这才道:天子贱武将,何人赴边关;qiáng敌扣边日,何人保江山?
    杨轩话音落地,朝堂顿时如同沸油入了滚水,炸开了锅。
    不少人纷纷站出来指责,驳古论今,引用了韩信和李义表这些人,纷纷表示文人带兵并不比武将差,同时又引用了吕布和安禄山这些反复无常的武将,慷慨激昂的陈述武将才是祸乱之源。
    杨轩只是跪在那里,等众人骂得差不多了这才淡淡道:那众位大人怎么就忘了王莽、杨坚之流,他们起事之前乃是朝中重臣,文士典范!
    陛下!杨轩直起身,双目淌泪,对赵祯哭诉道:前朝武压文道,祸乱不止,如今矫枉过正,文压武道,何尝不是为后人埋下祸根?臣以文入仕,何以为武将说话,不过一心为君,愿我大宋万代无疆尔。臣之心日月可鉴,求陛下圣裁此事!
    赵祯沉默的注视着跪在大殿中的杨轩,从来没有一个文臣敢这样将宋廷对武将的打压说出来,也从没有一个人敢指出这样会带来的后果。
    想到太祖家训,赵祯的心理也生出许多茫然,重文抑武是不是真的错了,赵祯看向台下的晏殊:晏丞相以为呢。
    晏殊无奈的探口气:他以为杨轩就是他弟子,陛下你说呢?
    最终晏殊看了眼自己跪在大殿上的弟子,心中也生出许多无奈。这文武之争从未停歇,若要改变如今之局面,必当温水煮蛙,否则定会嫌弃天下文人反对。说不定他这个弟子,今日之后便要被一些文人雅士诽谤不休了。
    此时若任由自己的弟子说下去,指不定还会说出更骇人的来,晏殊立刻站出来对赵祯说道:陛下!武将呈勇,为天下安定故,防范乃是应当!可臣以为,这防范之法当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赵祯xing格软,脾气更软,遇到大事的时候很难自己拿主意。
    但是赵祯有个好习惯,那就是问策,当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会询问信得过的人,于是赵祯又看向包拯:包爱卿,你说。
    包拯青天之名在民间甚大,被奉为清流之首,他一站出来,众人即便心中不以为然,却也得听一听他的意见。
    只见包拯面沉若水,声同洪钟,不提该如何做,只说自己所知道的:臣不通军务,但臣却知道杨学士同丞相大人所说,绝非同其他人说的那样道听而来。
    赵祯:哦?爱卿请讲!
    包拯仰头看向赵祯,继续道:回禀陛下,我大宋军饷年年上涨,可招兵已是一年难过一年,即便在士兵面上刺字,逃兵却是一年赛过一年。
    说到这里,包拯停顿了下:据臣查案所知,军中诸多部队都未能招满军士,有些军队名义一万,实则只有七千,而且逐年递减。长此以往,只怕
    包拯没有继续往下说,可赵祯却也明白这其中的危害。
    如果士兵都不够的qíng况下,如何抵御来自其他qiáng国的进攻,如今西夏固然不足为据,可在大宋的北方,还有比西夏更可怕,盘踞多年的辽国。
    赵祯沉默了,杨轩之前那句何人保江山当真是震耳溃聋。
    许久之后,赵祯终于下了决定,缓缓道:拟旨,升骁勇侯谢知非为枢密使。
    枢密院,这个同中书省并称二府的宋朝最高国务机关,这个主管理军事机密和边防兵务的地方,终于迎来了一名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