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思明复叛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经过反复商讨,权衡取舍,肃宗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和史思明较量多次,深知史思明为人,也对乌承恩的儿子乌知思严加嘱托,命他赶快行事。
乌承恩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做“策反”工作,没想到这些蕃将出身的将领对史思明极其忠心,待乌承恩离开,转头就向史思明告发。
由于策反都是口头劝说,多数时候还是模棱两可的试探性言语,不能算是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为了拿到证据,在宾馆之中,史思明派了两个人,暗暗埋伏在乌承恩床下。夜间,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道:“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
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叛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这样对待我们!”乌承恩是个怂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竖起大燕国的旗帜,重新反叛。
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地区,但是刺史政治嗅觉敏感,史思明复叛消息传到,就把江一尘叫过来商议,说道:“一尘,可知我叫你过来的意思?”江一尘道:“是关于史思明的事吧?”刺史笑道:“原来你也知道了此事,也好,就谈谈这个事吧。”江一尘道:“皇上收复两京后,忙于迎回太上皇,没有一鼓作气平定安庆绪,良机已然失去,现在史思明复叛,贼军互相呼应,又成死灰复燃之势,真是多灾多难。”刺史道:“皇上肯定不会坐视贼军壮大,天气转凉后,必定会有所行动。”江一尘道:“军事行动肯定会有,养精蓄锐快一年了,老百姓都以为皇上忘记了平叛一事。”
刺史道:“皇上怎么想的,我们也猜不透,只需要知道忠心报国就行了!”江一尘道:“此次征讨,首当其冲的必定是邺城的安庆绪。”
刺史然之,道:“目前安庆绪还是名义上的叛军首领,拿下邺城,才能威胁范阳的史思明。”江一尘道:“这些都是兵部和皇上考虑的事。”刺史道:“一尘,战事又起,朝廷必定会召你入京,建功立业的机会又要来了,我前些天已经派人把你为成都百姓做的事上奏到朝廷了。”江一尘奇道:“这段时间我一直赋闲在家,也没干什么啊!”刺史手一挥,道:“你以前做的事难道不是事?”原来刺史为讨好江一尘,整理了江一尘以前的作为,又添油加醋编造了一些事迹,上报给朝廷了。
刺史精通做官之道,江一尘有大功于社稷,这些平常的事迹只是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朝廷根本不会派人复查是否属实,这样既可以讨好江一尘,在朝廷面前,还能博一个知人善任的好名声,对自己的仕途大有帮助,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江一尘毕竟年轻,对官场了解不深,眼见刺史这样明目张胆造假,心中不安,道:“这样不好吧?”刺史大笑,道:“一尘啊,这你就不知道了,朝廷是因为你在平乱中的贡献才重视你,这些小事是为你增光添彩的!”江一尘暗暗摇头。
刺史又道:“听说皇上这次下了血本,正在调兵遣将,打算一鼓作气平定安庆绪和史思明,你可早做准备,以备朝廷召请。”江一尘道:“我受家师教诲,循天道行事,朝廷若有调遣,自当义不容辞,为天下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刺史满意的点点头,道:“我和你岳父相熟,看法也差不多,对你期望一直很高,希望你能够在这多事之秋多多辛苦,建立功勋,为家乡父老争口气!”江一尘苦笑,心道:“我一介凡人,又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被抬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倒似能够拯救大唐江山一样,真是从何说起!”知道刺史也是一番好意,只能逊谢几句。
离开刺史府,江一尘看着两边繁华的街景,心有感触,史思明复叛,意味着自己的平静日子即将告一段落了,凭着自己这两年在平叛中展示出的惊人道法和武功,数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加上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的推荐,必定会被朝廷召请去参加下一步的战斗,本来这事倒没有什么,可是目前卢剑梅身体未曾康复,又怀有身孕,自己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返家,进展顺利也得好几个月,一旦战事不顺,离家的日子就要以年为计算单位了,一旦卢剑梅身体恶化,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随即又想起了胡婉心,料想李光弼和王思礼等人也不会忘了她,肯定会被召请去军中出谋划策,如果能够帮助取得平叛的最后胜利,这份功德实在非同小可,倒是个极好的机会。
边走边想,不知不觉间到了家门口,众人都在客堂纳凉,喝茶聊天,见江一尘回来,卢剑梅忙问道:“一尘,刺史大人有什么急事让你去?”江一尘道:“就是史思明复叛的事。”卢剑梅早从胡婉心嘴里听说了此事,道:“我还以为有别的事呢,范阳离我们这儿几千里路,他要造反也没办法,朝廷这么多精兵强将,总有办法的。”
胡婉心道:“我猜刺史大人把这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一尘,是为了让他做好准备,等待朝廷的诏书,可是这样?”江一尘点头道:“婉心猜的一点不错,就是这个事。”卢剑梅脸色不愉,道:“才回家几个月,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又要有事了!”江一尘在妻子身边坐下,笑道:“别担心,这些都是猜测,说不定朝廷压根就没有想到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