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16页

      梅兰德:“我这么长时间没有音讯,就是因为服用陆吾神仑丹之后历换骨劫,已有切身的体会。一旦应此劫数,要么殒落、要么脱胎换骨成功,并无别的选择,至于多长时间可就说不定了,有的人可能在闭关中直至寿元已尽。我历换骨劫用了近半年,范妖王,您当初用了多长时间?”
    范釆耀答道:“我也是突然遇险受伤而应劫,急忙逃回洞府中藏匿,前后用了十年有余,如今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梅兰德又问道:“仰玉人长老,您呢?”
    仰玉人答道:“我当年之修炼是功力圆满水到渠成,便在武陵乡中闭关之所堪破门径,历换骨劫一年有余。”
    其余众人再度惊诧不已,梅长老多日不见,原来已度过换骨劫。这位以术入道的地气宗师,如何在修行中堪破这一门径,其经验很值得诸位大成修士借鉴,但此刻大家最关心的显然不是这个问题。梅兰德又说道:“我们三人中,最短的用了不到半年,最长的用了十年有余,若是成总应此劫,多长时间谁也说不定,我们只能做最周全的计划。”
    神念中自有详解,不论成总是否在湖底应劫、不论他需要多长时间,众人当然希望成天乐能历劫成功、再出现时便有脱胎换骨之修为。那么就按着最好的希望去准备,同时也做最坏的打算。假如成天乐像范妖王那样需要十年呢,万变宗众人又该如何守护?
    如今冰雪狂飚已至,碧玉湖也彻底被冰封,非当世高人无法进入此地、更不可能下湖去搜索成天乐,天时就是最好的保护。可是到了来年夏天呢、假如是年复一年呢?这个消息肯定是封锁不住的,有太多人都可以再来到这里,入湖搜索者也不知会有多少高手。人只要足够多,那么会发生怎样的小概率事件可就说不定了。
    万变宗不可能永远组织这么多高手守在这与世隔绝之地,更不可能永远封锁这座大湖不让人进入。别说十年八年或三年五年,哪怕就是明年此湖解冻之后,这里恐怕就会再度热闹得跟下饺子一般。而万变宗也根本没把握能在其他人之前找到成天乐,还能及时将之救出并保护起来。
    那么为今之计,就必须要在明年碧玉湖冰封解冻之前解决这个麻烦,绝不能拖延更久。梅兰德还顺便简单介绍了自己度换骨劫的感悟,修行中的各种考验,是追求更高境界修为所必须经历的,一旦过不去那就是过不去,但另一方面,它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若修行功力不得圆满、修为心境不得堪破,根本就无法修证更高的境界成就,那考验劫数更无从谈起。甚至有些人修为到了一定的境界,能享受诸般神通之妙,却并不知道该如何修证更高的成就,或者不再追求更高的境界,那么也不会迎来劫数。可这样的修士并不多,既然已经踏上修行之道,当然希望能拥有更高的修为。
    泽真很清楚成天乐的修行已到达什么境界,迈出一步便能证入换骨劫,成天乐原可以从容准备,然后迎来考验,自己主动捅破那层窗户纸。可是事情并不是像成天乐所期望的那样,他证入换骨劫时并非是以自己所选择的方式,如此机缘就只能称为“应劫”了。
    “换骨劫”的凶险,与修行之初经历的“身受劫”有类似之处。在身受劫中是诸多隐疾旧伤一起发作,需洗炼形神退病,最终拥有完全健康的身体。而换骨劫其实就相当于炉鼎重生,对于妖修而言,若度过此劫便不仅仅是化为人形,也等于真正修成了原本只是假合神气的人身。
    更玄妙的是,假如一个人原本有残疾,比如缺胳膊断腿,在脱胎换骨时会重新长出来,恢复到理想中的完美状态,这简直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旧的炉鼎受创而解、新的炉鼎凝炼重生。所以在丹道中换骨劫之前的境界被称为胎动,换骨劫之后的境界被称为婴儿。
    婴儿新生之时,也是最为柔弱之际,虽然神通法力仍在,但自身的防护能力也是最弱的、最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况且历劫之人还要运转法力凝炼炉鼎新生,对外界的侵袭就更加难以抵挡。成天乐强悍到不可思议的原身炉鼎,一直是他最大的倚仗之一,所以证入换骨劫远比其他修士更艰难,历劫之时当然也更凶险。
    凶险首先是劫数本身的考验,而对于此时此地的成天乐,更重要的是外界可能出现的伤害。人们之所以会入湖搜寻成天乐,是因为他身受重伤还带着神器惊门,要想解决这个麻烦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尽快找到成天乐,将其救走并保护起来;要么就让所有人都确信——成天乐与神器惊门皆已不在碧玉湖中。
    众人追问道:“我们已经入湖尝试,发现想找到成总实在太难,只能靠碰运气,绝不能保证抢在别的高手之前发现成总。可是依梅长老之言,又如何让人确信成总已不在碧玉湖中呢?”
    梅兰德微微一笑道:“不仅是成总已不在湖中,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更重要是神器惊门已不在那里。这就是我带訾浩总管来的原因,也是来此之前所做的准备。”
    第824章、釜底抽薪绝患,袖里乾坤乱真
    梅兰德说着话一挥手,两只袖子里各自飞出一幅画卷,分别在空中展开。左边的画卷有些人曾见过,就是梅兰德近年来所凝炼的法宝、一幅天下山水灵枢图;而右边的画卷有些人也眼熟,画中竟是姑苏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