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80

      展昭挑眉:“连厢军也要裁撤?那以后谁来干活?不说以后,咱们眼下这数万灾民怎么办?”
    包拯道:“厢军究竟裁不裁撤还是要看庙议如何,但灾民不再入军籍是定论,陛下的意思是,户部只给出前半个月的粮食,这些灾民今年冬天要自食其力,至于开春以后究竟是回原籍还是继续留在京城,看他们自己。”
    展昭道:“自食其力?半个月之后朝廷就不赈灾了?人生地不熟的叫他们怎么自食其力?”
    包拯道:“并非不赈灾,而是要以工代赈。陛下决定要趁着冬天将汴河沿岸的堤坝都修一修,由户部出资,包食宿,还发工钱。这数万灾民一冬都有活计干了。”
    展昭松了口气:“这还差不多。”
    又笑道:“不过这回官家可是要破财了。”
    包拯道:“横竖河堤必定是要修的,今冬的雪太多了,明年开春积雪融化流入河中必有雪汛。河堤不修,根本没办法防御。也不算破财。”
    “不过……我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展昭擦完了剑,收剑入鞘:“你是说应天府的事情?那知府不是已经招了吗?”
    前几日,他们询问了京郊的灾民,发现他们都是从应天府逃难而来的。
    朝廷当即给应天府发了公文问责,应天知府裴元亦承认自己赈灾不力,这才导致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包拯道:“应天府在汴河下游,上游的汴梁都险些遭难,下游的应天情况只会更糟。因此当初裴知府向朝廷请求赈灾钱粮时,朝廷是如数拨发的。后来又考虑到应天乃国朝兴发之地,有宫室祖庙存焉,还特意又给运送了不少的财物。”
    应天府即古之商丘,今世称为宋州,乃宋太.祖赵匡胤龙兴之地。宋朝开国以来,改宋州为应天府,还在应天府兴建了皇城宫室,定为南京。
    “拨了那么多的钱粮去,怎么还是赈不了灾?黄河下游亦有不少州郡遭灾严重,还没拿到这么多的钱粮,怎么都没有像应天府一样出这么大的乱子?”
    展昭皱眉:“难道应天府有贪官污吏,克扣了赈灾的钱粮不成?”
    他按住巨阙宝剑,目光坚定地盯着包拯:“大人,官家将此事全权托付给了你。若有江湖人能效力的地方,展昭在所不辞!”
    包拯轻叹一口气:“展义士侠肝义胆,在下如何不知。只是此事……”
    他皱紧了眉头:“应天府……此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展昭问:“大人有何顾虑,不如与我说说?”
    包拯苦笑:“我并非是有什么顾虑,只是觉得兹事体大,实在棘手。”
    展昭道:“有何棘手的?”
    包拯道:“应天府,与寻常州郡不同。既是国朝的南京,有皇宫有祖庙,就须得有宗室镇守。”
    “你也知道,本朝的宗室王爷们是不就藩的,多是在汴梁城里有一处王府,朝廷每年给钱给物,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但是……”
    他斟酌了一下词句:“天长日久,汴梁城里也容不下这么多的王爷了——□□有一支,太宗有一支,先帝的兄弟堂兄弟多得数不胜数。正好南京那边也有祖庙,就迁了一批王爷去南京,一批王爷去洛阳。我现在只怕应天府的事情牵涉到皇室宗亲,就难办了。”
    他再得皇帝的宠信,也只是个御史。那些王爷可是皇帝的叔伯长辈,如果此事真与他们有关……
    包拯叹了口气:“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过几天以工代赈走上正轨,我得亲自去应天府看看,裴知府究竟是怎么赈的灾。”
    赵受益拢着大毛斗篷,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地前:“蒋老板,生意兴隆啊?”
    蒋平穿着一件短打衣服,手上脸上都沾满泥灰:“全托赵老板的福,这几天没白干。”
    赵受益道:“走吧,领我进去看看。”
    蒋平递给他一条布巾:“里面灰大,拿这个捂着脸能好一些。”
    刘恩接过布巾,替赵受益围住口鼻,在脑后打了个结。
    赵受益调整了一下布巾的位置,迈步跟随蒋平进了水泥厂。
    如今几万名灾民聚集在东京城下,每天等着朝廷管饭。赵受益一合计,不如直接以工代赈,将这几万个劳动力利用起来。
    现在最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就是汴河上数处堤坝的修缮。
    反正也是要修堤坝,赵受益直接给蒋平抄了一份土法水泥的配方,叫他在汴梁城外起了一处水泥窑,专门烧水泥供应给朝廷。
    水泥这种东西成本低,制作简单,石灰石配着粘土烧一烧就是了。
    进了工地,扑面而来的是水泥窑带来的热浪。
    赵受益松开抓着斗篷的手,笑道:“怪不得蒋老板都穿着短衣,原来里面这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