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7页

      她这几天体会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戏剧学院表演班里漂亮的女孩子很多,她的容貌只能算是中等,一直不惹人注目,就算不是小透明,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然而,自从《外来妹》播出后,除了同班同学跑过来祝贺外,学弟学妹们也过来围观她,还露出羡慕的神情。
    昨天她的老师找过她,把她夸奖一番,说她演得好,自然真诚,不做作,给学校争光。
    她的父母打电话过来,看了电视剧后和她谈了谈感受,表扬了几句。
    这一切的变化让她始料未及。
    她不由得想到在花城的时候,和林子轩出去在一家小饭馆吃面,她把辣椒油倒进面里,不顾形象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的很香。
    林子轩开玩笑说电视剧播出后她就不能再这么随便了。
    想到这里,陈小艺到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那里给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林子轩回来没有。
    她想请林子轩和慕姗姗吃顿饭,表示谢意。
    在花城的新潮流影音公司,张莹莹正在录制她的新专辑。
    这张专辑的主打歌就是《我不想说》,虽然华国观众还不知道张莹莹是谁,长得什么模样,不过这首歌已经传唱开来。
    新潮流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推广机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盘磁带销售到华国各地,让华国观众认识张莹莹。
    唱着这首熟悉的歌曲,张莹莹的心里并不平静。
    她很清楚自己的人生因为这首歌曲发生了改变,一切就像是一场梦一样。
    在香港,汤震宗接到了花城传来的消息,内地的报纸上出现了对他的大篇幅报道,作为第一位来到内地发展的香港演员,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是时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了。
    他想起林子轩对他的邀请,或许应该到京城去一趟了。
    6月30日,林子轩和慕姗姗在杭城买了不少当地特产,准备带回京城当作礼物送人。
    这是《外来妹》播出的最后一天,由于华国电视台周六晚上黄金档播出的是《文艺天地》,所以十集电视剧用了六天时间才播放完。
    两人在宾馆房间里收拾了行李,退了房,前往火车站。
    他们购买的都是下铺的车票,刚好挨着,火车离开杭城,前往京城,夜幕降临,俩人躺在铺位上,说着闲话。
    短暂的蜜月旅行就这么结束了,有点怀念,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家庭生活即将开始。
    深夜时分,俩人平躺在各自的铺位上,分别伸出一只手,握住对方的手。
    第七十三章 交情
    回到京城,两人先去了双方父母家,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发一下,坐下来说说话,聊聊旅游见闻,谈谈生活琐事。
    林晓玲放暑假了,吵嚷着要去见台湾明星,因为她这次考试进入了班级前三名。
    她就要上高三了,成绩还不错,考上大学问题不大。
    一旦上了大学,就不需要家里多操心了,在这个年代,上大学意味着一切都有了保障。
    这时候上高中要交学费,大学反而是免费教育,平时也就是花点生活费和学杂费。
    有些国家急需的特殊专业甚至会发补贴,每个月几十块钱,不仅不花家里的钱,还能向家里寄钱,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大学里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助学金每月五块到十块不等,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申请。
    奖学金每学期80元左右,要成绩优异,思想端正的学生才能获得。
    如果被逮到有打架闹事或者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就没有领取奖学金的资格,这时候对个人的思想品德看的很重。
    大学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工作,可以说这时的大学生最没有生活压力。
    不过没有生活压力不代表他们就不用努力学习了,相反他们都非常刻苦用功。
    因为他们明白相对于华国的其他青年,他们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理想和奉献还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心,学生们对知识也很渴求。
    当然,也是因为这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只能看书,图书馆里最受欢迎的是外国名著,其次是国内的古典名著和现当代的文学书籍。
    于是,大学里随处都能看到文艺青年的身影,大家组成小组热烈的谈论诗歌和小说。
    这在校园里非常流行,谁要是不会背诵几首诗歌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林子轩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却开始写小说和剧本,之所以没人奇怪是因为大学里的文学爱好者实在是太多了。
    华国八十年代的大学,就是一个充斥着理想和诗歌的年代。
    林子轩希望妹妹能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他知道这是华国大学校园最后的美好时光。
    等到大学收费和扩招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在慕姗姗家里,李虹和林子轩谈起这些天的事情,包括陈常乐、陈小艺和汤震宗等人都找过他,甚至连张莹莹也从花城打了电话过来表示谢意。
    “看起来你比我这个著名主持人还忙,要不要给你配个传呼机啊。”慕姗姗故意说道。
    这时候传呼机已经在京城流行起来,传呼台有遍地开花之势,不过大多是业务往来频繁的商界人士才会用,普通人消费不起,因为价格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