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页
这种心态在华国非常普遍,就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对私营企业员工的看法。
他们觉得就算是被厂子拖欠工资,我们还是铁饭碗,你们拿高薪,也只是个合同工。
听起来有点可笑,不过却很现实,国有企业的职工也只剩下这么一点骄傲了。
再说,当初为了拍摄《大撒把》,林子轩和冯小刚光是剧本问题就被京影厂折磨的不轻,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新人呢。
现在,新人当家作主了,要指挥他们拍电影,这些人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他们的态度还那样?”林子轩询问道。
“我和他们谈过,已经好多了,只有几个人还是不太配合。”冯小刚无奈道。
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正在摸索之中,还没有养成导演的霸气来。
国内的影视圈一向是导演中心制,导演在剧组里具有绝对的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是这次用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班底,而是京影厂的人,拍摄《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用的都是艺术中心的人,那才是他们的班底。
林子轩原本想这是好梦公司的第一部电影,用京影厂的熟手会好一些,没想到这些人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在拖后腿。
他虽然一向讲究与人为善,却也不会任人欺负。
“那些不配合的人就让他们回去,明儿不要再来了,咱们从艺术中心叫人过来顶替。”林子轩决定道。
“要不要和韩厂长先说一声?”冯小刚提醒道。
“把人赶回去再说。”林子轩坚持道。
如果剧组一有事就找韩三平,会显得林子轩和冯小刚没有能力,连一个剧组都搞不定,还拍什么电影,双方是合作关系,这样会降低自己在合作对象心里的评价。
再说,韩三平刚到京影厂,不一定能掌控局面。
这么做是试探一下京影厂的反应,他们想必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和好梦公司一拍两散,如果真的散伙,那也没什么,再找其他电影厂合作就是了。
冯小刚可以借机在剧组树立威信,这个剧组是他说了算,少了谁都能找到替补。
这件事让林子轩意识到好梦公司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班底,艺术中心是他的根据地。
拍电视剧的人一般都想拍电影,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进入电影圈的机会。
林子轩给这些人提供机会,他要带着这帮人闯入电影圈,打造一个坚实可靠的班底。
冯小刚回到剧组,又和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谈了一次,结果不太理想。
“你们明儿别来了,咱们这剧组小,容不下你们这些大神。”冯小刚冷着脸,沉声道。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心里很爽。
他这些天受够了窝囊气,只因为这是第一次拍电影,怕弄砸了,这才忍到现在,以他敢和姜文硬碰硬的脾气,早就骂上了。
京影厂的人气冲冲的走了。
第二天,韩三平打电话过来。
他批评了那些人一顿,想让京影厂的职工返回剧组继续工作。
“不用了,韩厂长,我们找到合适的人了,剧组一切正常。”林子轩回应道。
在这部电影上,韩三平是出品人,林子轩是制片人,剧组人员的安排由林子轩负责。
韩三平挂了电话,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看起来是冯小刚拿京影厂的人立威,不过背后肯定得到了林子轩的许可。
他一直觉得林子轩的性子偏软,没想到也是个有脾气的人。
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
韩三平不是那种外行的领导,他在巴影厂从最底层的照明工做起,一路从场记到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现在。
他熟悉电影行业的每个环节,是真正的内行。
这正是上面把他调到京影厂委以重任的原因所在,外行领导内行是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京影厂要摆脱过去的包袱,发展振兴,需要一位有魄力的内行人来领导。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矩。
在华国的电影圈,导演是剧组的核心,剧组里的成员要服从导演的安排,配合导演的工作,这就是电影圈的规矩。
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遭到剧组罢工,那是因为他没给人家工资。
韩三平当过导演,他明白在剧组里导演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圈子里有句话,不骂人的导演不是个好导演。
这话有点偏颇,实际上也有不少好脾气的导演,不过这说明了导演在片场的地位。
在拍片的时候,导演骂你就要听着,不要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有事情可以私下沟通,和导演当场顶撞是圈子里的大忌,以后谁还敢用你。
韩三平知道这件事是京影厂的人做的差了,坏了规矩。
这帮人仗着出身京影厂,没把冯小刚放在眼里,如果换一位京影厂的导演,他们就不敢这么做了,说到底还是欺生。
韩三平没想到的是林子轩说换人就换人了,干脆利索。
京影厂不会因为几个人就和林子轩闹翻,他们还没有那么霸道。
尤其是在目前的困境下,厂子缺少资金,很多片子没办法拍摄,同时也不能让厂子里的职工闲着,总要给他们安排事做,不然这些人又要闹事了。
韩三平来到京影厂不到三个月,基本上摸清了厂子的情况,只感觉焦头烂额,前路艰难。